制图:赵若伊
本网讯(黄克瑶)“开家具店的想法是回来探亲的时候萌发的,老家村里人都在搬新家,陆陆续续开始装修新房,购买家具。我就想,自己是不是也回来试试。”春节后,常年在江苏无锡做家具生意的白鹤滩库区移民廖青说干就干,把店铺开回了云南巧家,3月初就正式营业了。
家具店开在巧家县七里移民安置区。一楼,125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各类家具,沙发、床衣柜、茶几、厅柜。“我们有图册,我这儿面积有限,无法进太多的货,就进点样品过来,给顾客看看质量,如果款式不喜欢,再选再配送。”谈及家具店的运营方式,廖青滔滔不绝。
这是她从事家具生意的第10个年头。今年刚满28岁的廖青,11岁去江苏上学,18岁开始经商。照她的话说,“从小就是耳濡目染。”还在上五六年级的时候,廖青就时常一个人背着小背篓去街上卖家里种的小菜,学着用杆秤,“从小家庭不富裕,自食其力比较多。”
创业10年,也是她离乡的第10年。自从去了江苏,就把根扎在江苏,嫁到了江苏,店开在了江苏。“如果没有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搬迁,就没有机会回老家来看一看,也不会想着在巧家开店。”廖青坦言。
听说修建白鹤滩水电站,还是廖青十来岁的时候,但那时候的她“刚听说是没有什么感觉的,真正发生了才有那种感觉。”
这种感受在多年后愈发真切。“我们这代人还是觉得满自豪的,见证了巧家县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要是不修白鹤滩水电站,不知道家乡的道路什么时候能修通。以前在巧家老家,除了种地,没有别的出路。”巧家县近几年的变化发展,让廖青十分感慨。
到底在巧家开店可不可行,廖青深思熟虑。“江苏的生意其实是比较难做,因为市场已经饱和,想要把东西推销出去,什么都要做到别人前面,但是这里刚开始发展,人们的需求多样,市场机会也多,我们准备先在这里待上两年,趁着这里的装修高峰。”
虽说移民刚搬迁不久,记者发现安置区内家具店、电器店、瓷砖店等各类商铺已经进驻,廖青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不小。“竞争肯定有嘛,任何人想要垄断一个市场是不可能的,还是各凭各的本事嘛。”
移民搬迁拉动需求市场,产生返乡创业念头的,不只有廖青。
“我已经开始考察门面了,合适的话以后就不出去打工了。”移民何英的新家在天生梁子安置区,过去她常年在外打工,现在和姐姐一起在广州经营一家包子铺,平时很少回家,因为那时的她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家”。
“以前没有自己的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觉得去哪里工作都一样。现在移民搬迁分到100平方米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家,一个自己落脚的住处,就想回来自己做生意。”生活的意外转折,何英惊喜之余也开始谋划未来的生活。
“对我们这一代农村年轻人来说,真的不想再种地了。我想做点小吃买卖,安置区规划好以后,我就租个小门面,在巧家继续开包子铺。这里人员聚集起来,相信生意还是可以的。”对于未来,何英满是憧憬。
今年38岁的移民陈光有,长期在云南昭通鲁甸打工,并在当地娶妻生子,盖了房子。他在移民搬迁中分到两套100平米方的楼房住宅,全家人搬回了巧家县城。人人都在找致富门路,陈光有也不例外。3月16日,陈光有加盟一家快递公司,在小区一楼租了套房子,快递超市正式开业。
“过去在村里开快递超市是不敢想的事,现在农村青年网购已成趋势,很多人都从网上采购生活用品。”陈光有的爱人崔大亚说,从农村搬到城市安置区,条件更好,交通方便,老人看病和孩子上学的条件好了。
操着一口熟练的普通话跟记者交流,陈光有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只能往前冲!”他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