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城上村不同以往

姓名:刘贵明

单位:青海黄化供电公司

帮扶地点:青海省尖扎县康杨镇城上村

帮扶时间:2015年10月至今

工作亮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打通偏远山区致富路。

3月18日一大早,在青海省尖扎县康杨镇城上村的苗木种植园内,村民段三元拎着铁锹仔细地查看苗木的生长情况。两个月后,这些树苗将出土销售。“能得到这份工作,驻村第一书记刘贵明帮了大忙。”他说。

把资源变成村民兜里的实在收入

“以前大家的日子过得都紧。”黄化供电公司驻城上村第一书记刘贵明说。2015年10月,他刚到城上村时,这里路很窄,坑坑洼洼的;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村民闲了没个去处,相互交流的也少;大家迫切希望能用上自来水,告别水窖……

摸清情况后,刘贵明和村支两委积极争取项目,为村里修了10千米的硬化路,方便村民出入;修建了两个广场,一整天都有人活动,增进了村民的交流;把黄河水引进村,让大家不再为用水发愁;在村里安装了120盏路灯,照亮了村子的各个角落。此外,全村共有64户村民享受到了危房改造政策,住进了新房。

如何把村里的优良资源变成村民兜里实实在在的收入,是刘贵明担任第一书记后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的问题。

刘贵明结合城上村土地、林地特色和地理位置优势,统筹谋划全村产业项目。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省里请来了农商界的专家,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论证,决定引进资金在村里发展旅游业和果蔬种植、加工产业,取代以往单一的种植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找准了出路,刘贵明便甩开膀子逐步实施。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政府、联点企业、扶贫工作组及村民的共同努力,城上村逐步建成了温室大棚、乡村旅游基地、木材加工厂、苗木种植园等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形成了带动面广、效益明显、增收稳定的特色产业链,创造了多个就业岗位。目前,城上村已累计发放劳务费130余万元,村民分红21万元。此外,村里还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收益、建立低保兜底、吸引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提高贫困户收入。

2018年,城上村29户89名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超过4500元;全村人均收入也从2016年的4215元提高到了6500元。

村里有产业,在家有钱赚

段三元今年58岁,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他和老伴完全依靠儿子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以前村里没有活干,大家的收入全靠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也挣不了几个钱,日子都过得艰难。这两年不一样了,我们村里搞起了产业,大家都有活干、有钱挣了。”

2015年10月,刘贵明与扶贫工作组结合段三元家的实际情况,给他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负责打扫村里的卫生,每月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段三元夫妇一有空还会到村里的苗木种植园、温室大棚等处打工赚钱,每人每天能赚将近100元。段三元和老伴还把12000多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到村里的木材加工厂,每年又有1200元的收入。家里的日子宽裕了许多。

段三元笑着说:“村里有产业,我们在自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不用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了。”

和段三元一样,吴元强也是贫困户。多年来,他一直想外出务工,但家中老小都需要照顾。村里又没有产业,他只能依赖低保和家中的几亩薄田度日。最让他揪心的是老房子住了三十多年,已经破败不堪了,自己却无力新建。

了解了吴元强的情况后,刘贵明安排他当村警,不影响种地,又能顾上家,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吴元强非常满意,干劲很足,还经常在村里打零工。2018年年底,吴元强算了一下,全年收入2万余元。“我很知足。”他说。

不仅如此,刘贵明还为吴元强争取到了5.5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吴元强拿出自己多年攒下的3万元钱,如愿以偿地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我家的新房大着呢,可比老房住着舒坦多了。现在在村里就有活干,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挣钱,我感觉浑身都是力气。”吴元强说,“这个春天和往年大不同了。”

“城上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容和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刘贵明自豪地说。

关键词: 区块链, 青海电网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这个春天,城上村不同以往

作者:王国栋  发布时间:2019-03-21   来源:电力网

姓名:刘贵明

单位:青海黄化供电公司

帮扶地点:青海省尖扎县康杨镇城上村

帮扶时间:2015年10月至今

工作亮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打通偏远山区致富路。

3月18日一大早,在青海省尖扎县康杨镇城上村的苗木种植园内,村民段三元拎着铁锹仔细地查看苗木的生长情况。两个月后,这些树苗将出土销售。“能得到这份工作,驻村第一书记刘贵明帮了大忙。”他说。

把资源变成村民兜里的实在收入

“以前大家的日子过得都紧。”黄化供电公司驻城上村第一书记刘贵明说。2015年10月,他刚到城上村时,这里路很窄,坑坑洼洼的;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村民闲了没个去处,相互交流的也少;大家迫切希望能用上自来水,告别水窖……

摸清情况后,刘贵明和村支两委积极争取项目,为村里修了10千米的硬化路,方便村民出入;修建了两个广场,一整天都有人活动,增进了村民的交流;把黄河水引进村,让大家不再为用水发愁;在村里安装了120盏路灯,照亮了村子的各个角落。此外,全村共有64户村民享受到了危房改造政策,住进了新房。

如何把村里的优良资源变成村民兜里实实在在的收入,是刘贵明担任第一书记后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的问题。

刘贵明结合城上村土地、林地特色和地理位置优势,统筹谋划全村产业项目。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省里请来了农商界的专家,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论证,决定引进资金在村里发展旅游业和果蔬种植、加工产业,取代以往单一的种植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找准了出路,刘贵明便甩开膀子逐步实施。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政府、联点企业、扶贫工作组及村民的共同努力,城上村逐步建成了温室大棚、乡村旅游基地、木材加工厂、苗木种植园等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形成了带动面广、效益明显、增收稳定的特色产业链,创造了多个就业岗位。目前,城上村已累计发放劳务费130余万元,村民分红21万元。此外,村里还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收益、建立低保兜底、吸引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提高贫困户收入。

2018年,城上村29户89名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超过4500元;全村人均收入也从2016年的4215元提高到了6500元。

村里有产业,在家有钱赚

段三元今年58岁,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他和老伴完全依靠儿子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以前村里没有活干,大家的收入全靠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也挣不了几个钱,日子都过得艰难。这两年不一样了,我们村里搞起了产业,大家都有活干、有钱挣了。”

2015年10月,刘贵明与扶贫工作组结合段三元家的实际情况,给他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负责打扫村里的卫生,每月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段三元夫妇一有空还会到村里的苗木种植园、温室大棚等处打工赚钱,每人每天能赚将近100元。段三元和老伴还把12000多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到村里的木材加工厂,每年又有1200元的收入。家里的日子宽裕了许多。

段三元笑着说:“村里有产业,我们在自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不用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了。”

和段三元一样,吴元强也是贫困户。多年来,他一直想外出务工,但家中老小都需要照顾。村里又没有产业,他只能依赖低保和家中的几亩薄田度日。最让他揪心的是老房子住了三十多年,已经破败不堪了,自己却无力新建。

了解了吴元强的情况后,刘贵明安排他当村警,不影响种地,又能顾上家,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吴元强非常满意,干劲很足,还经常在村里打零工。2018年年底,吴元强算了一下,全年收入2万余元。“我很知足。”他说。

不仅如此,刘贵明还为吴元强争取到了5.5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吴元强拿出自己多年攒下的3万元钱,如愿以偿地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我家的新房大着呢,可比老房住着舒坦多了。现在在村里就有活干,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挣钱,我感觉浑身都是力气。”吴元强说,“这个春天和往年大不同了。”

“城上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容和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刘贵明自豪地说。

      关键词:电力, 青海电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