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记忆

在集宁北郊,有一座“哥特式”老建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已是凋敝残垣、瓦砾斑驳、杂草丛生。一对古稀老人搀扶着,趴在它锈迹斑斑的铁门上,透过一个小窗口向内张望着,秋风吹乱了他们的白发。这一刻,他们的身影与那座秋风冷雨中的老建筑一样,永远定格在我的心灵深处。这座承载着我童年美好记忆的建筑就是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集宁电厂,老人便是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都是在集宁电厂奉献过青春和热血的老电力人。母亲是1958年招工入厂的,三年出徒时,正是父亲从内蒙古电力学校毕业分配到集宁电厂之时,说起来他们还算是不远不近的师徒关系。当时学习电气专业的中专生也是很少的,父亲以及他们那一批老中专生就是那个时期的技术骨干。记得很小的时候,每到周末,我就坐在父亲那辆老式28加重自行车的后座上去电厂玩耍。冬天,躲在父亲厚厚的、散发着羊膻味儿的白茬皮袄下面,夏天,看着远远近近的青山绿水。下地道、过铁道,坑洼颠簸,一路向北,直走到荒无人烟的郊区。在我眼中,电厂就是地平线上最壮观神秘的建筑。在父辈的眼中,那是维系他们精神力量和一家老小物质生存的美好家园。在这里,他们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憧憬着……

  当时,集宁有两座电厂,老厂是1939年日本蒙疆电业株式会社以满足其军事和经济掠夺需求而建的小型火力发电厂。除3%为民用外,绝大部分专供军用。1952年,在饱受战火摧残的木质厂房,在没有任何备品备件、起重只靠两个滑轮的困境中,37名新中国第一代集宁电力人硬是凭借人拉肩扛的顽强毅力和对新中国的满腔赤诚,奇迹般地完成了对旧电厂的修复重建任务。1960年,在集宁北郊投建了一座新电厂,容量为2×1500千瓦,机组是大跃进时期北京汽轮机厂生产的设备,投产后机组不能满发,生产局面异常被动。那时工作环境和条件十分恶劣,上煤靠人工,除灰在地下,安全规程和技术措施贫乏薄弱,运行不稳定,各种事故频出。全市仅有两路馈线,供电电压3.3千伏,市内供电线路包括低压配电线路仅有14公里。

  父亲就是在最艰苦的初建时期从检修车间、电气车间一直走到生产办主任的重要岗位。那时赶上有机组大修,工人师傅们就废寝忘食地蹲守现场,处理各种技术和设备问题,各项工作开始走向正规化,安全生产状况逐步有所好转。当集宁电厂人卯足干劲,艰苦创业,以龙腾虎跃之势跃入大跃进时期后,一个接一个的历史运动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把他们这些小小的知识分子毫无防备地推到了风口浪尖。十年动乱后,父辈的奋斗有了新的意义,他们以更加执着坚定的信念,忘我地投身到重振兴业的建设热潮中。那时电厂的接带能力十分有限,勉强能满足集宁地区的用电,如果一台机组出现故障,就必须限电。在那段非常困难时期,集宁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用电户,肉联厂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次,一台机组出现故障必须停运检修,由于是计划经济年代,全市人民群众吃肉靠供应,如果一旦超时停电,好几冰库的肉就得解冻腐烂,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险情就是命令!工人师傅们争分夺秒加紧抢修,加班加点连轴转。最让人感动和感慨的是,在那个艰苦年代,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大家都会以夺取最后胜利为目标,克服重重困难,并肩战斗,没有报酬也没有补休,大家都无怨无悔。那个时候忙碌的父亲很少能回家陪我,只记得那一下巴壳的连鬓胡须又黑又密,常常扎得我生疼生疼的。

  1969年,集宁第一座110KV变电站卓资站建成投产,从此,结束了乌兰察布单回供电的历史,内蒙西部电网开始向乌盟中部地区供电,缓解了事故频发、电网岌危的局面,安全生产形势逐渐平稳。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乌兰察布电业局成立了。1988年第一座220KV地区变电站建成投产,时任修变工区主任的父亲常年坐着一辆212吉普车奔波在各个旗县变电站检查指导工作。没过多久,父亲就融入修变人的行列。记忆中,经常有旗县变电站站长和技术员来集宁办事,父亲就邀请他们到我们居住的一间平房里吃饭喝酒,从那 个时候起我就锻炼成了母亲的好帮手。1993年,乌兰察布电业局发展到晋升国家中型一档企业的关键阶段,父亲又被调到企业管理科负责晋升工作。那时条件还很艰苦,全局仅有几台计算机和一台老式复印机,大家都是用油印打字机整理出全局各专业的申报材料。那些印坏的、泛黄的纸张便被翻过来钉成一个个草稿本,我高中时用得不少笔记本就是它,天天在上面写写画画,不晓得父亲和参与晋升工作的同志们加班加点的几个月下来,究竟整理出来多少文字材料呀!

  再后来,父母相继退休了,我和大多数子承父业的“电二代”一样,接过父辈们用艰辛和汗水打下的基业和重任继续前行。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我们被传承下来的企业精神熏陶着、感染着。正是父辈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负重前行、拼搏奋斗,才换来今天乌兰察布电业局跨入国家特大型一档企业行列的光辉业绩以及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最高殊荣。今天的乌兰察布电业局,已形成500千伏纵横交织,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配电网辐射供电的坚强电网。在新的征程中,乌兰察布电业局蹄疾步稳,成绩斐然。2017年售电量突破300亿千瓦时大关;2018年售电量完成370.93亿千瓦时,实现了建局40年历史性的突破。2019年,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乌兰察布电业局以迈进公司供电强局行列为目标,踏上新的征程。

  如今,父亲已长眠在他挚爱的这片热土上,他曾奉献过青春热血的老厂房和黑烟囱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消失。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两代电力人的情愫。历史不容忘记,未来不会忘记,父辈们不畏艰辛、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已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作好本职工作的不竭动力,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指路明灯。

  牢记父辈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新时代,新一代电力人将一如继往地一张蓝图绘到底,奋力谱写乌兰察布电业局稳步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一个时代的记忆

作者:史红霞  发布时间:2019-06-06   来源:电力网

在集宁北郊,有一座“哥特式”老建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已是凋敝残垣、瓦砾斑驳、杂草丛生。一对古稀老人搀扶着,趴在它锈迹斑斑的铁门上,透过一个小窗口向内张望着,秋风吹乱了他们的白发。这一刻,他们的身影与那座秋风冷雨中的老建筑一样,永远定格在我的心灵深处。这座承载着我童年美好记忆的建筑就是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集宁电厂,老人便是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都是在集宁电厂奉献过青春和热血的老电力人。母亲是1958年招工入厂的,三年出徒时,正是父亲从内蒙古电力学校毕业分配到集宁电厂之时,说起来他们还算是不远不近的师徒关系。当时学习电气专业的中专生也是很少的,父亲以及他们那一批老中专生就是那个时期的技术骨干。记得很小的时候,每到周末,我就坐在父亲那辆老式28加重自行车的后座上去电厂玩耍。冬天,躲在父亲厚厚的、散发着羊膻味儿的白茬皮袄下面,夏天,看着远远近近的青山绿水。下地道、过铁道,坑洼颠簸,一路向北,直走到荒无人烟的郊区。在我眼中,电厂就是地平线上最壮观神秘的建筑。在父辈的眼中,那是维系他们精神力量和一家老小物质生存的美好家园。在这里,他们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憧憬着……

  当时,集宁有两座电厂,老厂是1939年日本蒙疆电业株式会社以满足其军事和经济掠夺需求而建的小型火力发电厂。除3%为民用外,绝大部分专供军用。1952年,在饱受战火摧残的木质厂房,在没有任何备品备件、起重只靠两个滑轮的困境中,37名新中国第一代集宁电力人硬是凭借人拉肩扛的顽强毅力和对新中国的满腔赤诚,奇迹般地完成了对旧电厂的修复重建任务。1960年,在集宁北郊投建了一座新电厂,容量为2×1500千瓦,机组是大跃进时期北京汽轮机厂生产的设备,投产后机组不能满发,生产局面异常被动。那时工作环境和条件十分恶劣,上煤靠人工,除灰在地下,安全规程和技术措施贫乏薄弱,运行不稳定,各种事故频出。全市仅有两路馈线,供电电压3.3千伏,市内供电线路包括低压配电线路仅有14公里。

  父亲就是在最艰苦的初建时期从检修车间、电气车间一直走到生产办主任的重要岗位。那时赶上有机组大修,工人师傅们就废寝忘食地蹲守现场,处理各种技术和设备问题,各项工作开始走向正规化,安全生产状况逐步有所好转。当集宁电厂人卯足干劲,艰苦创业,以龙腾虎跃之势跃入大跃进时期后,一个接一个的历史运动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把他们这些小小的知识分子毫无防备地推到了风口浪尖。十年动乱后,父辈的奋斗有了新的意义,他们以更加执着坚定的信念,忘我地投身到重振兴业的建设热潮中。那时电厂的接带能力十分有限,勉强能满足集宁地区的用电,如果一台机组出现故障,就必须限电。在那段非常困难时期,集宁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用电户,肉联厂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次,一台机组出现故障必须停运检修,由于是计划经济年代,全市人民群众吃肉靠供应,如果一旦超时停电,好几冰库的肉就得解冻腐烂,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险情就是命令!工人师傅们争分夺秒加紧抢修,加班加点连轴转。最让人感动和感慨的是,在那个艰苦年代,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大家都会以夺取最后胜利为目标,克服重重困难,并肩战斗,没有报酬也没有补休,大家都无怨无悔。那个时候忙碌的父亲很少能回家陪我,只记得那一下巴壳的连鬓胡须又黑又密,常常扎得我生疼生疼的。

  1969年,集宁第一座110KV变电站卓资站建成投产,从此,结束了乌兰察布单回供电的历史,内蒙西部电网开始向乌盟中部地区供电,缓解了事故频发、电网岌危的局面,安全生产形势逐渐平稳。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乌兰察布电业局成立了。1988年第一座220KV地区变电站建成投产,时任修变工区主任的父亲常年坐着一辆212吉普车奔波在各个旗县变电站检查指导工作。没过多久,父亲就融入修变人的行列。记忆中,经常有旗县变电站站长和技术员来集宁办事,父亲就邀请他们到我们居住的一间平房里吃饭喝酒,从那 个时候起我就锻炼成了母亲的好帮手。1993年,乌兰察布电业局发展到晋升国家中型一档企业的关键阶段,父亲又被调到企业管理科负责晋升工作。那时条件还很艰苦,全局仅有几台计算机和一台老式复印机,大家都是用油印打字机整理出全局各专业的申报材料。那些印坏的、泛黄的纸张便被翻过来钉成一个个草稿本,我高中时用得不少笔记本就是它,天天在上面写写画画,不晓得父亲和参与晋升工作的同志们加班加点的几个月下来,究竟整理出来多少文字材料呀!

  再后来,父母相继退休了,我和大多数子承父业的“电二代”一样,接过父辈们用艰辛和汗水打下的基业和重任继续前行。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我们被传承下来的企业精神熏陶着、感染着。正是父辈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负重前行、拼搏奋斗,才换来今天乌兰察布电业局跨入国家特大型一档企业行列的光辉业绩以及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最高殊荣。今天的乌兰察布电业局,已形成500千伏纵横交织,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配电网辐射供电的坚强电网。在新的征程中,乌兰察布电业局蹄疾步稳,成绩斐然。2017年售电量突破300亿千瓦时大关;2018年售电量完成370.93亿千瓦时,实现了建局40年历史性的突破。2019年,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乌兰察布电业局以迈进公司供电强局行列为目标,踏上新的征程。

  如今,父亲已长眠在他挚爱的这片热土上,他曾奉献过青春热血的老厂房和黑烟囱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消失。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两代电力人的情愫。历史不容忘记,未来不会忘记,父辈们不畏艰辛、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已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作好本职工作的不竭动力,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指路明灯。

  牢记父辈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新时代,新一代电力人将一如继往地一张蓝图绘到底,奋力谱写乌兰察布电业局稳步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电力, 乌兰察布供电
相关新闻: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