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驻村工作队肩负着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项基本职责。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走访和实地观察,深入调研岔路镇元圩村履行这些职责过程中的工作成效、面临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一、元圩村基本情况
岔路镇元圩村坐落在霍邱县中南部,310省道穿境而过,村域面积7.8平方公里,总人口3496人,党员123名,预备党员1人。元圩村支部成员6人,支部下设22个党小组,耕地面积8854.7亩,水面749.32亩。全村从事种养殖大户260余户,农户以麻黄鸡、稻田养殖小龙虾为特色产业。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贫乏、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村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为改变这一现状,国网霍邱县供电公司选派3名队员驻村任职,开启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二、深度融合党建,全面引领发展
(一)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村党组织建设,规范党组织生活,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注重党员发展与教育,吸收年轻有活力、思想觉悟高的村民加入党组织,提升党员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
1.党建引领结对共建。驻村以来,工作队每月按时参加元圩村创先争优点评日活动。积极搭建党建交流平台,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促成国网霍邱县供电公司党建部与元圩村共建、岔路中心供电所与元圩村“村网共建,”拉进了帮扶单位与定点帮扶村的距离、拓宽了党建工作领域的深度、丰富了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的内涵。
2.强化党员服务意识。联合国网霍邱县供电公司工会、团委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圆圩小学开展“书香情浓伴你成长”活动,发放笔记本、图书等学习用品共计2000多元。不断赋予“党建+乡村振兴”新的内涵,进一步强化了党建引领作用,扩大品牌影响力,彰显了央企责任担当。
3.疫情前线彰显风采。在疫情管控期间,为助力元圩村早日打赢疫情防控战役,减轻村委人员工作强度,驻村工作队发挥党员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本色,勇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协助镇卫生院及村委人员实现对全村500多常住户居民核酸检测全覆盖。
(二)存存问题
一是部分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对新政策、新技术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党员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二是党组织存在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年轻干部培养体系尚不完善。三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均衡。
三、深化产业发展,推进强村富民
(一)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元圩村过去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微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村情,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行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将“单打独斗”的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共谋发展,走出了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子。积极引入农业产业项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1.发挥合作社作用,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富民模式。吸纳当地有意向发展养殖的脱贫户加入养殖队伍,鼓励脱贫户养殖白鹅,为他们提供销售和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收购,使用脱贫人员加工腌制、晾晒、包装,通过电商平台及帮扶单位推销等措施拓展销路,从而达到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目的。2021-2024年元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加工生产咸鹅、鹌鹑蛋、再生稻大米和阳光玫瑰,销往六安、合肥和深圳等地区,营业收入达158余万元。
2.引进社会资源,整合闲置资产。元圩村党组织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政策资源与政策导向,引进社会发展资源,注重资产整合。利用现有老村部及养殖场大棚,闲置面积达200平方米场地,通过公开竞标,对外发包,每年为集体经济创收3万多元左右。将“闲置资产”变增收“活水”。
3.寻求合作企业,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元圩村结合自身实际,党员干部进一步拓宽思路,利用社会资金和政策资金,整合各路资金共100万元,投资安徽鹏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发展,每年为元圩村集经济创收8万元左右,同时解决了元圩村16名群众及脱贫人口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增加了群众收入。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共同努力下,元圩村的特色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村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通过盘活资源、加强村企合作、利用好光伏产业,发挥农产品特色优势,创新元圩品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82.44万元,2023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120万元,增幅达31.3%。
(二)存存问题
一是农村产业发展面临资金短缺、技术支撑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二是融资渠道有限,一些有潜力的产业项目因缺乏资金难以扩大规模。三是农业技术人才匮乏,新技术推广应用难度较大,影响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四是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销售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价格不稳定。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治理水平
(一)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驻村工作队协助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村务公开流程,保障村民知情权与监督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设立法治宣传栏,开展法律讲座,增强村民法治意识。积极调解村民矛盾纠纷,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村里专门聘请一位村级法务调解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驻村工作以来,全村没有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1.积极引导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国网公司每年投入6万元在元圩村开办全县唯一一家“电力爱心超市”,“电力爱心超市”是国网公司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项“爱心助农”工程,驻村工作队以“电力爱心超市”为平台,制定超市“积分管理制度”、“物品兑换细则”,引导村民通过参与美好乡村建设,获得相应积分,以兑换物品。自投入运行以来,累计发放物品金额达13万元,涵盖环境卫生整治、党建宣传、思想教育培训等活动,极大地提高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2.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平台,积极宣传产业奖补调整、医疗报销优惠、小额信贷等政策160次;集中观看习近平在全国各省份调研期间关于“三农工作”、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党的二十大召开等活动40次;协助县法院开展16次民声政策解读活动;联合岔路镇司法所开展30次防诈骗法律知识宣讲活动。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增强了群众的法律知识意识和国家大政方针,保障了群众人身财产安全。
(二)存存问题
一是部分村民自治意识虽有所提升,但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仍有待提高。二是传统乡村习俗与现代法治观念存在一定冲突,在处理一些涉及家族、邻里关系的事务时,法治手段推行难度较大。三是数字化治理存在困难,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效能的步伐较慢。
五、密切联系群众,为民办事服务
(一)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驻村工作队深入了解村民需求,建立为民办事工作日志,从解决村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如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硬化、水利设施修缮等;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落实相关救助政策。
1.开展社会帮扶落实结对帮扶。驻村以来,国网霍邱县供电公司帮扶人员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霍邱县供电公司党员干部集资和社会资金18.4万多元,定期走访慰问脱贫户,公司食堂主动采购农产品五批次共计14.8万元。
2.电网升级改造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单位资源优势,公司主动对接政府乡村振兴工作整体规划,制定实施细则,投资近90.2万元对元圩村外圩4号、大元3号两个电网薄弱的台区进行改造升级,全面提升供电可靠性。
3.实施亮化工程方便村民出行。在霍邱县供电公司牵头组织下,会同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投资近50万元,免费为元圩村22个村民小组安装200多盏太阳能路灯。积极助力元圩村“亮化”工程。进一步推进了强村富民,提升了元圩村人居环境,保障了村民出行安全。
4.推广绿色能源实现充电自由。国网霍邱县供电公司投入24万多元,在定点帮扶村元圩村部广场免费安装了一座400千伏安的充电站,配备2台4枪充电桩,满足周边群众绿色出行需求,让更多村民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自由”。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万左右。
(二)存存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困难,虽然新建和修缮了大量基础设施,但在后续的维护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二是公共服务供需存在矛盾,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目前的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村民的需求。三是为民办事服务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部分服务项目存在阶段性、临时性特点,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
结论与建议
驻村工作队在履行四项基本职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乡村发展。但在工作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还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促进元圩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加大培训力度。针对农村工作特点和驻村工作的需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包括党建知识、农业产业技术、乡村治理、群众工作方法等内容,提升干部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2.整合资源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科技人才下乡服务机制,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村务管理、信息公开、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降低市场风险。(杨效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