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要闻纵览

国家电网书写为美丽中国赋能的绿色答卷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6-07 10:25:36  作者:本报记者 高雅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确定的环境日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全面环境管理理念贯穿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生产运行、运维检修等各环节,持续为服务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雄安新区220千伏雄东—昝西线路工程建设现场,22万平方米覆盖在土方上的绿色装配式护坡像是给基坑盖了层被子,避免了传统护坡安装时产生的扬尘,而且减少建筑垃圾3.36万吨;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及周边景区,架空线路入地改造不仅让景区更加美观,也为珍禽提供了更为安全的生存空间;在松花江,鱼类通过丰满大坝的过鱼设施洄游,使松花江流域上下游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

  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能源革命践行者、美好生活服务者,公司积极探索电网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的有效途径,以高水平生态环保促进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

  推动能源清洁转型服务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今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今年,公司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明确了“一体四翼”发展布局,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坚持引领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这个使命责任不动摇,主动对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我国承诺,到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公司充分发挥电网优化配置平台作用,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大范围配置和高比例消纳。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经营区并网新能源装机达到4.5亿千瓦、占全国新能源总装机的85%,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7.1%。

  大美青海,绿电涌动。青海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乘着±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条“高速专线”抵达河南,每年向中原大地输送清洁电量400亿千瓦时。

  滚滚长江,高塔耸天。起于四川的锦苏、复奉、宾金三大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奔腾的水电运送到2000千米以外的华东负荷中心。

  我国能源禀赋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下,特高压将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的电力外送到负荷集中区,打通了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的转换通道。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将达到3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将达到50%。

  3月1日,公司发布央企和国内首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了6个方面18项重要举措,大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3月19日,加快抽水蓄能开发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率先亮相,4月20日,国网新能源云发布,让行动方案进一步落地见效。

  目前,公司已经投产发电22座抽水蓄能电站,还有29座正在建设,在建和在运总装机规模达到6229万千瓦。国网新能源云平台已接入新能源场站近200万座、容量超过4.59亿千瓦,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1万家。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能源消费领域,电能替代成为我国防治大气污染、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

  湖北宜昌秭归港是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示范工程四个示范项目之一,岸电的推广,让港口再无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和刺鼻的柴油味,也让三峡游的品质进一步提升;位于黄海之滨的连云港港是我国首个采用高压船用岸电的港口,已累计用电332万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982.3吨、二氧化硫57.07吨。

  公司大力推进“两纵一横”岸电工程建设,在京杭大运河沿线码头和水上服务区、长江主要港口码头累计建设岸电设施1495套,带动社会投资岸电设施4600余套,累计替代电量54亿千瓦时。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公司还围绕居民采暖、工(农)业生产制造、家庭电气化等重点领域拓宽电能替代深度广度,着力提升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截至2020年年底,国家电网累计推广电能替代项目28万余个,替代电量847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消耗4.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8.5亿吨。

  践行全面环境管理健全电网环保长效机制

  电网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也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2020年公司新开工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1836项,环评率连续保持100%。

  公司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电网建设运行全过程。在规划阶段,优化选址选线,合理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敏感区,保护沿线森林、草原、湿地等各类生态系统;在建设阶段,积极采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在运行阶段,认真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加强污染防治设施运维管理,强化技术监督和环境治理,确保噪声、废水、电磁环境等达标。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电网,公司在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坚持“避让优先”原则,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设计一体化”理念。在这个理念下,藏中联网工程架设近千条索道,总长1200千米,避免新开运输道路对植被的破坏;青海—河南特高压工程全线3487基杆塔开展生态环保“一塔一设计”,累计投资3.13亿元,有效保护秦岭等沿线地区生态环境;阿里联网工程创新设计143基羊角塔和7座藏式风格变电站,实现了高原自然风光、人文环境与电网工程完美融合……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初夏的青藏高原上,绿草如茵,三三两两的藏羚羊在铁塔下觅食。公司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电网建设和运营的各个环节,累计开展大型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20余项,涉及鸟类保护、荒漠化治理以及山地、林区、湿地、岛屿、水域等各类生态系统保护。在青海,为三江源鸟类搭建“生命鸟巢”,6年来累计安装人工鸟窝4220个、招鹰架16只,成功引鸟筑巢2000余窝;在宁夏,联合当地群众在途经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的输电线路沿线布设草方格沙障,并栽植黄柳、白柠条苗,探索出固沙、护塔、促生态、利民生的新模式;在天津,联合当地湿地保护中心、林业局等部门和单位成立“绿色生命线路”联盟,开展候鸟迁徙保护,多次救助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

  实现人与自然、项目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得益于公司严守法律、体系完善、管理高效、绿色引领的一流环境管理。

  制度标准“立”起来——公司建立了由基本管理制度、专项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组成,覆盖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设备采购、运维检修、技术改造、退役报废、循环利用等全流程的环保管理制度标准体系,颁布制度规范26项、技术标准13项。

  环保管理“严”起来——公司建立起包括总部、27家省级电力公司、9家相关直属单位及所属地市级单位在内的三级环保管理组织体系,以及环保技术监督和环保管理咨询两大支撑体系,统筹推进各项环保制度及规范在实践中落实落地。

  量化考核“细”起来——公司印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考评办法》,详细规定了组织机构建设、环保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电网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环保综合管理、电网环保技术监督等7个方面25项考核指标。

  从理念升华到制度建设、再到实践检验,公司不断健全电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开展科技创新推动环保科学发展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地展开环保工作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加强跨区输送能力建设,公司建成了以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直流试验基地、杆塔试验基地、高海拔试验基地为主体的世界上功能最完善、试验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

  围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公司统筹开展“3060科技攻关计划”,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能源低碳转型,积极推进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运维检修各环节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实现全过程节能环保。

  公司建立26个省级六氟化硫回收处理中心,对电气设备退役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六氟化硫实施分散回收、集中处理、统一检测、循环利用。2020年,全年共回收六氟化硫气体220.6吨,回收率96.75%,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527.2万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公司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变电站噪声治理专项行动,历时4年,累计投入3.49亿元,全面完成242座变电站噪声治理任务。同时,公司加强电网废弃物管理,规范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废绝缘子、废水泥杆等电网废弃物的收集、暂存和处置,组织研发铅蓄电池和矿物油智能暂存舱,借助物联网等新技术,拓宽废弃物环境无害化处置渠道。

  科技创新不仅推动了公司环保工作的开展,也助力政府生态环境监管。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与各级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0份,实现对16万家污染源企业用电情况在线监测,可减少生态执法现场核查超36万人次/年,节约相关企业环境监测设备采购成本超15亿元。

  “以前我们的‘污染源清单’来源于地方统计年鉴,一年一更新,无法精准锁定污染企业。”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我们可以根据电力数据及时更新清单,真正做到对重点污染企业的分类施策。”在4月25日举办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重点企业污染防治大数据应用”在100多个应用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20个优秀应用案例之一。

  开展电网环境保护领域科研和新技术推广,公司拥有电网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海拔电磁环境与电磁安全国家级野外观测站及6个省级实验室,命名6个公司实验室和7个科技攻关团队,在电磁环境、噪声及生态环境影响控制、废弃物处置以及环境保护管理决策支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研究。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累计申请生态环境领域发明专利203项、实用新型专利341项,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24项。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清洁能源消纳到电能替代,从电网建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从可持续利用电网废弃物到以科技创新推动环保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