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农电之星

黄新民:守护电网“大动脉” 惟愿万家灯火明

新疆公司发布时间:2022-10-13 12:18:15  作者:孙雪桐

  黄新民,中共党员,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城北变电运检中心变电二次运检班技术员,202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至今已从事继电保护工作26个年头。

  作为守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专业,继电保护涵盖知识广、技术含量高、工作难度大,极具挑战。十年来,伴随着新疆电网的快速发展,黄新民经历了继电保护技术在电网应用中的蓬勃发展,见证了保护装置从电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微机型到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历程。黄新民在工作中也不断成长,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国网工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他在一线生产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全面掌握继保专业的相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将创新思路融入解决检修难题中,用匠心守护电网“大动脉”。


在职工创新工作室,黄新民(中)带领青年员工一起进行电网继电保护技术攻关。王晋魁摄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黄新民从事继电保护一线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正如同事们开玩笑说:他不是在变电站,就是在赶往变电站的路上。先后负责30余座老旧变电站改造、新建变电站的验收投运,参与了亚欧博览会、全国冬运会等重大保电任务100余项。

  为保证220千伏三宫变电站的综自改造顺利进行,黄新民带着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工作在现场,凌晨5、6点才睡觉是常有的事。通常一条线路的保护换型工作往往需要半个月,可黄新民和同事们硬是创下了平均一个星期改造一条线路的成绩,尽可能地缩短改造进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技艺超群 精益求精

  十年来,黄新民累计发现了10余项保护原理和程序不完备问题,纠正了150余项二次回路设计缺陷,消除了360余项设备重大隐患及现场疑难杂症,他参与了新疆电网继电保护专业的多个第一次:第一座750千伏变电站验收、第一座智能化变电站建设、第一座无人值守变电站改造、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程序化操作试点……

  黄新民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电保护专业的工匠,得益于他事事精益求精。平日里他乐观随和,但对于工作上的事绝不含糊。2019年12月,在220千伏猛进智能化变电站的验收工作中,他因为分段开关的运行方式和同事们较起了真。

  黄新民在对主变压器保护跳低压分段开关验收时发现,设计图纸中采用的是网络方式跳低压分段开关,若采用此方式,运维人员在后期维护时不易做安全隔离措施,且易产生误跳低压分段开关的风险,进而引发变电站断电。

  就在其他验收人员准备严格按照图纸验收时,黄新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将网络方式跳低压分段开关整改成直跳低压分段开关。当时,大部分验收人员不同意他的想法,认为网络方式是智能化的体现。但黄新民凭借20多年的工作经验,讲事实、摆道理,最终说服验收人员改变保护跳低压分段开关的方式,保障了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只要有黄师傅在,大家心里就很踏实。”同事们都这样说,他凭借着对专业技能的专心专注,对现场工作的精益求精,成了新疆电网继电保护的定海神针,专门解决继电保护的疑难杂症。

  创新发展 劳模引领

  十年来,黄新民从未放慢过创新的步伐,他始终紧盯着继电保护新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

  十年来,在黄新民的带动和鼓励下,黄新民创新工作室成员与工作中各种“疑难杂症”较上了劲,掀起了“创新风”,累计完成87个创新课题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3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135篇;首获中央熠星大赛奖,10项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连续两年获国际QC金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项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

  工匠精神在于传承,在于发扬。十年来,黄新民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分享给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以及全疆继电保护专业人员,黄新民年均授课350余课时,年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通过传、帮、带,黄新民创新工作室成员中有6人成为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雏鹰人才、22人成为公司专家、2人成为公司首席员工、10人成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专家。在黄新民同志的引领下,还不断有大批优秀职工涌现,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这十年,黄新民从一名继电保护工作负责人成长为全国劳模,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工匠精神”,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敬业奉献,守护着电网“大动脉”。(孙雪桐)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