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节能环保 > 名家访谈

洪涛:着力提高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经济时报发布时间:2023-07-13 11:03:01

  洪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

  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在强调节能优先的基础上,逐步弱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要求。对能源消费实物量多评估、少考核,减少能耗总量考核对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的外溢性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耗是节能降碳的重要方面,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当如何提高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

  洪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就是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在强调节能优先的基础上,逐步弱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要求。对能源消费实物量多评估、少考核,减少能耗总量考核对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的外溢性影响。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能耗强度指标优先于能耗总量指标、碳排放总量指标优先于碳排放强度指标。减少节能减排对能源要素流动的限制和影响,用能权制度逐步退出。

  在具体实施上,精准实施能耗总量考核,将对不产生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免于总量考核;对直接产生碳排放原料用能有条件免于总量考核;对国家重大项目、特殊行业设定免于总量考核制度。

  基础工业领域是我国的用能大户,2012-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以年均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3%的工业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36.2%。高耗能产品的单位可比能耗、电耗持续下降,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过去十年,中国工业深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行动,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尽管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部分关键低碳技术距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有待完善、能源结构亟待优化等。与此同时,化工行业(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行业(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电解铝)、建材行业(水泥),以及ICT等领域,都是节能减排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也是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程中仍需努力的地方。

  节能减排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当前我国生产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问题突出,生活领域能源浪费普遍、公众感知度低,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我们要把高耗能工业节能作为我国减少能源浪费的抓手。深入开展工业重点领域节能升级改造,在城市、工业园区以及重点用能行业实施节能降碳工程。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余能、余热、余冷等回收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支持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其循环利用水平。

  从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能源消费的制度与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并适时适度提升能效标准等。推动各地方把节能工作重点落在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企业能效考核上。

  考虑到工业领域的特殊性,从长期看,需要综合施策,深挖潜力,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于工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碳,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深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从短期看,要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快发布实施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分业施策、持续推进,循序渐进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总量;二是着力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为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提供高质量产品和装备。

  在行业政策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深入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实施技术研发与改造部署,重点推进节能评估评价与节能诊断。二是构建完善绿色制造与服务体系、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机制。三是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强化技术创新驱动,谋划新型固废利用路径。四是克服绿色融资不足问题。五是完善与绿色发展相关的立法与治理考核体系。

  此外,要探索建立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弹性管理制度或能耗总量机动池;制定行业碳排放总量约束机制,逐步实现碳定价带动火电、水泥、钢铁等重点减排部门的碳排放总量控制;对碳排放总量已处于平台期、能源统计与碳核算基础能力较好以及人均GDP水平较高(城镇化、工业化较高)的地区,开展地区碳排放总量控制试点,先行先试并探索经验。夯实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基础能力和数据支撑体系,重点提升央地两级的能源统计、碳核算基础能力,加快培育监测审核第三方市场等。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