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巴黎世界展览中心,一台平稳运转的发动机样机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围观。这是“柴油机之父”——鲁道夫·狄赛尔所做的一项试验。令观众们惊奇的是:这台发动机采用的燃料,竟是花生油。这是人类世界对于生物柴油应用的最初探索。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价格昂贵,生物柴油只能作为石油的“备胎”而存在。
鲁道夫·狄赛尔可能很难预见,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为实现脱碳目标,生物柴油发展的“火苗”已在世界各地燃起。如今,这把“火”在中国也越来越旺。
4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示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支持山东省德州市等单位开展应用试点。业内普遍认为,这标志着我国在生物柴油发展上迈出“坚实一步”,必将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全新动力(300152)。
对碳达峰试点建设的呼应
此次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被普遍认为是对我国碳达峰试点建设的呼应。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纳入建设参考指标,而生物柴油是国际公认的绿色清洁燃料,我国目前使用的生物柴油是主要以废弃油脂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开展相关试点,有利于推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
“与传统石化柴油相比,以餐饮废弃油脂和食品加工业废弃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80%。推广和使用生物柴油,对于提高交通运输燃料可再生能源占比、减少柴油车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能源处高级工程师李顶杰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
在石化联合会特种油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冀星看来,推广生物柴油是助力石化行业实现“双碳”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传统石化柴油而言,添加生物柴油是实现降碳的有效路径。“石化产品特别是燃料油一旦制成出厂,很难通过改变碳氢比来做到节能降碳。要实现绿色发展,就要改变产品结构。因此,我国在汽油领域推广乙醇汽油,在柴油领域推广生物柴油,以降低相当量的二氧化碳。如果我国每年消费的近2亿吨石化柴油都能通过掺混生物柴油变成B5柴油,柴油领域节能降碳的指标就能完成得差不多了。”冀星坦言。
试点覆盖生产端和消费端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公示的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共有22个。其中,绝大多数试点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如北京市海淀区、德州市、石家庄市、青岛市等17个试点。而据记者了解,这些试点区域大多覆盖有业界知名的生物柴油企业和工厂,如德州市的荣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市的金利海(集团)公司、温州市的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的朗坤环境(301305)集团、厦门市的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因此上述试点主要集中于生产端。
另有2个试点设在相关园区,即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舟山自贸区。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有四川金谷环保科技餐饮废弃油脂综合利用项目等生物柴油生产项目。而依托世界第一大港舟山港,舟山自贸区具备大量的生物柴油需求潜力,仅2023年就完成了全国首单集装箱船海上生物燃料加注、全国生物燃料最大单加注业务,未来可能催生大量消费需求。
此外,还有3个试点项目由企业牵头,分别为中国船舶燃料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以及山东高速(600350)集团。这3家企业主要集中于消费端。其中,前两家企业此前已开始探索生物船舶燃料加注业务。去年11月,中石化燃料油广东公司联合朗坤环境集团、广州公交集团、广州发展(600098)碧辟油库等单位,完成了国内内河航运领域首次B5柴油水上加注示范;中国船燃则已与部分国内一线生物柴油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而山东高速集团旗下拥有山东高速轨道交通集团、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山东高速物流集团等子公司,有着丰富的燃油应用场景。此外,山东高速集团旗下山高环能(000803)还是中国餐厨废油资源化利用的龙头企业。
“从此次推广应用试点看,很大程度地照顾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当地产生的油脂废弃物可提供给生物柴油企业,制成产品后由当地的交通车辆使用。此外,除了原料生产端,B5柴油和B24柴油的应用也照顾到了。比如这次中国石化的燃料油公司参加了,中国船燃也参加了,山东高速也参加了,基本上理成了一条‘线’。”冀星告诉记者,根据去年11月发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试点的重要内容包括:在试点区域、行业、企业和高速公路推广车用生物柴油,以及在保税区、自贸区和内河流湖泊、航道推广应用船用生物柴油。根据公示情况,此次试点基本覆盖到了生产端和应用端,有望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
“上海实践”提供有益经验
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提到,从2005年算起,我国试点推广生物柴油已有近20年。其间,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经历了从政策鼓励到区域实践再到全国试点推广的阶段。然而,受限于原料供应、市场机制、推广使用等方面的短板,生物柴油产业一直“不温不火”。
“2005年左右,我国启动生物柴油试点推广。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能源安全,多方面替代补充燃油。但目前除上海形成较为完善的‘收、运、处、调、用’产业体系外,其他地方都没推广起来。”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缺乏供应和价格稳定的原料,被认为是“没推广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我国生物柴油发展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但非粮原料建设又不及预期,间接导致产业没能获得较好的发展。“当时我国还在云南种植小桐子,试图发展油桐、油棕等非食用油脂制生物柴油,但没能形成规模。”李顶杰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餐厨废弃油脂源头多、分布广,收集难度大,对管理能力要求很高,部分不具备条件的地方没能建立起完善的回收体系,导致无法形成稳定的原料供应。
“从市场看,不是说在中国推广生物柴油不行,而是推广生物柴油的方法有待完善。这就像牛耕地,要把两头牛套在适当的位置上才行,否则要么‘打架’,要么找不到方向。”冀星认为,要做好生物柴油应用试点,就要把政策和市场结合起来,而此前上海的生物柴油推广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上海在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生物柴油生产过程成本核算,生物柴油调制后进入市场的价格,以及车辆加油的分配方面,设计得很好,所以一下子就弄成了。”冀星介绍说,2023年9月,国家能源局曾在上海召开生物柴油试点推广会议,学习调研上海生物柴油推广应用经验。
“从目前看来,餐饮废弃油脂是生物柴油现实可行的资源选择。”李顶杰表示,因此今年国家能源局开展试点,支持在上海模式的基础上,在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进行应用推广。
针对如何有序推进生物柴油试点,李顶杰建议:“一是对餐厨废弃油脂建立起健全的收储加工链条;二是要有合格的能够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三是保证生物柴油的销售渠道,建立起与成品油销售企业关联的机制;四是引导消费者使用生物柴油,通过宣传,提高绿色意识。”
冀星则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立全国废弃物应收尽收机制。“目前我国餐厨废弃物试点城市有100个,实际通过验收的86个。目前全国还剩230个地级市是‘空白’,要抓紧时间把餐厨废弃物收集起来。”冀星建议,还应扩大回收范围,从目前的餐馆、宾馆等地扩大至学校、家庭、居民区。他认为,如果实现地区全覆盖、油源全覆盖,我国回收餐厨废弃油脂总量有望达到1000万吨/年。
二是加强应用场景推广。冀星建议,可将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与船舶生物柴油应用相结合,降低改造成本、实现节能减碳。此外,还可加强在载重卡车、高海拔地区车辆上的生物柴油应用。
三是尽快扩大消费端范围,除了试点的3家企业外,可让更多油品企业参与进来,打开生物柴油的需求空间。
来源: 中国化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