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推进电能替代,必须科学分析能源结构、产业特点、环保要求、财政支持能力等。同时,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商业模式,加强社会力量研发力度。
“十三五”电能替代将达4500亿千瓦时
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超低排放煤电机组发电替代散烧煤,既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还可缓解部分地区面临的电力消纳与系统调峰困难
“散煤燃烧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薄弱领域,已成为影响北方地区冬季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巡视员于飞表示,破解这一难题,根本举措就是通过以电代煤、以气代煤、集中供热等措施减少散煤使用,这也是发达国家走过的经证明有效的道路。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曾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将电能替代上升为国家落实能源战略、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日前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对电能替代也提出了明确意见。按照规划,到2020年,实现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总量约450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7%。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规划的出台,电能替代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机遇期。
“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大量的散烧煤和原油的消费是造成雾霾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散烧煤大概在7亿吨~8亿吨的水平,占煤炭消费总量的20%,这与美国、欧盟相比,比例相当高。”专家认为,散烧煤主要用于采暖小锅炉、工业小锅炉,以及农村的一些生产生活领域。大量散烧煤未经洁净处理直接燃烧,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这是考虑电能替代的主要背景。
那么,用哪些电能替代散烧煤?黄学农表示,电能替代的电量,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部分超低排放煤电机组发电。无论是可再生能源对散烧煤的替代,还是超低排放煤电机组集中燃烧原煤对散烧煤的替代,都将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业内人士认为,电能替代将进一步扩大电力消费,缓解我国部分地区当前面临的电力消纳与系统调峰困难,特别是个别地区的严重“窝电”现象。
“实施电能替代,除了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消耗‘窝电’,还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电气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利于部分工业行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黄学农表示。
电力企业积极实践,潜力空间待探索
在供暖、商业、交通、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技术,仅国家电网经营区电能替代的潜力约8521亿千瓦时
“目前,电力企业在电能替代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有益工作。”据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介绍,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各发电企业都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大力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在供暖、商业、交通、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技术,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韩君表示,“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明确提出了‘两个替代’发展战略,即在能源开发方面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方面实施电能替代。《指导意见》出台后,公司党组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系统部署公司电能替代工作。”
“截至今年10月底,国家电网累计推动实施各类电能替代项目6万余个,完成电能替代电量2286亿千瓦时,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少散烧煤90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两亿吨。”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徐阿元在会上介绍说,其中,2016年1~10月,累计推广实施重点项目3.5万个,完成替代电量883亿千瓦时,达到2013年的6.3倍。
另外,据南方电网公司市场营销部市场处处长张军介绍,公司在各地因地制宜研究和推进电能替代,如云南电制茶/电烤烟项目、广西游览竹排油改电、电磁厨具等。今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累计开展电能替代项目328个。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电能替代工作指导意见》,公司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较“十二五”提高2~3个百分点,增加售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
国家电网公司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煤炭消费总量约26.2亿吨。其中,以动力煤为主,占总量的71.2%,其次是化工原料占10%,散烧煤占8.6%,集中供暖用煤占6.38%。据此测算,仅这个区域可实施电能替代的潜力约8521亿千瓦时。
期待完善标准 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目前部分电能替代设备的标准不统一;电能替代是个系统工程,仅靠政府补贴、电网补贴是不够的,社会资本进入可以更好地发挥驱动作用
“未来电能替代的空间潜力巨大。”专业人士表示,尽管潜力巨大,但从长期来看,电能替代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利益多元、认识不足、资源分散、价格机制不适、政策缺失等,未来实施电能替代仍存在挑战。
“目前部分电能替代设备的标准不统一,能效测试方法也不相同,导致用户在设备选型、使用维护和能耗计算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且有些项目实施电能替代改造后,其运营成本有所增加。”对此,国网湖南节能服务公司总经理罗志坤表示,建议政府和行业尽快完善有关产品技术标准,规范各种电能替代设备的技术条件。对环保贡献大、经济条件薄弱的电能替代项目,可适当增加财政补贴力度。
“发展电能替代需要抓好3方面关键性工作:一是重视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及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落实;二是理顺价格机制,应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引导电力消费、促进移峰填谷的作用;三是鼓励社会力量与社会资本进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继业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电能替代是个系统工程,仅靠政府补贴、电网补贴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资本的进入可以更好地发挥驱动作用,这是电能替代未来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解决电能替代面临的种种问题,也是发起成立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联盟的初衷所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联盟理事长郭剑波表示,联盟将开展联合攻关、技术交流和推广应用以及政策推动等活动;建立产业上下游、产学研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与政府沟通的渠道以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平台,推动标准、评价、质量检测体系建立,改善电能替代产业的发展环境。
相关链接
哪些领域可以推进电能替代?
一是北方居民采暖领域。主要针对燃气(热力)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城区、郊区、农村等还大量使用散烧煤进行采暖的区域,可使用蓄热式电锅炉、蓄热式电暖器、电热膜等多种电采暖设施替代分散燃煤设施。
电采暖在整个供暖体系,属于补充供暖方式,未来北方地区居民采暖主要还是依靠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特别是背压式热电联产,这是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方式。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印发的《热电联产管理办法》(发改能源【2016】617号)中提出,未来将力争实现北方大中型以上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达到60%以上。因此,发展电采暖,并不是要取代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这一点需要各地在供热规划中予以重视。
二是生产制造领域。需要结合产业特点进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和产业升级需要,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灌溉等。
三是交通运输领域。主要针对各类车辆、靠港船舶、机场桥载设备等,使用电能替代燃油。
四是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主要是满足电力系统运行本身的需要,如储能设备可提高系统调峰调频能力,促进电力负荷移峰填谷。(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