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党100周年 > 人物

在巡检路上放飞青春梦想——记蒙东电力检修公司锡林郭勒盟输电工区输电运检七班技术员、高级技师包文杰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5-11 08:44:01  作者:本报记者 陈锌 通讯员 郝怡然

4月30日,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2021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蒙东电力检修公司锡林郭勒盟输电工区输电运检七班技术员、高级技师包文杰名列其中。此前,他刚刚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巡检路上放飞青春梦想

 

本报记者 陈锌 通讯员 郝怡然

  包文杰操控无人机。孙海强 摄

  入职5年,在蒙东电力检修公司锡林郭勒盟输电工区,包文杰从初入职场的新员工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高压线路无人机巡检操控手。如今,19本密密麻麻的技术学习笔记、10余项无人机大赛佳绩、近30万张特高压输电线路照片……都见证着这位“最美职工”的成长。

  能吃苦、能钻研、不服输,投身一线练就过硬本领

  2016年,包文杰从东北电力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成为了一名线路运检工人。包文杰刚入职时,1000千伏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投运在即。他所在的锡林郭勒盟输电工区负责706基铁塔、468千米线路的验收工作。对于这个当时只有30多人的工区来说,这项任务是异常繁重的。包文杰必须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

  为了尽快掌握输电线路验收巡检技能,包文杰几乎天天在临时驻地熟悉验收标准、线路参数、安全规程。“特高压工程的铁塔高得超出我的想象。而当我努力爬上去,完成任务之后,那种感觉太棒了。”回忆起2016年7月第一次爬塔的经历,包文杰还有些兴奋。那一次,他完成第一基铁塔的验收,发现了5处缺陷。

  “刚入职的他身上还带着学生的稚气。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爬得了铁塔、玩得了技术的‘最美职工’了。”包文杰的师父,锡林郭勒盟输电工区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北疆工匠”许政超说。能吃苦、能钻研、不服输,是锡林郭勒盟输电工区同事们对包文杰的评价。

  运维特高压线路,让包文杰感到自豪:“白毛风我见了,极寒天气我经历了,沙漠里的酷暑我也感受过,能和特高压朝夕相处,苦点累点不算啥。”

  为了更好地开展线路运维,包文杰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他把锡林郭勒盟特高压及配套电源线路的所有数据都记录在笔记本上,方便随时查阅、记忆。他用一个月时间把1000多项参数烂熟于心。只要有机会,他还会向专家请教。这些努力为他从事智能巡检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定信心努力钻研,把无人机技术应用到特高压巡检工作中

  有了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后,包文杰开始琢磨怎么在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2017年8月,锡林郭勒盟正值盛夏时节。包文杰和班组成员一起巡检1000千伏胜锡Ⅰ线。这段线路途经锡林郭勒盟的沙漠、丘陵地区,还有一部分区域是牧场保护区,车辆无法通行。运检人员只能手拿肩扛检修设备,徒步巡检线路。烈日炎炎,地表温度近50摄氏度。5千米的线路,包文杰和同事要用5个多小时才能巡检完。

 

  回到工区整理档案时,包文杰仔细研究了锡林郭勒盟内特高压线路途经地区的所有地形特征,分析起锡林郭勒盟的气候特点。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人工巡检做不到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可不可以让无人机来做?

  那时候内蒙古地区特高压线路无人机巡检还没有起步,不服输的包文杰便开始自学。他详细了解了不同型号无人机的特点,找到最适合特高压线路巡检的机型。2017年7月,在工区的支持下,包文杰参加了公司无人机取证培训。从自学到系统学习,包文杰的无人机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都有所提高。2017年11月,包文杰通过层层选拔,代表国网蒙东电力参加公司无人机大赛,并取得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2018年8月,包文杰又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无人机巡检职工职业技能比赛第一名。

  从此,包文杰的信心更足了,他开始将无人机技术全面应用到日常巡检工作中。以1000千伏胜锡Ⅰ线206号~215号铁塔间的线路为例,无人机巡检可在2个小时内完成,而人工巡检则需要5个小时。有了无人机,巡检人员只需站在一个固定区域即可完成5千米线路的巡检任务,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

  2018年开始,包文杰牵头成立无人机团队,负责20万平方千米区域的智能设备管理。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包文杰团队提出了“人机协作、空间互补、横向分析、纵向对比”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新型巡检管理办法,编制了无人机巡检标准化指导书。这些创新成果使无人机巡检效率提高了30%以上,特高压输电线路缺陷发现率提高了20%。

  包文杰还带领团队建立了无人机巡检线路隐患资料库,收入无人机巡检过程中拍摄的线路隐患资料,建立清晰的分类名目,并与输电线路缺陷识别系统贯通,实现线路缺陷智能识别、快速诊断、全周期化管理。近5年时间,他和团队成员拍摄的近30万张特高压输电线路照片,为蒙东地区特高压智能巡检技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料储备。

  带领团队创新研发,利用无人机实现“零死角、零盲区”巡检

  锡林郭勒盟的冬天是极端寒冷的。2019年12月,锡林郭勒盟进入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冰冻期。包文杰带着他的无人机负责巡检±800千伏锡泰直流Ⅰ线。由于气温极低,正常30分钟续航里程的无人机,只飞6分钟就电量过低报警。完成3千米线路巡检要更换4到5次电池,反复操作严重影响巡检效率。

  要改变这种情况。包文杰和同事们开始反复计算分析、深入现场调研,与主流设备制造厂家开展技术交流,寻找解决方案。2020年5月,他们提出建立多机编队智能自主移动式巡检机舱。包文杰和同事们以长轴宽体箱式客车为基础,改装出一个移动作业车,并对车内进行了模块化改装,设计出移动的“机巢”。有了它,无人机可自主更换电池、自主起飞作业。

  多机编队智能自主移动式巡检机舱由移动作业车、智能联网控制系统、数据管控系统组成,可搭载5架无人机,双人操作,一键智能启航,可实现多机编队、智能协同巡检、异地起降、接力续航、数据智能实时分析等,提升了巡检效率,降低了线路运维成本。

  “我希望车辆是最符合我们预期的,也是最实用的。”带着这样的想法,包文杰多次去生产厂家查看。从功能规划到计算参数,从项目设计到出厂验收,包文杰盯紧每个环节,保证车辆生产质量。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多机编队智能自主移动式巡检机舱投入使用。2020年年底,锡林郭勒盟“五站五线”特高压新能源送出配套工程全面进入验收投运阶段。28天,5条500千伏输电线路和29条220千伏风电汇集线路完成验收投运,多机编队智能自主移动式巡检机舱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巡检任务下达到巡检数据上传,整个无人机作业过程实现了一键式智能化操作,降低了人工操作的技术门槛。依托多机编队智能自主移动式巡检机舱,巡检人员25分钟内即可完成4基杆塔的精细化巡检,较单一无人机巡检的工作效率提高了4~5倍。

  为最大限度提高特高压线路工程验收效率,包文杰还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带领团队创新提出资料组、登塔组、走线组、测量组、地面组、通道组、无人机组相互配合的“七位一体”验收模式,实现人工、智能双轨检验。

  2020年10月,包文杰带领团队基于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和“七位一体”验收模式研究的“构建安全智慧互联巡检模式促进企业提质增效”项目获得了2020年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

  5年来,包文杰先后参与了10多项国网蒙东电力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研发了20余项提高无人机作业能力、智能化巡检能力的实用新技术,完成了7种型号无人机的实用化操作手册,带动工区47人取得了无人机操作证。而现在,包文杰和他的无人机团队可以精确操控无人机到每一个点位完成“零死角、零盲区”巡检,将蒙东地区的无人机巡检应用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