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党100周年 > 人物

一渠碧水润泽粤港——记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的建设者

中国能建发布时间:2021-04-23 00:00:00


建设中的东深供水工程樟洋渡槽项目

  近日,中宣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建设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的光荣团队”,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在这群“时代楷模”建设者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精益求精,奉献智慧,追求卓越,率先采用了同类型最大现浇预应力混凝土U形薄壳渡槽等四项技术,历时三年,完成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中的樟洋渡槽项目,创下了当时的“世界之最”,只为那一渠碧水润粤港。他们就是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的建设者。

时代楷模的缔造者

  《管子·水地篇》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1962年到1963年,香港连续9个月滴雨未下,当年350万香港同胞望水兴叹。
  为了缓解香港的用水问题,1963年12月,经周恩来总理特批,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即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跨越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和深圳市境内,引东江之水以济香港。
  东深供水工程在1964年首次完工后,又经过三次扩建、一次改造,最终满足了当前香港约80%的淡水需求,成为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线。
  全力保障香港生命线的过程中,葛洲坝建设者们开山劈岭、修堤筑坝、架槽引水,建成了一条横跨粤港两地的东深供水工程。

技术创新的实践者

  渡槽是一种输送渠道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也叫“河上河”。
  上世纪90年代,香港人口已趋于饱和,经济发展规模也趋于稳定,东深供水工程历经几次扩建后,水量已能基本满足需求。但很快,随着珠三角一带经济迅猛发展,东江水河道里污染现象日益明显。怎样才能迅速并彻底改善水质?架在空中的渡槽成为首选。
  樟洋渡槽是广东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沿线三大渡槽之一。2000年8月,葛洲坝一公司就接到了樟洋渡槽的施工任务。“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从第一代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们传承下来无惧挑战的勇气和担当,让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者扛下了工程改造任务。
  初涉项目,葛洲坝一公司就遇上了一个世界性难题——“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设计的年供水能力是24.23亿立方米,每秒通过管道的水流会达到100立方米,这样的体量,在当时世界上都没有先例。”时任东深供水樟洋渡槽项目经理的贾志营回忆道,“当时这也是葛洲坝一公司第一个渡槽项目,没有成熟的施工技术人员、没有经验可供借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从零开始,才可能打开一番新天地。”贾志营给项目部员工鼓劲说,“学习、创新,就是我们突破的工具。” 在施工过程中,葛洲坝建设者在不断摸索、学习之中,突破一个个业内难题。面对渡槽伸缩缝处理的难题,项目部曾多次组织讨论,并结合箱涵施工经验,最终拿出了技术方案,圆满实现了“滴水不漏”的目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部与业主一道,在世界上首次运用了工程全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效确保了施工工期与质量。在技术创新中,他们勇于尝新、大胆实践,采取移动模架等新技术,使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整体攀升。  
  历时三年,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通水。樟洋渡槽全长1000米,槽壁最薄处仅厚30厘米,为同类型世界最大现浇预应力混凝土U型薄壳渡槽。
  在工程全线峻工提前向香港供水表彰大会上,樟洋渡槽项目以总评最高分获得了“质量特别优秀奖”。2004年,该工程整体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樟洋渡槽之后,葛洲坝建设者们又承建了南水北调漕河渡槽、沙河渡槽、湍河渡槽、孟楼渡槽等一系列渡槽工程领域的标致性工程,以矢志不一的创新精神,不断刷新行业纪录,成就了“天下第一”的渡槽施工品牌。

繁荣粤港的见证者

  时隔20年,让很多记忆渐渐消褪,但东深供水樟洋渡槽工程里的许多故事不应被遗忘。如今东深供水工程供水量从最初的3亿立方米增加到24亿多立方米,工程供水能力大大提升。每年24亿立方米的东江水让香港迅速摆脱了水荒困境,迎来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曾经的800多个日夜,7000多名葛洲坝建设者们胸怀祖国,心系同胞、全力保障香港供水生命线,不断增强香港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汇聚爱国爱港强大正能量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传扬。
  截至2020年底,东深供水工程累计向香港供水2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半洞庭湖的水量。这项1965年诞生、历经四次扩建改造的供水工程不仅已成为整个大珠三角区域内最为珍贵的“水源生命线”,也给全国跨区域调水以及水质保护工作树立了典范。
  一渠碧水润粤港。4月下旬,草长莺飞,天朗气清。搭建在半空的漳洋渡槽向着香港源源不断延伸开去,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东深水持续渗入到香港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也见证着香港的繁荣发展。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者们,还将继续担负粤港两地人民安全优质供水的使命,任重道远,传承不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