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内蒙古煤炭工业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内蒙古煤炭工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

2018年,煤炭去产能工作将主动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从“退出”转向“进退”并重。2018年初,发改委联合12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要求,将“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企业平均规模明显扩大,上下游产业融合度显著提高,到2020年底,争取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和培育一批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此外鼓励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即“煤企之间的兼并重组”、“煤电联营”、“煤炭与煤化工企业兼并重组”、“煤炭与其它关联产业企业兼并重组”等。

(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持续推进

针对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2018年5月25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整合12家旗属涉煤国有企业,组建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圣圆能源),通过现代化企业经营制度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推动伊金霍洛旗煤炭行业的抱团经营、抱团发展。伊金霍洛旗煤炭资源丰富,保有煤炭资源储量约202亿吨,煤炭能源行业发展完备。

据了解,圣圆能源经营范围涉及能源交易结算平台运营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煤炭物流运输等业务,解决了煤炭企业经营小而散的问题,规范了煤炭经销市场,对品牌打造以及对外合作创造了更加优良的拓展空间。未来,企业将在盘活地方煤炭金融、整合煤炭物流以及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方面进行优化。

(三)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结构

经企业申请,2018年内蒙古确定退出地方22处、产能1110万吨/年,比计划多退11处、超退产能705万吨/年,为计划退出产能405万吨的2.74倍。近日,该任务已下达相关盟市和部门执行。

今年退出的22处煤矿均为规模小、效益差、装备相对落后的煤矿。目前,这些产能指标绝大部分已置换给了内蒙古的优质产能煤矿。通过去产能,极大地提升了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质量。

2018年底,内蒙古将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期间地方煤矿退出任务。后两年,自治区将继续利用去产能优惠政策,推动规模小、装备相对落后的煤矿退出,将产能置换给优质产能煤矿,以提升产业结构,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煤炭产量向主产省份集中

2016-2017年,各省的原煤产量绝对增量主要向陕西、内蒙古、山西地区集中,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原煤产量前三名分别是内蒙古(7.8亿吨)、山西(7.3亿吨)、陕西(5.0亿吨)。我们认为产量逐渐向主产省份集中的原因有:

1、去产能的主力在其他省份。2016-2017年,实际去产能完成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宁夏(7004万吨)、山西(4590万吨)、河南(4400万吨)、贵州(3856万吨)以及四川(3407万吨)。除山西外,其余几个省份均非主产省份,而陕西、内蒙古去产能仅2311万吨以及1140万吨。(山西因为整合矿较多,退出产能多为整合矿,大多为非生产矿井)。

2、新增产能大多在主产省份。在进入联合试运转的在建产能方面,这三个省份的值依次为内蒙古(1.4亿吨)、陕西(1.3亿吨)、山西(0.5亿吨),即这三个省份未来将成为煤炭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核心增长区域。

(五)下游需求有望继续增长

2018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好于预期、第二产业和居民用电快速增长以及水电出力不足影响,火电发电量超预期。2018年上半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高达3.2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这一增速也创出自2012年以来的新高。在上半年全社会用电增长结构中,第二产业只贡献了7%的增速,主要的驱动力来自第三产业(15%)和居民用电(13%)这两块。而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进而拉动发电用煤需求继续增长。

二、不利因素

(一)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主要体现在对地表的破坏,进而造成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随着露天煤矿数量增多和生产规模扩张,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及污染日益严重。露天采煤时形成的凹坑,由于受到地质构造、地表水地下水作用、边坡岩体等原因的影响将引发水土流失、塌陷、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极有可能危及到煤矿周边的居民建筑和工业企业的安全。

(二)煤炭产业链条发展水平不高

煤炭勘探、煤炭开采、煤炭加工、煤炭运输和煤炭销售等与其有联系的各个方面组成煤炭产业链。而追求利益的煤炭企业只看到煤炭的开采和销售,忽视煤碳产业链条其余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内蒙古的煤炭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资源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三)运输能力限制产业发展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却少有先进的火力发电厂,难以就地转化大量能源,这种错位的布局导致我国煤炭运输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煤炭运输主要靠铁路和公路运输,而铁路煤运量占煤运总量的70%以上。内蒙古煤炭企业大多分布在较偏远的山区和沟谷地带,与需求地区需要大量的中短途中转运输,而内蒙古的公路、铁路过去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不能实现有效的市场供给。

2018-2022年内蒙古原煤产量预测

2017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为8.79亿吨,同比增长7.6%;2018年1-7月,内蒙古原煤产量为5.11亿吨,同比增长6.0%。我们预计,2018年内蒙古原煤产量将达到9.31亿吨,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83%,2022年将达到11.68亿吨。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内蒙古原煤产量预测

blob.png

注:产量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量。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2018-2022年内蒙古煤炭工业的预测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23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2018-2022年内蒙古煤炭工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

2018年,煤炭去产能工作将主动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从“退出”转向“进退”并重。2018年初,发改委联合12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要求,将“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企业平均规模明显扩大,上下游产业融合度显著提高,到2020年底,争取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和培育一批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此外鼓励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即“煤企之间的兼并重组”、“煤电联营”、“煤炭与煤化工企业兼并重组”、“煤炭与其它关联产业企业兼并重组”等。

(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持续推进

针对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2018年5月25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整合12家旗属涉煤国有企业,组建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圣圆能源),通过现代化企业经营制度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推动伊金霍洛旗煤炭行业的抱团经营、抱团发展。伊金霍洛旗煤炭资源丰富,保有煤炭资源储量约202亿吨,煤炭能源行业发展完备。

据了解,圣圆能源经营范围涉及能源交易结算平台运营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煤炭物流运输等业务,解决了煤炭企业经营小而散的问题,规范了煤炭经销市场,对品牌打造以及对外合作创造了更加优良的拓展空间。未来,企业将在盘活地方煤炭金融、整合煤炭物流以及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方面进行优化。

(三)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结构

经企业申请,2018年内蒙古确定退出地方22处、产能1110万吨/年,比计划多退11处、超退产能705万吨/年,为计划退出产能405万吨的2.74倍。近日,该任务已下达相关盟市和部门执行。

今年退出的22处煤矿均为规模小、效益差、装备相对落后的煤矿。目前,这些产能指标绝大部分已置换给了内蒙古的优质产能煤矿。通过去产能,极大地提升了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质量。

2018年底,内蒙古将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期间地方煤矿退出任务。后两年,自治区将继续利用去产能优惠政策,推动规模小、装备相对落后的煤矿退出,将产能置换给优质产能煤矿,以提升产业结构,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煤炭产量向主产省份集中

2016-2017年,各省的原煤产量绝对增量主要向陕西、内蒙古、山西地区集中,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原煤产量前三名分别是内蒙古(7.8亿吨)、山西(7.3亿吨)、陕西(5.0亿吨)。我们认为产量逐渐向主产省份集中的原因有:

1、去产能的主力在其他省份。2016-2017年,实际去产能完成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宁夏(7004万吨)、山西(4590万吨)、河南(4400万吨)、贵州(3856万吨)以及四川(3407万吨)。除山西外,其余几个省份均非主产省份,而陕西、内蒙古去产能仅2311万吨以及1140万吨。(山西因为整合矿较多,退出产能多为整合矿,大多为非生产矿井)。

2、新增产能大多在主产省份。在进入联合试运转的在建产能方面,这三个省份的值依次为内蒙古(1.4亿吨)、陕西(1.3亿吨)、山西(0.5亿吨),即这三个省份未来将成为煤炭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核心增长区域。

(五)下游需求有望继续增长

2018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好于预期、第二产业和居民用电快速增长以及水电出力不足影响,火电发电量超预期。2018年上半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高达3.2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这一增速也创出自2012年以来的新高。在上半年全社会用电增长结构中,第二产业只贡献了7%的增速,主要的驱动力来自第三产业(15%)和居民用电(13%)这两块。而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进而拉动发电用煤需求继续增长。

二、不利因素

(一)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主要体现在对地表的破坏,进而造成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随着露天煤矿数量增多和生产规模扩张,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及污染日益严重。露天采煤时形成的凹坑,由于受到地质构造、地表水地下水作用、边坡岩体等原因的影响将引发水土流失、塌陷、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极有可能危及到煤矿周边的居民建筑和工业企业的安全。

(二)煤炭产业链条发展水平不高

煤炭勘探、煤炭开采、煤炭加工、煤炭运输和煤炭销售等与其有联系的各个方面组成煤炭产业链。而追求利益的煤炭企业只看到煤炭的开采和销售,忽视煤碳产业链条其余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内蒙古的煤炭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资源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三)运输能力限制产业发展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却少有先进的火力发电厂,难以就地转化大量能源,这种错位的布局导致我国煤炭运输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煤炭运输主要靠铁路和公路运输,而铁路煤运量占煤运总量的70%以上。内蒙古煤炭企业大多分布在较偏远的山区和沟谷地带,与需求地区需要大量的中短途中转运输,而内蒙古的公路、铁路过去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不能实现有效的市场供给。

2018-2022年内蒙古原煤产量预测

2017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为8.79亿吨,同比增长7.6%;2018年1-7月,内蒙古原煤产量为5.11亿吨,同比增长6.0%。我们预计,2018年内蒙古原煤产量将达到9.31亿吨,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83%,2022年将达到11.68亿吨。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内蒙古原煤产量预测

blob.png

注:产量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量。

      关键词:区块链, 煤炭工业,预测分析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