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7日正式发布。
据悉,此次《规划》的一大特点,是加强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十三五”期间,抽水蓄能电站开工6000万千瓦左右,新增投产1700万千瓦左右,2020年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
此外,《规划》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4.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年均增长5.5%。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重点增强调峰能力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在国家能源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提升。
“第一是抽水蓄能,‘十三五’期间建成1700万千瓦,同时开工建设6000万千瓦;第二是建设一部分调峰用的气电,规划中部署约500万千瓦的调峰气电的建设;三是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的改造力度,加大煤电调峰的能力。在‘十三五’期间部署热电联产机组要改造1.33亿千瓦,纯凝机组改造8600万千瓦,主要用于增加‘三北’地区的调峰能力。”
改造后,增加调峰能力4600万千瓦,其中三北地区增加4500万千瓦。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接受第一财经采访表示,《规划》把增强调峰能力作为重点和弃风弃水密切相关。
“能源结构以风和光为代表的随机发电比例越来越大,这对于系统的冲击性很大,必须有强有力的调峰电源与风光随机发电相配合,才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有了调峰能力,才能减少弃风弃光弃水。”曾鸣说。
此外,韩水指出,所增加调峰能力的量,是通过系统工程的办法优化出来的,优化指标就是使当地的弃风、弃光率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5%以内是通用的一个控制指标,但各个地区情况不一样,因此我们用‘控制在合理水平’来表述。适当地弃风弃光,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更大,支持风电、光伏更大规模的发展。”
为了配合调峰政策,《规划》还提出电网方面要加强优化,负荷方面要加强电能替代的力度。
韩水提到,利用低谷电能替代,特别是电采暖消纳的低谷的富余电力,同时研究推进峰谷电价的政策,推进各种辅助服务市场等,通过这些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同时并举,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健康有序发展。
人均用电量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规划》预期,2020年人均用电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电气化水平明显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
曾鸣告诉第一财经,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用电方面的标志就是终端用电比例等不断提高。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用电量水平,意味着居民用电比重继续提升,到时家用设备高度电气化,例如大功率烘干机等电气化设备都会增加规模。
有关电力专家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社会用电量与宏观经济已不再是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那么“十三五”期间用电量加速提升是否会使用电量对经济的预测偏离更多?曾鸣认为,现行办法是居民用电量和工商业用电量分开统计,而预测经济将继续使用工商业用电量的相关指标,因此不会受太大影响。
此外,《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3.6~4.8%。而去年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速为0.5%,今年前三季度用电量增速虽达到4.5%,但主要是气候异常因素造成。韩水对此的解释是,3.6~4.8%的用电增速是基于电力企业和多方专家反复论证得出。
“准确预测‘十三五’未来五年的电力需求十分困难。《规划》实际上是从两年前开始做。首先,委托咨询机构和院校,依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配合小康社会发展的经济数据,特别是落实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同时参考其他相关国家、地区同阶段的经济发展速度及当时的电力增长情况;另外分地区对今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转型升级等进行详细分析。结合这些因素,采用了常规和现代的预测方法,对2020年的电力负荷需求进行预测。”韩水表示。
经过论证,多方对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万亿左右达成共识。
韩水解释,考虑到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此次电力规划采用了一个区间来预测,即6.8~7.2万亿。考虑到电力建设需要一段时间,比如火电、煤电的建设期从规划到建设一般是三年左右,加上电力增长的不确定性和电力先行,保证电力供应,规划还留了2000亿千瓦时作为发展的备用,通过多种措施来适应电力需求增长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