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12天的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来自全球196个国家近三万名代表参与本次会议。
当地时间12月7日上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展厅区的“中国角”人头攒动,由中国国家能源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司联合主办的“核能发展与气候变化”边会活动在此举行,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携核电行业首份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亮相边会并作主题演讲。
本次边会面向各国政府、媒体、大学、研究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开放,旨在讨论核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生态核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环节,中广核分享了“善用自然的能量、打造生态核电”的理念以及《大亚湾核电基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背后的故事。
报告显示,大亚湾核电基地1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生长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11公里蜿蜒的海岸线也为珍贵的珊瑚提供了安居的港湾。通过志愿者长达15年在基地内跟踪观察,结合第三方环保组织专家探访调查发现,基地陆地和周边海域的动植物物种超过了200种,其中陆地上发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8种,包括变色树蜥、白鹭、牛背鹭、凤头鹰、普通鵟、领角鸮、蟒蛇、禾雀花等;周边海域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的石珊瑚种类7种。
大亚湾核电基地作为中广核清洁能源电站的代表,在提供安全、稳定、环保的清洁能源的基础上,长期开展陆生生物保护、海洋生物保护和栖息地保护,以实现与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共生、互生和再生”。
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生态核电是中国积极开展低碳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缩影。“中国以切实行动支持区域和全球环境保护,已经从过去的参与者、贡献者,逐渐转变为引领者,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全球引领作用,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涂瑞和说。
近年来,中国积极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据测算,2018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了45.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3%,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居世界首位。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中广核专注于清洁能源领域和环保产业发展,目前清洁电力装机规模超过5300万千瓦,其中核电在运机组24台,均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今年9月,中广核在《巴黎气候协定》诞生地发布的第一份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广核全年上网电量达2205亿千瓦时,等效于减排二氧化碳1.6亿吨,相当于种植了超过44万公顷的森林,为全球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