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积极服务贫困地区光伏扶贫工作,保障光伏扶贫项目并网,打造光伏农业样板工程,给贫困户带来脱贫致富新希望。
9月4日,宁夏中卫海原县张堡村村民张炳录看着午间的太阳,高兴地说,“太阳越好,光伏板发电量越高。”张炳录是海原县的一名贫困户,60多岁的他带着两岁的孙女只能待在家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勉强度日。而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让张炳录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自己用电不交钱,还增加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今年,宁夏光伏扶贫试点总规模为5.16万千瓦,共涉及17个贫困村5849户贫困户、2280户特困户,截至8月底,试点项目已并网4.02万千瓦。
保障光伏扶贫项目早落地
“光伏扶贫,照亮我家。”一面锦旗挂在海原县供电公司荣誉室的墙上。送锦旗的人,是海原县七营镇张堡村130户农民。
海原县海城村村民倪伟看着自家屋顶上熠熠发光的光伏电板,心里美滋滋的。他家屋顶建设了10多平方米的光伏板,一笔稳定的收入即将流进自家的钱袋子。与他一样开心的还有同村其他1282户村民,他们都是海原县首批光伏扶贫工程的受益者。
2016年,两个自治区级重点光伏扶贫项目顺利落户海原县,七营镇张堡村和三河镇黑城村的两个光伏项目报装容量分别为5000千瓦和1000千瓦,预计年发电量约750万千瓦时和150万千瓦时,涉及的贫困户211户,其中特困户83户,项目年总收入约609.9万元。光伏项目建成后,预计每户年增收4000~5000元。不仅如此,光伏扶贫在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同时,还与农业等产业结合。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专门为光伏扶贫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客户上门报装开始,就建立了联动机制,从并网申请受理到接入系统方案制订,再到并网调式,竭诚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报装服务和全过程业务指导帮扶。
光伏发电项目具有“一次投资、多年收益、精准扶贫”的特点,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与农村资源有效利用,显现了实在的富民效应。如今,光伏扶贫政策已在海原山川遍地开花,惠及1283户村民的光伏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国网宁夏电力全力支持自治区光伏扶贫接入工程,同步规划建设配套电网工程,确保扶贫项目早落地、早运行,让贫困户早受益。
打造光伏农业样板
9月2日,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光伏农业产业示范园里的一个蔬菜香菇种植棚内,大棚入口处有两块铭牌,上面写着“贫困户脱贫就业牌”,户主、日工资和年底分红等内容,一目了然。
万红军的大棚由两部分组成,阳光照射的一半盆栽辣椒长势正好,密闭阴暗的一半菌棒上香菇飘香,大棚顶部覆盖着太阳能光伏板。这是一个把光伏发电与扶贫、农业开发相结合的光伏农业样本,发电获得的短期收益反哺农业。在这里就业的主要是来自原隆村的贫困户,种植户每月固定有2100元工资,特困户还可以在年底获得1万元的分红。
像万军红这样建卡立档的贫困户在闽宁镇还有76户,他们是今年闽宁镇的重点帮扶对象。回想起以前在隆德老家的苦日子,万军红都不敢相信今天会有这样的生活。
走进闽宁镇的集镇村庄,一栋栋闽南风格的民居屋整齐排列。道路边、居民屋顶上和光伏大棚顶上,一排排光伏板闪着耀眼的光,现代化电力设施无处不在。针对闽宁镇新老镇区以及扶贫产业园光伏扶贫接入中出现的难题,国网宁夏电力主要负责人带领市、县两级有关人员多次深入闽宁镇现场办公,提出解决措施和工作方案,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为实现闽宁镇“一年小变、三年大变、五年奔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0时,闽宁供电所两位员工走进原隆村,迎面碰上了65岁的村民闫有升。闫有升家在村口把头第一家,所以他家也是村上第一个装屋顶光伏电站的人家。闫有升指着他家砖房上两大块亮晶晶的太阳能电池板自豪地说:“能发电呢,像镜子,也像玻璃,装在房顶还挺好看的。”从看着这些亮晶晶的东西出现在自家屋顶上起,当过村小学代课老师的闫有升对太阳能也有了新的认识。
闫有升对记者说:“你看,智能电表上显示半个月才用了7度电,以前没装电池板的时候,每个月用电都要超过100度,太省电了。而且,像我家这样放在棚顶的构造方式,不仅不占地方,还起到了隔热的作用。”
“用电不花钱,用不完了还能卖钱,我们当然高兴。”闫有升说。
“太阳能发电十分环保,极大地减少了有害物质排放量,减轻了环境污染。目前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安装简便。最重要的一点是,农村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得到了银川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并网手续已经非常简单。”原隆村光伏发电站负责人张万全说,“现在供电公司对我们的光伏并网项目都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又好又快,我们真心感谢!”
宁夏光照资源充足,光伏扶贫工程试点也在稳步有序推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能源产业发展处副处长海涛说:“宁夏电力给予了我们光伏扶贫工作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