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绿动山地,光耀未来

水电十二局发布时间:2024-10-17 10:06:02  作者:杨象锦 王单雲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东濒东海,西邻横阳支江,南依江南平原。在这片土地上,鳌江60兆瓦集中式地面光伏发电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

鳌江光伏项目装机规模为直流侧容量59.592兆瓦,交流侧容量50.4兆瓦,总占地面积约1214亩。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价值,而且可以加快区域能源电力结构调整步伐,为当地经济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陡峭山地,严峻挑战

鳌江光伏发电项目坐落于浙南温州地区的丘陵地带,这里呈现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山地连绵起伏,山峦叠翠,沟壑交错,复杂的地形地势让施工面临严峻挑战。

项目内坡度介于25度至35度之间的面积占比达到30.1%,而坡度在35度至45度之间的面积占比也高达15.6%。光伏场区的高程范围更是跨越了341米至577米,如此大的高度差,加上坡面土层较薄,部分区域甚至基岩裸露,无疑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

在光伏组件场区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坡度大、地形起伏,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施工路径的选择和材料运输,还限制了大型机械作业的使用,很多区域只能依赖人工进行打孔、浇筑作业。

复杂多变的地形条件对施工效率构成了显著制约,项目团队针对此问题,制定了无人机与单轨运输机的专项施工方案。灵活运用无人机吊运光伏组件、支架等轻型材料,以适应山地复杂多变的地形,有效解决了陡峭地形下运输难题。在柔性支架作业区域,项目团队部署了单轨运输机,运输轨道末端紧邻道路,极大地便利了材料的装卸作业。其运输路径自地面延伸至施工顶端,确保了各类材料能够精确无误地送达承台、桩孔等关键位置。

在追求高效施工的同时,项目团队也高度重视安全措施,严格限制机械吊装和装运的重量,提前进行危险源和事故类别的辨识,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据此制定了周密的预控措施,为施工安全构筑起坚实的防线。

生态智慧,和谐共生

鳌江光伏项目设计年发电量61388.7兆瓦时,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8508.69吨,烟尘减排4.15吨、二氧化碳减排约34254.89吨、二氧化硫减排约19.07吨及氮氧化物减排约28.70吨,对环境保护贡献显著。

项目团队在确保施工效率的同时,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重要位置,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项目光伏组件场区部分区域覆盖浙江省瓯飞鳌三江片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工作成为项目的核心要点。

为优化土地利用并满足装机容量需求,项目采用柔性支架与固定支架相结合的布局方案,有效缩减了光伏组件的占地面积。同时,通过引入旋挖成孔灌注桩替代传统独立基础后钻孔灌注桩,大幅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扰动,并通过对支架和基础设计的精细化调整,提高了单位面积的装机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

为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项目团队在光伏区广泛播撒草籽,总面积达16.2公顷,挖掘多条排水沟以收集雨水,同时增设3个沉砂池,用于沉淀并收集泥沙,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控体系,有效维护了项目周边生态环境的稳定。

科技创新,提质增效

在鳌江光伏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面对复杂多变的山地地形,引入了倾斜摄影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因其机动灵活、高效快速的特点受到青睐,更凭借精细准确、作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泛及生产周期短等优势,在项目管理与执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人机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地拍摄,捕捉到了现场丰富的细节信息,基于这些数据构建出了高精度的三维模型。三维模型不仅高度还原了实际地形,还以其细腻的纹理和准确的尺寸比例,为项目团队提供了直观的可视化支持。

 通过模型,项目团队成员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山地的起伏、沟壑、岩石分布以及植被覆盖等自然特征,这使得施工路线的规划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团队能够基于这些真实地形信息,优化施工路径,减少土地扰动,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成本支出。

倾斜摄影技术同时也增强了项目团队对全场施工情况的掌控力,无论是单个光伏板的安装位置,还是整体布局的调整,都能在模型中一目了然,使得团队能够通过模型直观地掌握施工进度,从而迅速调整施工计划并优化资源配置。

在平阳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鳌江光伏发电项目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面对复杂地势与施工挑战,项目团队以无畏的勇气与创新的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向着并网目标稳步前进。

未来,随着项目的并网发电,这片山地光伏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照亮绿色发展的道路,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