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砥柱中流写传承——三门峡市中流砥柱博物馆施工侧记

水电十一局发布时间:2024-10-17 10:06:02  作者:孙晓敏 王璐嘉 翟向东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不仅是一条自然界的河流,更是滋养着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源泉。它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越九省区,最终汇入大海。在这漫长的旅程中,黄河孕育了无数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以“万里黄河第一坝”的雄伟身姿,守护着黄河两岸人民,书写了一部黄河安澜的传奇史诗,铸就了砥柱中流的伟大精神。2024年10月,随着三门峡中流砥柱博物馆项目的正式投入使用,这座融合了古老文明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再次迎来文化的盛事。

黄河之畔的精神传承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回首建设三门峡大坝的历程,依然令人热血澎湃。作为新中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水利枢纽工程,水电十一局和三门峡市都因它的建设而诞生。如今,美丽的“天鹅之城”享受着大坝的福佑,越发美丽宜人。水电十一局也传承三门峡工程建设期间铸就的伟大精神,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水电十一局三门峡区域项目负责人谢永强说:“对于我们而言,中流砥柱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种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精神传承,建设好这样一个项目,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背后所蕴含的价值,有着独特的意义。”

三门峡市中流砥柱博物馆项目是沿黄示范区六项重点项目之一,占地面积 25.5 亩,总建筑面积 10393平方米,建筑场馆呈独特的三角形形体,场馆主入口用金属网帘塑造黄河形象,建筑外墙和周边景观大量采用“夯土”构造做法,生动展现黄河的汹涌波涛与层层沉沙,与黄河主题紧密呼应。博物馆设置了“屹如砥柱立中流”“万里黄河第一坝”“大河安澜幸福来”三个展厅,在这里,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黄河文化,切身感悟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的大坝精神,体验中流砥柱的风采。

中标之初,水电十一局就高度重视,调配精兵强将,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为目标,对管理目标、环节、措施、工程亮点等进行安排部署。项目团队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要求,专人专岗、责任到人,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整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程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作为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名片,对于项目建设者们来说,精心打造这座地标性建筑意义非凡。

中流砥柱博物馆建筑主体为异型外倾斜墙体造型,外墙和周边景观大量采用“夯土”构造做法,夯土墙与建筑外墙通过植筋及钢筋网紧密连接在一起,这一工艺的实现充满挑战。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定能够优质高效完成!”项目负责人赵启明接到任务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通过仔细研究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他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掌控每项工作的周期和关键节点,严格按计划执行、推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赵启明跑遍了周边的各个地区,严格筛选质地和颜色合适的材料,仔细对比优质的夯土原料,确保其质地、颜色与黄河的沉沙相一致。通过反复试验,他确定了最佳的配比方案,以保证夯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为了生动展现黄河的汹涌波涛与层层沉沙,更好地呈现黄河主题,建设团队邀请专业的夯土工艺师进行指导,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既保留了夯土工艺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建筑技术的精准与高效。

施工人员分层夯实,严格控制每一层的厚度和密实度,确保墙体的坚固耐用。通过在夯土构造的表面雕刻、打磨等工艺,模拟黄河波涛的纹理和沉沙的质感,使建筑外墙和周边景观融为一体,更具观赏性。

“十一局人都把建设三门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看作是莫大的荣幸和自豪,再苦再累也值得!”赵启明动情地说。

换种方式打开历史

黄河之滨,文脉绵延。工程与艺术在此交相辉映,以全新方式开启历史之门。

2024年10月1日,三门峡市中流砥柱博物馆正式交付并投入使用。作为三门峡大坝和博物馆工程的建设者,水电十一局与新中国的治黄史、水电发展史和三门峡的城市建设史紧密相关,捐赠了大量的文献、实物和图片资料,为博物馆顺利布展开馆作出了重大贡献。

走进博物馆,如同走进了黄河文化的宝库:万里黄河,流过蛮荒,流经千古。面对大河之殇,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将中华民族治水、治国的故事娓娓道来……

中流砥柱博物馆依托三门峡大坝及中流砥柱而建,肩负着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赓续中流砥柱精神的时代使命,集中展现中流砥柱从自然遗迹到人文标识再到民族精神图腾的演变升华过程,重现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恢宏史诗和伟大实践。

 “今天是国庆节,起了个大早慕名而来,感觉很值!”三门峡市民李先生如是说。开馆当天,博物馆前人潮涌动,许多老一代建设者也在子女的陪伴下前来参观。他们激动地指着展板上的照片,向年轻人讲述当年的故事。

项目职工王璐嘉也是参建中流砥柱博物馆的一员,在博物馆开馆之际,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墙面上爷爷的老照片。那是一张清华大学教育革命试点班老照片的合影,照片中的爷爷,面容坚毅、眼神深邃,诉说着老一辈水电人不畏艰难、拼搏奉献的故事。这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传承,在这个自己亲手参与建设、充满历史感的博物馆里,三代水电人的奋斗轨迹在此刻汇聚。

徜徉在这座知识与美的殿堂之中时,大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禀赋和不懈追求,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和博大精深。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大到一个展厅,小到一件文物,赵启明都能清楚地说出来龙去脉。他打趣道:“馆长说等我干完这个项目,让我来当讲解呢!”也只有将自己和博物馆融为一体,用心对待,考虑到每一个细节,才能将项目展现的更加完美。

当我们再次回望历史,这座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以精湛的工程技艺,构建起坚实的底座,承载起历史的厚重,又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赋予奋斗历程以新的生命与活力。

中流砥柱博物馆

三门峡大坝建设场景


馆内雕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