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崔晓波:百万机组工程的“筑梦者”

电建核电公司发布时间:2023-11-29 14:54:23  作者:董卫强 马小川

一名项目经理每天行走的步数有多少?电建核电公司福建华电可门三期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崔晓波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平均每天超过2万6千步。

“从事工程建设近二十年,是我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谈及自己在一线的经历,身为80后的崔晓波感触颇深。常年风吹日晒留下的印痕,写在他古铜色的面庞上。如今,见证着建设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亲身参与了施工的每一步环节,崔晓波既是“筑梦者”,也是“践行者”。

2004年,刚走出校门的崔晓波来到了电建核电公司前身——山东电建二公司。“到现在还清楚记得报到时走过的那条崎岖山路。”他回忆道。云南滇东电厂成为年轻的崔晓波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于是他对老师傅们的每一句话都熟记于心:白天在现场操作机械,晚上就抱着专业书籍研究。“第一个来,也是最后一个走”“不解决问题不罢休”,是身边同事对崔晓波的一致评价。

从山东信源项目到东营项目,十年磨一剑,崔晓波从原来的青涩少年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技术管理骨干。常年的生产一线的积累和学习让他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也让他在机械化专业的管理水平与日俱增。从现场施工到专业负责,崔晓波迅速完成了角色转变,用自己的拼搏和努力实现了当初入职时的承诺,成为了“电建铁军”的优秀青年代表。

崔晓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2023年1月,他以项目常务副经理的身份来到了电建核电公司在福建的首个大型火电项目——华电可门三期2×1000兆瓦煤电项目。现场荒芜的杂草和零碎的岩石给了他一个不小的下马威。

在22个月内完成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建设的严峻考验下,崔晓波立下军令状,发出了“保证完成任务”的豪言,随即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项目前期策划中。从人员组织到机械配备,从物资管理到质量把控,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重要环节逐一攻克吃透。

为了保障工程顺利开工,2023年春节期间崔晓波仍然坚守在一线,工地现场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6号机组第一方混凝土浇筑、锅炉房基础出零米、锅炉钢结构吊装……在崔晓波的带领下,各项节点均比原计划提前完成。

“如何充分利用智慧工地发挥出最大效益?”这是建设过程中崔晓波思考最多的问题。在可门三期项目施工现场,高效便捷的农民工考勤集中打卡点令人眼前一亮。得益于“智慧工地”,项目团队借助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一座由钢筋水泥筑成的数字化智能电厂拔地而起。

晨雾还没散开,崔晓波便率领安全管理团队到现场进行检查。他深知,作为一名项目管理者,不仅要重视项目履约,更不能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按照安全文明施工策划方案,项目初步形成了10吨龙门吊文明施工区、烟囱组合场文明施工区以及灰库组合场施工区域,全面实现了区域化、定置化和标准化管理。

如今,在一次次磨砺中,崔晓波也从昔日的“徒弟”变成了项目的“扛旗人”。他常说:“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他看来,以公司利益为出发点,站在业主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地让项目生产经营释放最大效益。“科学决策、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积极向上,才能从根本上破解难题。”

让党旗在一线飘起来,让党支部在一线亮起来,让党员形象在一线立起来。身为可门三期项目党支部书记,崔晓波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工程高标准建设,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为重点,切实发挥党建引领和保障作用,在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在南国之地打造了一张闪闪发光的“电建名片”。

“面朝碧海,背靠青山,这里是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的乐土。”面向未来,崔晓波始终充满了信心。从初出茅庐、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逐步成为责任在肩、担当有为的中坚力量,他把精准投入、精益管理、精细作业的理念贯穿工程管理全过程。在阵阵涛声中,崔晓波和他的团队建设精品工程的步伐显得是那样整齐划一、铿锵有力。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