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高原铸剑展风采

上海电建发布时间:2023-08-08 14:46:37  作者:胡溢庆

从青藏高原一路奔流南下的金沙江水,流淌在云岭高原之间,回荡在重峦叠嶂之中,我们的项目部就驻扎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金沙江沿线处的高原上。

“在这云岭大地上,曾留下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是沿着红军长征走过的路,在这里建设世界海拔最高的换流站项目,和过去的英雄们相比,我们这点困难肯定能熬过去,我们团队会尽最大努力把活干好,绝对不给公司丢脸!”项目执行经理郑田野眼神坚定。

上海电建参建的卡麦换流站是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西藏昌都送端的换流站,该换流站站址海拔高度约3650~3740米。该工程作为第一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工程地理位置偏远、海拔高、自然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将首次面临地域“无人区”和技术“无人区”的双重挑战,需要突破国际现有高压输电技术、设备和施工能力的极限,使得川藏高原清洁能源大开发成为可能。

为做好这个项目,整个项目团队都给自己压着满满的担子,“难啃”是大家对项目的初印象,不过大家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以“高原铸剑,淬火金沙”的信念,来积极应对这次的挑战。

“困难很多,但细化分解后,我们就可以一个个攻破。首要的第一步,还是得安排人员进场,组好尖刀队,才能破天堑为通途。”项目执行经理郑田野表示。

由于地处高原,海拔高,气压低,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头晕头疼、没力气、血压高等高反状况都属于普遍现象,而且要在这边待到工程结束,这个高反难点肯定需要大家长期去克服。在安排人员进场前,这就是项目部首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保障职工们的身体健康。”项目安全总监唐振将这件事作为首要大事,提前梳理并制定入场职工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随后,项目部的首项任务就有条不紊地展开了。项目部要求所有进场的人员必须提前进行体检,体检报告相应指标合格后,才能安排来到项目所在地,入场前三天,必须到项目部附近的电力医院住宿房间习服3天,每天由专业医生来量血压,测血样饱和度等等,出现不适,医生也会对症下药,待3天内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医生才会开具入场允许报告,凭借报告才能真正开始进入项目现场。

由于从山脚下到山顶上的项目部,落差接近1200米,从2500米的海拔地,绕着盘山小路,到达海拔3700米的项目现场,共计31个盘山大拐弯道,拐弯的斜坡甚至都是达到45°至60°左右,每个转弯道都是近180°转弯道,盘山道宽度大约在3至4米不等,不仅考验着驾驶技术,也考验着大家在登上高海拔的路途耐力。据项目管理人员介绍,一般上山一趟最快在1.5个小时左右,路上如果遇到各类机械车辆上下山或碎石滑坡等情况,时间就说不准了。

“为了缓解高反带来的身体不适,项目部在海拔约3700米的山上,专门设置了医疗救治区域,医生都是全程待命守在现场,救护车,药物,氧气瓶等等的救护物资都是比较齐全的。”安全员龚海洋介绍。虽然吸氧能在当下缓解大家的难受症状,药物也只是辅助作用,但高反一直都有,大家还是得自己熬,自己克服,慢慢适应,项目部仍然会每天安排医生检测心率,血氧和血压,尽可能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由于工期紧,任务也重,为了顺利推进工程进度,我们项目部办公区和休息区都是扎根在山上的帐篷里,虽然前期山上没水也没电,通讯信号也不好,但方法总比困难多。”施工主管施海峰说道。

因为山上气压低,烧水到80°就已经达到沸点了,喝水问题怎么办?那就安排将桶装水送上去对付一下。至于用电的问题,就拉发电机到山上,虽然也会频繁断电,能凑合用就行。由于山上气压低,含氧量低,是打不着火的,用电相对也不是很方便,伙食怎么办?那就安排专人把做好的饭菜每天从山下送到山上去。慢慢地,大家也都这样挺过来了,整个项目团队都是毫无怨言。

山上夜里气温很低,低至零下十几度甚至二十几度都有可能,白天气温甚至到三十七多度,天气也是变化无常,大风、暴雨、冰雹、大太阳,一天就像经历了一年四季。“所以我们在山上,备好四季的衣服都是必须的,在这里可千万不能感冒,虽然医生都在,但恢复起来的时间可比平原地带久的多,我们千万得好好保重自己,不然工作进度可受影响了。”项目技术员吴攀茂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高原地带紫外线很强,皮肤晒伤后蜕皮都是很正常的事,虽然大家都做好了防护措施,但是这边的紫外线都是能透过衣服射到皮肤上的,所以项目部调侃自己都是一个个“黑人”朋友,蜕皮出新皮后继续蜕皮,直到蜕皮的角质从透明色晒干成纯白色,大家也就不那么关心了。“我们团队个个小伙都很棒,那天我还问团队的小伙子们感觉怎么样,他们还打趣地说,没啥问题,还让我放心呢。”项目副经理陆文明一脸欣慰。

“忙碌”是项目部每一位的真实写照,需要安排的事情多,需要解决的事情也多,时间就感觉都是不够用的。特别是作为项目执行经理的郑田野,每天4-5点就起床了,哪些事情需要协调,哪些作业要及时出方案、现场哪些地方需要整改等等都得做到心中有数,常常一忙就是到深夜。“项目部的小伙子一个个都是很努力的,6点左右起床忙到夜里的比比皆是。”郑田野对项目团队也是充满了肯定。现在人员陆陆续续到位了,现场的作业也是多点面“开花”,项目整个高原区域施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那会大机械车辆上山对我们来说真是一次巨大挑战,现在看看这个多机械设备就位忙碌着,真的是很骄傲!”郑田野回忆起来一脸的自豪。面对主体施工时间不足6个月的时间下,他要求以小队带动整个团体,以局部带动全局的方式,精心策划实施方案,对重型机械采取重点监护,带领各个小队跟车,让机械设备有序爬行上山,从跨过金沙江,奔向落差1200米的盘山31道拐直至山顶,历时5昼夜和8昼夜不等,终使横亘在项目部面前的“天堑”变“通途”,挖机、夯机、旋挖等设备安全抵达作业位置。

现阶段,场平的工作仍在全面展开,项目总工刘永强来回穿梭在施工现场,这边讨论,那边协调,一走就是一整天。他介绍,现场场平的面积约23.5公顷,约70000平方米的爆破区域,场平挖方后的护坡怎么去做?在哪块区域?都得严格制定方案。与此同时,给排水的线路设计总长近1600米,给水线路约700米,排水分为2个区域,线路分别约长500米和400米。在高原这样的地带,需要考虑的事项就非常多。

“预拌分公司团队就是我们的定心丸,大家共同协作,相互帮助,为整个场平作业推进按下了加速键。”说起来,整个团队连连对沙广路、张杰等预拌分公司团队核心成员竖起了大拇指。早在入场前期,项目部最就明白混凝土作为场平护坡、桩基、基础等后续作业的重要材料,直接关系到项目施工生产的质量和进度,所以配套搅拌站的建立是工作的关键所在。

于是,卡麦换流站项目部和预拌分公司团队自开工后便提前规划、结合施工现场特点和周边环境综合考虑,决定建造中小型HZS60搅拌站设备。过程中,预拌分公司团队也积极克服机械设备进场道路狭小、重要施工材料供应难等难题,直接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地现场,协调细化周计划、日计划、时计划,最终花费不到二个月的时间,完成整个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与调试投产,并确保搅拌站按期建成并具备运行条件。

至于给排水作业的问题,近期项目经理和总工也是不断在现场实际勘察。给水线路需要在海拔4000多米处向下引水,且线路不仅仅要经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整个线路的坡度甚至还有悬空的和90°的直角坡度,没有足够的作业面积,排水线路也是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难点,大家也是绞劲脑汁想最优的施工方案。“不过方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多次的勘察和梳理,我们想出来了几套方案,最终要经过多方共同讨论才能确定,我们要做到安全为首、技术最优,我相信我们能完成这样的挑战。”项目经理和总工满怀信心。

郑田野也多次表示,“打好攻坚战,必须多举措抓统筹”,现工程开始步入施工高峰期,目前土石方爆破、高边坡、地基强夯等三级风险作业陆续开展,但现场施工机械多、作业面广、道路通行条件差,且降雨大风天气频发,重点防范机械伤害、触电、高坠、爆炸及交通事故是管理的要点。他和项目团队积极结合工程特点、外部环境、施工资源的实际,动态优化施工进度计划,开展细化进度管控单元,安排专员紧盯试夯、试桩、固脚桩施工、500kV 及阀厅区域土方平衡等关键节点进程,并有序做好爆破、强夯、桩基、土方作业施工组织,全力推进分区域、分阶段组织场平土建交接验收工作,全方位做好安全、质量、进度管控。

现今现场不论是项目经理、总工、安全总监等等,每天工作电话不停,微信群消息也不停。“偶尔一天晚上稍微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些,打个电话回家,听听家人和孩子的声音。家人们也知道我们的不易,最后还是都让我们保重身体,把工作做好,她们远在老家,会把家庭都照顾好。”成家的老爷们,好些时候刚挂完电话,眼泪就在眼眶里面打转了。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卡麦项目团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以“缺氧不缺精神”的干劲,大家拧成一股绳,不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高原下,大家还是坚持咬牙坚持下去了。铸剑高原,我们就是要把上海电建这面旗帜,牢牢地钉在卡麦换流站,钉在横断山脉,钉在雪域高原,高高飘扬!”郑田野说道。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