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十载耕耘 “一路”花开“一路”行

水电五局发布时间:2023-05-11 14:19:53  作者:黎婷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一带一路”在造福沿线国家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中国电建作为服务"一带一路"的龙头企业和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主动扛起重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塞国民众带来福祉,夯实中塞友好合作根基,打造良好的海外建设品牌,自身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海外事业的发展注入“电建智慧”和“电建力量”,用精品铸造品牌,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新篇章。

精心布局,为共建“一带一路”插上翅膀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中国电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秉承"事耀民生,业润社会"的理念,积极发挥自身在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有力推进落实"走出去"战略目标,优质、高效建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大型工程项目,充分展现中国电建在国际建筑行业的综合实力和一流建筑水平。塞尔维亚绕城公路项目位于贝尔格莱德南部郊区,为连接塞尔维亚高速公路E70/E75的绕城公路B段,包括S4、S5、S6三个标段,作为欧洲10号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改变塞国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现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海外建设者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建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塞绕项目建设也经历了一个从迷茫、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开工之初,由于语言文化、法律制度、思维方式、沟通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少难题。为尽快适应当地管理模式,项目部提前谋划,认真编排施工计划,精心组织现场施工,合理配备物资机械,运用“中国技术”和“中国经验”,建立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不断创新施工技艺,解决现场施工难题。在中塞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提前完成 S4、S5标段通车节点目标,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临通车仪式现场,对中国企业的履约质量给予了高度赞扬。

目前,S6标段项目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已进入了尾声,10号匝道和隧道施工有序推进着。面对工期紧张、工序复杂多样和降雨多等多重压力,项目部在追求“快”的同时恪守工程质量,以信息化为手段、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统筹各方资源,优化施工方案全力攻克施工难题,建设者们有条不紊地在各个工点忙碌着,施工机器的轰鸣声回荡在钢筋水泥之间,整个施工现场各项工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时间紧不是理由、难度大也不是借口,这场同时间赛跑的“战场”中,海外建设者们充分发扬电建铁军精神,在异国他乡汇聚力量,以十足的动力和魄力,以铸造精品工程为使命,惠及民生百姓为职责,继续奋战,实现保证质量和如期完工的“双丰收”,领跑“中国速度”,点亮海外建设的“闪亮名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建设经验,建立了完善的业务基础,也锻炼培养了一支能打胜仗的高质量团队,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塞尔维亚市场展现新作为、作出新成绩!"塞绕项目常务副经理谢何伍发表感言,这也是海外项目全体员工心中所想的——展现新作为、作出新成绩!

创新引领,为技术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创新是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塞绕项目建设过程中一直秉承“与科技为伍、以实干为主”的施工理念,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和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积极开展施工领域内前沿技术收集、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各项研发活动,实现科技成果、专利、工法、合理化建议等相关科技项目数据的横向、纵向贯通,规范了科技项目的管理以及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

桥梁是公路工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塞绕项目S6标段桥梁除两座为预制T梁外,剩余全部为现浇结构。桥梁结构形式多样,施工地质条件较差,土质强度无法满足传统支架施工地基所需的承载力要求。为了高质高效完成桥梁施工任务,塞绕项目经理刘孟路主动带领项目团队创新施工方法,一遍遍尝试高效可行的施工方案,最终研发出一种新型门架结构,相比传统钢管架具有更强的承载力,减少了施工材料的用料,加快了桥梁施工的整体进度,有效的确保了施工质量。

塞绕项目桥梁施工多为现浇混凝土箱梁结构,部分桥梁底部情况较为复杂,尤其是大跨径现浇上部结构施工,传统的钢管满堂架材料用量多、损耗量大、施工速度较慢。面对施工难题,项目团队第一次移动模架施工运用到现场施工作业,从组装到高强度的运行做到了超前规划,精心组织,从计划的18天完成一跨优化到13天完成一跨,大幅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

塞绕项目的Straževica隧道全长733米,围岩性质较差,埋深浅,围岩自身稳定性差,易出现坍塌。项目团队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经验优势,通过优化了施工方法,采用了直接加工成品的钢格栅,不需要进行焊接施工,高效替代普遍的钢筋绑扎支护方式,钢格栅端头有连接板可以直接用高强螺丝连接,同时底网+钢格栅+面网的结构形式,有效减少施工周期和成本,形成了更稳定的受力结构,提升了稳定性,Straževica隧道施工较计划工期提前225天顺利实现隧道贯通。

塞绕项目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先后开展了《PERI贝雷架施工技术》《Terramesh加筋土施工的技术》《桥面板缺陷修补施工的技术》《水稳层微裂缝施工技术》等科研课题研究,并以科技创新带动生产。塞绕项目将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施工技术的研究,用科研创新赋能高标准建设,传播发扬“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点亮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深化合作,为加速属地化进程汇聚力量

走属地化发展道路,才能不仅"走出去",更能"走进去",最终"走上去"。塞绕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电建始终坚持“本土化”策略,尊重当地员工的宗教信仰、人格尊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并对当地员工宣传中国文化和企业文化,增强塞籍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塞籍职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语言、法律法规、社会关系、环境等方面的优势,项目部组建之初便大量聘用塞籍职工,项目部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项目工会及时解决塞籍职工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定期开展职工谈心交流活动,关心塞籍职工,以真心换真情。为科学合理管理塞籍职工,项目部因地制宜制定适应于项目实际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职工属地化策略和措施,大力培养优秀塞籍职工,充分发挥塞籍职工在语言、沟通、技术等方面作用,促进文化、技术及施工经验的交融。为提升塞籍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项目部建立科学、多样化的塞籍职工激励机制,让塞籍员工参与项目管理,与中方员工享有共同解决问题,激发外籍员工的工作活力和创造性,中国电建采用"雇佣+培养"的管理模式,为外籍职工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的培训策略,并鼓励全部属地化员工参与"先进个人"的评选,对当选职工发予奖金及荣誉证书。建设"一带一路"工程的十年间,中国电建培养了大量优秀外籍管理人才,也给外籍职工成长提供了舞台。一些外籍职工表示在中国电建工作期间认识了不少中国朋友,也提升了自己,丰富了人生的经历,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为了让塞国人民了解和学习中国建设的魅力,项目部组织开展多形式的中塞联谊活动,主动邀请贝尔格莱德大学工程专业学生前往施工现场观摩学习,交流过程中方职工向她们普及中国的茶文化和汉字文化,传播中国技术和中国文化,实现两国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互鉴。塞绕项目常务负责人谢何伍时常告诫职工:“我们要用心打造出一个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属于中国的技术,让世界见证中国基建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大国智慧’。”

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塞绕项目将持续加快属地化建设,突破语言阻隔,深化中塞友好合作,加强文化交流,更好服务中国电建"海外优先"发展战略,助力"一建一路"向纵深推进。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塞绕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播撒合作共赢的种子,开展中塞友好合作,倾情履行中国电建的社会责任,凝聚奋进力量,创新搭建沟通桥梁,与塞籍职工在相辅相成中“开花结果”。十年对共建“一带一路”不过是一个开始,接下来,项目部将全力做好“一带一路”工程持续蓄力,加强中塞友好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为打造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建力量”,携手共促海外发展新局面!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