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大河为卷 描绘多彩江淮

水电十五局发布时间:2023-03-03 13:45:09  作者:孙英武

浩浩长江水,荡荡入淮河。十里春风掠过,把长江和淮河“牵手”的喜讯传遍了大江南北。

2022年12月30日,水电十五局参建的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如期实现了试通水试通航重大节点目标,长江和淮河实现了历史性的交汇。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穿越长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三大发展战略区,对有效缓解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沟通江淮航运,改善巢湖及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铁军担当,描绘“金”色江淮

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和巢湖流域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给工程进度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把疫情和洪灾对工期的影响降到最低,水电十五局引江济淮工程项目部用汗水和智慧战疫情、抗洪水、抢进度,勇夺“三大战役”胜利,全力守护“一号工程”。

2023年的春节期间,项目部疏浚、铺排作业依然有序进行,从未停工。放眼望去,只见疏浚船、水上挖机、泥舶、铺排船等各种工程机械紧张忙碌、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式通航前最后的河道清障和水下铺排作业。

“引江济淮工程通航后,将彻底结束安徽省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水运分割的历史。以往,安徽省境内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之间的航运要经淮河绕行江苏洪泽湖、京杭运河到江苏镇江再溯流而上至安徽境内,沿淮区域的粮食、煤炭等重要物资南下以及沿江地区的冶金、水泥、化肥等工业品北上都极为不便,如果通过江淮运河,运距将可减少200—600公里。”水电十五局引江济淮工程项目负责人刘江介绍到。

据测算,若要形成同样的运输能力,公路、铁路、水路的基础建设投资比为7:3:1,完成同样货运量,公路、铁路、水路的运输成本比为5:3:1,能源消耗比为9:3:1,水运的碳排放量更是只有公路运输的1/15。

“江淮运河还将打破安徽现有的航道网格局,成为继京杭大运河之后我国的第二条南北向水运大通道,成为连接西北、华北与华东地区的物流主通道。而安徽省会合肥也将因此成为通江达海的内河港口城市和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对推动合肥经济圈建设,加快皖北振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安徽省引江济淮公司肥西建管处相关负责人说。

生态样板,描绘“绿”色江淮

生态优先,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绿水青山,是新时代治水方案的新要求。

自入场建设以来,水电十五局就以构筑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科学生态防线为主要目标,把工程及沿线地区打造成为生态运河新样板、美丽江淮旅游纵贯带及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廊道。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土方施工过程中,所有裸土密目网全覆盖,道路跟进洒水抑尘,外运覆盖防散落,车辆上路前冲洗除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剩料残渣合理利用,不随意倾倒;施工和生活废水三级沉淀,达标处理;生活垃圾统一清运至垃圾处理厂,专业处置;疏浚作业排泥场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实验,确保达标后进行回流排放,确保沿线水质不受污染。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是一丝不苟,不折不扣抓落实。”水电十五局引江济淮工程项目安全总监张瑜自豪地介绍着项目在保护生态方面所做的系列工作。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水和谐,良好的水生态、优美的水环境才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助力流域高质量发展。

“到2030年,规划区现有污水处理厂100%达标排放,输水干线5公里范围内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规划区黑臭水体全面或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引江济淮工程的建成,将会绘就“一渠清泉干净水、一道靓丽风景线、一条生态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新蓝图。

惠民工程,描绘“红”色江淮

“家住庄台头,用水如用油,盼雨雨不来,恨水水不走。”这段曾经广泛流传在沿淮蓄洪区的顺口溜,是对淮河流域的生动写照。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象条件,使得淮河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雨季集中的七八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水的70%至80%,而汛期之后淮河流域水资源又极为短缺,流域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一泓千里过,流泽惠万民。

“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滔滔江水,从长江引入巢湖,而后经过江淮分水岭,最后流入淮河,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供水范围涵盖了安徽省和河南省15个市55个区县,受益人口5117万人,涉及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将大大改善沿线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进一步解决了制约皖北和豫东地区发展的‘水因素’。”肥西县引江济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行洪“大通道”,调蓄保安澜。引江济淮工程贯通,将进一步拓宽、疏浚沿线众多水系,大大提高了地区防洪度汛能力。

2020年7月中上旬,安徽省各地持续强降雨,迎来了史上最长“暴力梅”。梅雨期之长、暴雨日数之多、累计雨量之大、覆盖范围之广、降雨强度之强均为历史第一位。强降雨下的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江淮沟通段派河水位在7月20日突破历史极值13.22米。

“刘夹河连接派河,这里曾是肥西县抗洪抢险保大堤的重要河段之一,一旦破堤,将影响严店乡上下司圩3000余亩良田,危及2万余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刘夹河必须守住……”

三年后,再见到时任严店乡党委书记时,他动情表示:“引江济淮工程完工后派河的防洪能力将达到100年一遇洪水标准,河道更宽更深了,裁弯取直行洪更顺畅了,堤防更加坚固了,沿线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了,大家的心也都踏实了。”

风正潮平江淮阔,扬帆起航正当时。引江济淮工程这艘时代的巨轮,沐浴着党的二十大光辉拔锚起航,在江淮之间劈风斩浪,载着一代代水电人的艰辛付出,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激扬乐章,携手中国电建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答出一份优异的治水“满分卷”。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