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根据工作需要,刘伟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调至海拔4600米的青海沱沱河,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等巨大的差异并没有让他感到无所适从,他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在这高原上一待就是两年多。
沱沱河项目部位于海拔4600米的青藏高原,从内陆到高原,地理上巨大的落差让项目部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感受到了诸多的不适,头晕、胸闷、乏力、失眠等高原反应也相继而出。在这里,天气就像在玩川剧的“变脸”,刚刚还晴空万里,顷刻间就电闪雷鸣、乌云压顶;上午还是强紫外线灼烧,下午就变成雨雪冰冻,这神转换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居民们都说,你们外地人适应不了高原气候,山上(沱沱河)自然条件太恶劣,会有危险的!项目部职工听罢纷纷迟疑犹豫,谁也不敢第一个上去。但是山上的工作必须有人去干,眼看大家都埋头思考、犹豫不决,刘伟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让我去吧,我以前当过兵、身体素质好,而且我还是管安全工作的,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应该先上!”看见他一脸坚毅的神情,大家刚刚还在犹豫的心慢慢变得坚定,一个又一个的年轻职工站了出来,主动跟随刘伟上山工作。就这样,他带着这批怀有无限梦想和勇气的年轻人,去往沱沱河的路程。
前往沱沱河的那个清晨,天还没亮,刘伟就早早地起床,一遍一遍盘点需要带往山上的物资。从居住地前往沱沱河的公路,平均海拔高达4000米,最高处甚至超过5000米。由于通行的大货车极多,很多路段被碾压得坑洼不平,加上不时的雨雪,车走在上面极容易发生侧滑。路途中,司机由于高原反应,每开一个小时就得停车休息,眼看着天色渐暗,路程才刚刚过半,按这样的行车速度,会严重耽误明天的工作。于是他跟司机大哥说:“我身体好,在部队开货车,让我换着开一会”。刘伟接过方向盘,一路上忍着高原反应,硬是坚持把车开到了沱沱河工地。到了工地后,刘伟如释重负,连水都没喝一口,就趴在方向盘上睡着了。
多年来,从项目营地的建设,到施工机械的租赁、材料的采购,再到食堂的管理,能想象到的工作全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天刚蒙蒙亮,大家还在梦乡之中的时候,刘伟就要起来安排一天的工作,晚上半夜了还在整理项目上的资料,检查其他职工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就这样高强度工作持续了两个多月,突然有一天,刘伟晕倒在工地上。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床上、给他插上输氧管,过了许久他才慢慢醒过来。大家劝说他先下山去治疗,但是他坚持要把工作干完再走,最终还是身边的职工偷偷给项目经理打电话,这才把他“请”下山,送往医院。
“昨天早上起床后,我一直感到胸闷心悸、脑袋嗡嗡作响,连呼吸的力气都快要提不起来。”刘伟第二天在医院跟大家说道。发紫的嘴唇、瘦了一圈的身体以及硕大的黑眼眶,无声地诉说着这段时间的咬牙坚持。医生建议他至少住院1个月慢慢治疗,但是刘伟担心山上的工作,只住了半个月的院,病情稍见好转就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这两年,项目上的劳务人员撤了一批又一批,面对种种困难,刘伟依旧咬牙坚持,用时间适应环境,始终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坚守在高原。
家庭,一直是刘伟不敢提及的一话题,因为他觉得自己亏欠的太多太多。背井离乡的他,多年来一直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远方的家一直是他魂牵梦绕的牵挂,每每看到他独自对着广袤的天际线发呆的时候,可以看出,他内心深处也有着不少记挂着的人和事。山上的条件异常艰苦,而他却常常“逆行”上山,让其他职工下山休养身体,自己坚守工作岗位。在项目部的几年中,他总是最晚一批回家,最早一批来到项目部,每次从家离开时,幼小的孩子哭着不让他走的情形总让他心碎不已。“我是一名领导干部,付出更多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每每说到这句话,铮铮铁汉的眼角却总带着泪花。
工作狂、责任感强、喜欢冲锋在前,这是同事们对刘伟的一致评价。“他一直保留着部队的作风,只要工作需要,再艰难、再危险,他都会冲上去并坚持到底”,刘伟用他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职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