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钢龙连接“双机场”——写在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全线轨通之际

电建铁路公司发布时间:2022-10-21 14:32:21  作者:马定喜 马强飞

一条蜿蜒于城市地下、连接成都两大机场的“钢铁长龙”随着红莲站至天府商务区站区间最后一个钢轨接头焊接合龙。随着全线轨通,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进入通车前的最后冲刺阶段。通车运营后,这条智慧、科技、速度之轨必将满载着成都人民“贯通双机场”的梦想,盾地通途,创造辉煌。

红色密码,点亮悠悠“隧月”

由公司承建的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轨道2工区全长38.2千米,包含道岔14组,线路起于怡心湖站(不含)止于合江站(预留),面临着工期紧张、安全管理压力大、技术要求高等多重困难,成都公司聚焦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把党建顶层设计与基层治理相贯通,将补齐短板与品牌选树相结合,把示范引领和全面提升相衔接,系统部署并推进“双引双建”工作,灵活将党建工作融入安全生产。

在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双引双建”工作会议上,成都公司向轨道工区授予“轨道工区安全管理责任区”牌,并强调,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一切力量,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确保国庆前夕实现“长轨通”节点目标,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成都公司积极引导下,项目“聚焦发展困境、聚焦党员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党员责任清单”,做到“党员全覆盖,区域全覆盖,责任全覆盖”。让项目党员“带牌上岗”主动“亮身份、亮职责”建好“责任田”。在通过“日日通报、周周分析,压实责任”,顺利完成了轨通目标,并成功提出了多个国内首次的施工方案。通过党员责任区的设立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成功锻造出了环境优、措施优、产值优的专业化轨道施工团队形象。

国庆前夕的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轨道2工区项目一片红色景象,千千万万建设者立足岗位建功、以焊花为礼,在地心深处续写着新的辉煌。

金秋、清晨,在兴隆湖畔,建设者们高喊:“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加油加油......”自信且豪迈的声音背后,是现场80多名建设者500个日日夜夜的呕心沥血。

四组道岔,满载荣企之梦

站在蓝家店铺轨基地四十多米的竖井下,4组42号大号码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道岔直插隧道深处,看似不起眼的几根钢轨却是项目最引以为傲的重器。

项目施工中所使用的42号道岔是全国首次将客运专线42号大号码道岔应用于城市轨道线路中并增加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功能,这也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型号最大、长度最长的高速减振道岔。道岔全长157.2米,最长单体构件护导轨长49.192米,最重单体构件辙叉重13.2吨,道岔直向容许通过速度可达每小时350千米,侧向容许通过速度为每小时160千米。

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怎样在狭小的井口吊装?怎样在隧道中运输?怎样实现安全浇筑?在国内尚属空白。这一战关乎项目成败,满载企业荣光。

面对现场道岔运输条件有限、工艺复杂等困难,成都公司积极邀请参建各方、行业专家深入施工现场考察调研,同时与西南交通大学开展科研课题,以42号道岔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寿命周期,通过有限元分析为基础进行大量的理论计算及模拟推演作为技术支撑,创造性的提出“合江站轨排井道岔吊装微变形大角度倾斜下井”、“1辆轨道车+4辆平板车通过地下线12号道岔小曲线半径进行长大构件运输”、“有限空间内进行157.2米的长大构件组装、精调作业”等多个全国首例施工方案,经过专家评审或大量理论计算,保证现场施工安全、道岔形变、精调质量可控,成功克服了道岔吊装微变形大角度倾斜下井、地下线12号道岔小曲线半径运输,有限空间长大构件安装作业、浮置板道岔钢筋制安复杂、长道岔精调控制难度大、大方量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困难等技术难点。

6月1日下午,经过几个月的论证推算首组42号道岔终于迎来了吊装下井的时刻,随着时间推移,道岔终于巧妙避开墙面,一厘米一厘米的进入隧道口。回忆起整个过程,项目技术员仍旧难掩激动高呼:“我们终于成功了!”

谋篇布阵,细微处见真招

进场之初,成都公司面对工程规模大、工期短、跨度长、作业工序频繁复杂的情况,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安全和相关职能人员开展调研,定下了“开工即大干,启动即冲刺”的工作总基调,多项工作齐头并进,正兴湾、天府新、合江等铺轨基地全部快速落成,为冲刺大干拉开帷幕。

在这期间,让人眼前一亮的无疑是项目自行开发的积分超市和轨行区智慧调度管理系统。

“再积两分就可以兑换一盒牙膏了......”,工人小冯对刚入场的工人赵姐讲述着安全积分超市系统,半信半疑的赵姐说自己干了十多年工地了可没见过不花钱就可以领东西的好事。然而,这样的情况就真实的发生在项目正心湾铺轨基地。

工友在上下班期间可以通过“安全知识考试、安全知识学习、安全隐患上传、班前讲话参与、安全技术交底”五种方式获得相对应的积分。每名工友都可以自己登陆微信小程序实时查看积分情况,并且通过扫码的方式也能做到随时兑换商品。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现场工人以及管理人员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也能提高其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参与热情,在人性化、智慧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浓厚氛围。

轨道工程不同于公路,大型设备都是在轨道上线性运行,就如同铁路列车一样,不可能临时进行拐弯、靠边行驶或停放等调整。这么长线路、这么多交叉作业,如何规范有序进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此,成都公司摒弃了传统的“人工紧盯战术”,利用轨行区智慧调度管理系统给整个区域交错的人与物制定了一套“行动准则”。轨行区智慧管理系统包含人脸识别管理、人脸考勤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工作票生成管理、出入口屏幕信息展示等。各作业队提前一日将次日占用轨行区施工的计划提报给施工管理调度员,由调度员向管理领导小组提交审批,审批核准后取得轨行区工作票,各作业队凭轨行区工作票由施工负责人或联络员带领,通过人脸识别+工作票扫码程序验证后,进入轨行区作业。当作业票内容因现场条件变化与核准的区段、时段不一致时,不能进入轨行区,各作业队按核准施工完毕,现场施工带班负责人确认工完料清,恢复行车条件后,施工负责人或联络员凭作业票销点。

同时,该系统还与安全教育、安全违章进行数据联通,限制相关违规人员进入轨行区域。系统还与考勤管理数据连通,让进入人员同时进行考勤打卡,考勤数据与工资发放系统进行了数据连通,确保农民工工资发放数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安全环保部负责人介绍说:“这个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把整个工地的每个人、每台设备都纳入其中,按流程设定运行规则,并随时发出调度指令,确保各项相互交错的工作条理清晰、高效运行。”

轨行区智慧管理系统大大提升了项目的安全管理及施工效率,将纷繁复杂的交叉施工变得条理清晰,为安全、有序、高效施工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成都市轨道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份付出与坚守,一年多的时光荏苒,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铺轨团队在满是希望的兴隆湖畔,体会着蓉城的寒来暑往,尽情书写着进场初期时的百头千绪、挥洒大干时的酣然畅意、处理问题时的百般纠结、手捧硕果时的欢喜交集,诠释着19号线建设者们通途筑梦的初心和使命......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