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以下简称“驭风行动”),促进农村地区风电就地就近开发利用。不少风电项目走进乡村,探索村企合作建设模式,为推动农村能源革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调整农村能源结构,“驭风行动”带来多重效益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利用农村零散闲置非耕地建设“驭风行动”项目,有助于实现“电从身边来”,如果与分布式光伏、生物质发电等多能互补、深度融合,就能够在农村地区建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新模式,调整农村能源结构。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驭风行动”还能助力农民增收。据测算,1台5兆瓦风机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5万至10万元的收益。
此外,“驭风行动”还能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如果每年选择具备条件的1000个村进行试点开发,按每村装机2万千瓦测算,一年可新增风电装机2000万千瓦,将为风电产业发展打开新空间,也能更好发挥促投资、稳增长作用。
“我国风电技术和产业链成熟,多年来建设陆上集中式和大基地项目,积累了大量经验,足以支撑乡村风电的规模化、差异化开发。”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认为,再加上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为乡村风电参与市场化交易打下良好基础,“驭风行动”正当其时。
开拓思路创新机制,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
不同于大规模集中式风电开发,“驭风行动”单个项目规模小、布局分散,运输、基建等成本难以摊薄。如何既提高企业投资积极性,又保障农民利益,需要开拓思路、创新机制、破解难点堵点。
比如,优化项目审批,完善要素保障。“过去,分散式风电核准手续比较复杂。即使安装一两台,也与集中式风电审批手续差不多,导致开发门槛高。”田庆军说。目前,分散式风电装机占比仅为3%左右。为此,相关部门提出,鼓励各地对“驭风行动”风电项目探索试行备案制,结合实际提供“一站式”服务。对不占压耕地、不改变地表形态、不改变土地用途的用地,探索以租赁等方式获得。目前,山西、陕西等省份已经探索实行备案制或将核准权限下放至市县层级。
又如,保障并网消纳。我国农村地区处于网架末端,电网现有接入条件相对较差,用电负荷普遍较小。因地制宜选择接网方式、保障并网消纳,是保障“驭风行动”风电项目收益的重要前提。
“要让风电项目真正用于农村当地,确定项目开发规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负荷情况,鼓励采用自发自用或余电上网的模式就近就地消纳。”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还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对绿电需求旺盛的用户,探索采取直供电方式,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分布式微电网等新模式。
确定合作方式、技术路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农村的风能资源、零散空闲土地资源、资源环境及电网承载力等各不相同,如何实施“驭风行动”?“一方面‘宜建则建’,条件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另一方面精准施策,灵活选择收益分享方式、并网方式、用地方式和风电机组技术。”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
在合作方式上,“驭风行动”支持各类投资主体与相关村集体按“村企合作”模式,建立产权清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共同参与风电项目开发建设运营。
有的村集体经济能力不强怎么办?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有关负责人说,可以创新收益分配机制,鼓励依法通过土地使用权入股、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探索形成乡村能源合作新模式。同时,也要避免出现干股模式或要求投资开发企业承担村集体各类不合理费用等情况。
技术路径的选择也要因地制宜。土地紧张的情况下,可采用类似巴黎埃菲尔铁塔的预应力构架式风塔技术:风电塔架4个塔角占地面积不超过6平方米,遇到山地等不平整地面还可设计高低腿。靠近居民区时,为减少噪声,可加装降噪装置。“行业正积极研发技术,通过优化叶片的几何形状、材料选择及结构设计等,尽可能提升发电性能、降低噪声干扰。”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成良说。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实施“驭风行动”,下一步重点要加强省级统筹,合理统筹项目布局、开发规模和建设时序;加强村务监督,将村集体共享收益按规定纳入村务公开;加强协同协调,解决项目用地、电网等要素保障问题,提高电网接入能力;对项目立项、合同签订、项目施工、质量把控、环境影响、收益分配等进行全过程全周期监督管理。(丁怡婷 张文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