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电厂六十年了,还能找到建厂之初的遗迹么?
有人说:找不到了,
一块砖头一片瓦也找不到了!
我却要说:建厂之初的遗迹还在,
而且是唯一的
——那就是水泵房和老樟树!
1 955年动土开工,1957年投产发电。
第一期工程三台35T/H锅炉两台6MW汽轮发电机组,
第二期工程两台75T/H锅炉三台12MW汽轮发电机组,
第三期工程四台120T/H锅炉四台25MW汽轮发电机组,
九机九炉148MW,湖南曾经最大的火力发电,如今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只剩两根硕大的循环水母管静静的躺在几米深的地底下,没有几个人知道它们的秘密。
但是,老厂的水泵房依然屹立在白石港的湘江岸边,依偎着它陪伴着它的是那棵百年老樟树。
老厂的这座水泵房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人建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后,苏联援建中国156个经济建设项目,其中电厂项目有四个在长江以南,株洲电厂就是其中之一。
签条约的时候,向苏联贷款3亿美元,引进的重点建设项目是42个,后来逐步扩展,至1953年最后形成156个项目。同年以这156项重点工程为基础,开始制订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所以说应该是156项目在先,“一五计划”在后。如今在叙说厂史时总是把156项目混同于“一五计划”,其实是不确切的。
苏联援建的株洲电厂第一期工程,只安装了三台锅炉两台发电机组,建了老水泵房,铺设了第一道循环水母管。后来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所有的专家,带走了全部的技术资料。
于是,自力更生先后建设了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
第二期工程三台发电机组由老泵房的第二道循环水母管供水。紧邻老泵房的下游建了一座新泵房,向第三期工程的四台发电机组供水。
1994年,扩建两台125MW发电机组,实现由中温中压火电厂向高温超高压火电厂的飞跃。老泵房进行改造后向125MW机组供水,同时关停一二期工程的五台小机组。
2003年,老厂所有建筑和设备被全部拆除,腾出地皮建设了两台310MW发电机组。圆形的新泵房也彻底销毁,在原址新建了长方形的水泵房。
而老泵房改造时,基本结构大体没动,只是切除了圆形筒体内的进水井,扩大了进出水管的孔径,将卧式泵改装为立式泵,将泵房顶部的平移行车改成了旋转移动的行车。苏联人的建筑,虽然有傻大粗的感觉,稳重结实安全系数高却是没得说的,这大概是老泵房能够得以保留的主要原因。
写到这里,必须要来点“科普”——电厂的水泵房是干啥用的?
发电厂一般分为火电厂、水电站、核电站、清洁能源电站(风电、太阳能等)。
火电厂大都采用煤粉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冲动汽轮机高速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做功完毕的蒸汽不可能像火车头那样“嗵-嗵-嗵”的排向空中,而是进入冷凝器凝结成水再泵入锅炉烧成蒸汽,如此往复循环。
凝结一吨蒸汽需要五十吨冷却水。老株洲电厂如果满负荷发电,每小时至少需要四万多吨冷却水,如此数量的冷却水都由座落在湘江边的水泵房提供。当然,这些冷却水来自于湘江,到冷凝器铜管里遛一转,又回到了湘江,大概也就几分钟时间。除了一些热量,什么东西也没带回湘江。
就泵房的流量而言,株洲的几家自来水厂加起来也不过如此了。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株洲电厂六十年了,还能找到建厂之初的遗迹么?
有人说:找不到了,
一块砖头一片瓦也找不到了!
我却要说:建厂之初的遗迹还在,
而且是唯一的
——那就是水泵房和老樟树!
1 955年动土开工,1957年投产发电。
第一期工程三台35T/H锅炉两台6MW汽轮发电机组,
第二期工程两台75T/H锅炉三台12MW汽轮发电机组,
第三期工程四台120T/H锅炉四台25MW汽轮发电机组,
九机九炉148MW,湖南曾经最大的火力发电,如今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只剩两根硕大的循环水母管静静的躺在几米深的地底下,没有几个人知道它们的秘密。
但是,老厂的水泵房依然屹立在白石港的湘江岸边,依偎着它陪伴着它的是那棵百年老樟树。
老厂的这座水泵房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人建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后,苏联援建中国156个经济建设项目,其中电厂项目有四个在长江以南,株洲电厂就是其中之一。
签条约的时候,向苏联贷款3亿美元,引进的重点建设项目是42个,后来逐步扩展,至1953年最后形成156个项目。同年以这156项重点工程为基础,开始制订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所以说应该是156项目在先,“一五计划”在后。如今在叙说厂史时总是把156项目混同于“一五计划”,其实是不确切的。
苏联援建的株洲电厂第一期工程,只安装了三台锅炉两台发电机组,建了老水泵房,铺设了第一道循环水母管。后来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所有的专家,带走了全部的技术资料。
于是,自力更生先后建设了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
第二期工程三台发电机组由老泵房的第二道循环水母管供水。紧邻老泵房的下游建了一座新泵房,向第三期工程的四台发电机组供水。
1994年,扩建两台125MW发电机组,实现由中温中压火电厂向高温超高压火电厂的飞跃。老泵房进行改造后向125MW机组供水,同时关停一二期工程的五台小机组。
2003年,老厂所有建筑和设备被全部拆除,腾出地皮建设了两台310MW发电机组。圆形的新泵房也彻底销毁,在原址新建了长方形的水泵房。
而老泵房改造时,基本结构大体没动,只是切除了圆形筒体内的进水井,扩大了进出水管的孔径,将卧式泵改装为立式泵,将泵房顶部的平移行车改成了旋转移动的行车。苏联人的建筑,虽然有傻大粗的感觉,稳重结实安全系数高却是没得说的,这大概是老泵房能够得以保留的主要原因。
写到这里,必须要来点“科普”——电厂的水泵房是干啥用的?
发电厂一般分为火电厂、水电站、核电站、清洁能源电站(风电、太阳能等)。
火电厂大都采用煤粉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冲动汽轮机高速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做功完毕的蒸汽不可能像火车头那样“嗵-嗵-嗵”的排向空中,而是进入冷凝器凝结成水再泵入锅炉烧成蒸汽,如此往复循环。
凝结一吨蒸汽需要五十吨冷却水。老株洲电厂如果满负荷发电,每小时至少需要四万多吨冷却水,如此数量的冷却水都由座落在湘江边的水泵房提供。当然,这些冷却水来自于湘江,到冷凝器铜管里遛一转,又回到了湘江,大概也就几分钟时间。除了一些热量,什么东西也没带回湘江。
就泵房的流量而言,株洲的几家自来水厂加起来也不过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