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电 > 纪事文苑

红色故事代代传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8-24 12:15:18  作者:陈超
  作为新中国光荣的电建人,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无怨无悔地默默付出,虽然年代不同、性别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

  “赶时髦”的50后“年轻”老专家

  “电建行业机会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当今最领先的技术,它鞭策我要学无止境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王建国,195年出生,16岁进入天津电建,曾任公司调试首席专家。在为公司效力的40多个年头里,他参与调试投产百万机组5台、60万及以下机组40余台,是位名副其实的资深专家,被授予2010年度天津市劳动模范。

  2015年9月,华北地区首台环保机组——天津泰达环保垃圾电厂顺利移交。在烟气脱硫试运时,王建国发现按原方案采购的石灰粉脱硫效果差,且容易造成滤网堵塞。为打破瓶颈,他积极联系厂家,多方查找资料,甄选多种石灰粉,经过20余次样本比对和试验,终于找到了满足功能的石灰粉,使烟气排放水平高出环保要求。

  2007年8月,浙江乌沙山电厂,时年已经53岁的王建国顶着40几度的高温,带着几个80、90后的年轻技术员,一口气爬上70多米的锅炉顶层,圆满完成了水压试验。

  2010年12月,内蒙克什克腾电厂接到“年内双投”的战令。为了不耽误工作,王建国冒着零下20多度的低温,日以继夜地工作。即便患上了重感冒,他也不顾劝阻,刚输完液就拔掉针头,再次回到办公室,继续查询资料、研究技术方案。

  21世纪初,天津电建所承接机组容量、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垃圾电厂、IGCC示范工程、E\F级燃机联合循环工程、空冷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亚洲最大间接空冷机组等“破荒试”出现。而这些,正是王建国这样的老党员带领下取得的一个个红色勋章。

  只做“强女人”的60后“女强人”

  “记得那时,我经常是在首都拥挤的地铁上背着笔记本电脑,心里无数次推演着向业主的展示环节。赶上中午,就啃着面包,就几口矿泉水,继续赶路……”说这话的,是天津电建一位有名的“女强人”—— 200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时任公司市场品牌处副处长、鼎泰公司总经理栾玉华。

  市场开发工作极具挑战性。栾玉华出任市场开发工作的时候,天津电建正在紧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传统火电逐步进军电网工程市场。但传统的电网领域业主,对这个曾经的“火电铁军”在新型市场中的实力并不看好。没有相关领域工程建设的经验成了叩开电网市场大门的最大绊脚石。

  “没有办法,要让人家相信咱的能力,只能一遍遍地向业主介绍我们在火电施工中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为了彻底打消业主的顾虑,栾玉华带领她的团队一边展示公司过往获得鲁班、国优金奖等工程的成功案例,一边潜心研究即将投标电网项目的特点,模拟工程建设管理过程,甚至会提前制作相关重点节点的技术、安全管理策划方案。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天津电建电网市场的“窗户纸”终于被捅破,电网项目的一举中标成为对栾玉华最好的褒奖。

  如今,天津电建所中标的电网工程从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再到1000千伏,成功跨入风光储输、智能电网施工领域。公司获得国家电网“突出贡献单位”、“施工先进单位”称号,多项工程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网公司安全质量管理流动红旗,参建的宁东-山东±660kV直流输电示范工程、青海-西藏±4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国优金奖。

  聊起自己的人生理想,栾玉华——这个倔强的山东女汉子表示:自己不太喜欢“女强人”的标签,但希望能做一个事业、家庭兼顾的“强女人”。而所为之付出的一切,她自己认为都是值得的,她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让老外频频点赞的的70后“砥柱”

  2009年10月21日的印度全国性报纸《印度时报》显赫位置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人在印度》的报道。图片新闻中,在印的中方人员挂起喜庆的对联,点燃焰火,与印方同事们一起欢度印度重要的传统节日——排灯节。

  喜庆的气氛背后,是天津电建印度罗萨项目,在一批像韩建立这样经验丰富、挑起项目管理“大梁”的70后党员干部的默默奉献。

  回忆起当年的异国故事,韩建立印象最深的是一件发生在2009年9月的事情。当时,汽轮机主汽门及中压气门与高压缸和中压缸连接的导气管施工,应由我方人员验收合格并在隐蔽工程验收单上签字后才能下一步施工。但印方人员为了赶工期,执意要在没有任何验收的情况下,强行进行下一步安装。经多次我方现场人员制止后仍无效。此时,韩建立联系了总包业主的现场经理,并向印方提交了“抗议信”。但印方仍然置之不理,催促我方在验收单上签字。最后,由于我方管理人员的坚持,印方电厂总裁飞到现场签证下,才勉强同意进行内窥镜检查。经查,从这批导管中共清理出脚手架夹扣2个、橘子般大小的铁渣半脸盆、焊条等杂物无数、石头子一公斤多……要知道,在汽轮机启动后540度高温高压下冲转产生的动力,哪怕是米粒大小的硬质杂物都会造成几亿元汽轮机设备的破损,酿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面对此状况,印方经理连连对天津电建竖起大拇指,并当场开除了一名印方现场质量管理人员。

  韩建立回忆说,这个事后,印方经理告诫他的员工:“没有TEPC(天津电建)人员的坚持,就没有我们弟兄们能够站在这里!”

  “印度50多度的高温、无处可避的蚊蝇骚扰、饮食的不习惯、属地人员的管理难题……都曾经让我们吃尽苦头。好在我们都挺过来了。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我有责任带领兄弟们战胜一切困难,为国家、为公司赢得国际口碑!”

  大灾面前显大爱的80后英雄

  “不值得一提,换做是其他同志在场,都会这么做的!”2011年7月23日,天津电建宁德核电项目部党员、专业经理王凯像往常一样乘坐高铁D301次列车从北京出发到福州,返回项目部。

  当晚9时许,他所乘坐的13号车厢突然像发生了地震一样地左右摇摆。一时间,应急灯打不开、车体剧烈晃动、有人用应急锤敲用力地打玻璃……在一片慌乱中,传来列车员的声音:“有没有人愿意帮我们一下?”车厢内一时安静下来,这时王凯挺身而出,第一个应到:“我来!”随后,在王凯的带动下,几名其他乘客也加入到支援救助队伍中来。大家不顾自身安全,纷纷跳下列车,顶着蒙蒙细雨,帮助疏导救助其他乘客。

  在黑暗的煎熬下,时间却过得飞快。晚上9时许,部分救援官兵已经火速到场,架起了照明灯,为惊魂未定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事故现场的嘈杂声、哭喊声、求救声混成一片。王凯来不及多想,立刻与当地群众以官兵一道,竭尽全力救助每一个生命。当官兵们将伤势严重的乘客背出时,发现担架根本不够用。王凯此时急中生智,找来破碎的车厢铁皮做成了“临时担架”。深夜的雨越下越大,道路满是泥泞,“临时担架”四周全是铁渣。但为了尽早救出同胞的生命,王凯早已顾不上这些,任凭汗水和雨水湿透了衣服,身上满是泥污,双手多处被划出血道。晚10时左右,更多的增援力量赶到现场,但王凯并没因此停下,依旧奋战在救援第一线。转眼到了凌晨时分,现场大部分人员已经被救出,王凯这才松了一口气,长达3个多小时的高强度救援,他没顾上喝一口水,没歇一下脚,加之早已经饥肠辘辘,体力已经严重透支。凌晨1时许,为了让更需要帮助的人先上救护车,王凯表示自己可以,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便默默地离开了现场。拖着沉重的步伐,王凯又在黑夜里步行了几公里后,打车来到了最近的温州市区,转天倒车返回了项目部。当“衣衫褴褛”的王凯走回项目部时,已经临近转天中午了。同事们听说了他的事迹后,纷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这个英雄,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2020年,肆虐的新冠疫情袭来,天津电建更多的90后,甚至95后年轻党员们接过了老一辈党员同志的“红色基因”,在抗疫一线挥洒着热血、演绎着属于他们的新时代“红色故事”。
上一个:返回列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