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电 > 各地报道

华电西藏公司“站网带”协同机制 为高海拔绿色保供项目赋能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4-06-27 14:29:28

  本网讯 6月4日,濛濛细雨中,记者一行从华电西藏大古公司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曲折的爬坡行驶,终于来到海拔4700米的华电曲松罗布沙光伏电站。

  打开车门,看到记者因头疼、呼吸困难略显苍白的脸时,熊自强顾不上多说,立马将人领进服务站,抽出椅子、打开氧气、拿出药箱、倒好开水……一套动作已形成“肌肉记忆”。

  “这是微压氧舱。”熊自强是现场党员服务站站长、罗布沙光伏项目负责人,见记者对服务站的“大家伙”感到好奇,他主动介绍起来,罗布沙光伏电站位于高寒高海拔地区,施工条件比较恶劣,为高效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群众参工参建、健康保护、劳务工资、工程商务等问题,华电西藏大古公司党委在这里研究构建了“站网带”协同机制:“站”——打造海拔高、站位高、境界高、追求高的“四高”特色党员服务站;“网”——通过网格化联络服务参建工人和地方群众;“带”——强化地方政府和企业党建联建纽带。

  “通过这一机制,推动了高海拔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与维护稳定、促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相结合,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以心换心,让务工人员“有枝可依”

  罗布沙光伏电站总装机85万千瓦,一期在建20万千瓦。作为西藏新能源开发的改革创新举措和西藏首个市场化大基地光伏项目,罗布沙项目克服重重困难于2023年12月开工建设。

  “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搞基建,身体能不能吃得消、工资能不能按时发放到位是务工人员最关心的两件事。”华电雅中新能源党支部书记代安忠告诉记者,从年初至今,项目累计进场1054人,累计退场526人,退场率近50%,施工现场人员稳定性特别差,坚持留下的人也要面临高寒缺氧等恶劣环境考验。

  用心倾听一线诉求后,华电西藏大古公司于2024年初建成投用了“四高”党员服务站。服务站严格按照“有专用房间、有微压氧舱和氧气瓶、有血压血氧检测设备、有高原药品、有热水热饮、有书报、有公示栏、有党员值班服务”的“八有”标准建设,明确“带动群众就业、保护群众健康、维护群众利益”3项服务内容。

  “服务站目前在站党员18名,由中国华电及参建各方党员组成,直接网格化服务现场及周边村落3000余名参工人员和群众。”代安忠告诉记者,3月份,2名刚进场的务工人员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反,参建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员白玛南木加发现后第一时间组织2人到服务站吸氧缓解高反症状,同时联系车辆及时将其转运。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服务站已成了平常事儿,服务站一天又一天地守护着参工群众的健康。

  藏族群众尼顿就曾因不清楚工资发放方式闹过误会。“4月初,我发现2个月没领到工资,一着急,就拨打了支书热线,没想到,很快就有了结果。”尼顿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罗布沙项目跟其他工地不同,直接转银行卡,不发现金。

  “通过口口相传,有事找服务站都快成了基建现场大部分人的口头禅。”代安忠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开展服务59次、帮扶群众就业36人,及时解决了参工人员及地方群众务工、民工工资发放、健康保护等“急盼愁盼”问题。

  以技提薪,让农牧民“有里有面”

  在罗布沙项目超千人的施工群体中,“技高者多得”现象屡见不鲜。“多得”不仅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收入上,更体现在打通技能人才成长的阶梯和赛道上。

  该项目部发挥企业作业资源丰富、岗位需求量大的特点,助力更多本地农牧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施工过程中开展当地牧民或周边藏民现场老带新“传帮带”活动,通过开展现场培训,做到一个项目既能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提高收入,也能做到技能传授。

  “四高”党员服务站还积极对接曲松县人社局,组织开展了第一批30名光伏组件安装工培训,该批次安装工掌握技能后,每天比现场平均水平多挣100元左右。

  “地方群众务工人员光伏组件安装技能提高了,后面还可以参加其他光伏电站建设工作,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熊自强认为,“以技提薪”,不是只为参建人员谋利益的“单行线”,而是促进了地方群众务工人员与华电西藏大古公司共谋发展的“双向奔赴”。“而且,现场施工材料及机械等我们基本使用本地物资,在保障工程安全、质量及进度的同时,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赚。”

  通过及时对接摸排,有序组织项目周边群众参工参建,2023年罗布沙项目开工以来,先后带动当地群众增收500余万元,2024年项目建设期间还将吸收当地群众用工约3000余人次,带动群众增收600余万元。

  以智筑新,让“零阻工”有例可循

  为最大限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服务站党员们自发研制了“数字党员服务站”管理系统,突出政治引领、便民服务、协商议事、提升技能等内容,开发数字服务公开、地企党建联建、“网格化”服务支书热线等功能版块,特别是针对参工群众,将项目概况、建设进度、工作安排、民工工资发放等情况实时进行展示,并提供数据查询服务,让参工群众对各项工作一目了然。同时,华电西藏大古公司还能通过该系统督办各项工作的进展,告别拖延。

  “得益于‘站网带’协同机制,罗布沙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未发生影响工程进度的阻工等不稳定事件,整体保持了‘问题不出场、矛盾不下山’的良好效果。”熊自强说。

  “‘站网带’协同机制是一项系统谋划,对于妥善解决新能源项目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群众参工、劳务工资、商务纠纷等问题,保障项目和谐稳定建设,促进项目所在地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具有积极的指导、推动作用。”在华电西藏大古公司党委书记董伟看来,做好基层各项工作,就要畅通心路,勇走辛路,闯出新路。

  “四高”党员服务站建成投运5个多月以来,华电曲松罗布沙项目通过党员服务“站网带”机制,妥善处理好开发中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工资等问题59件、带动群众参工13000余工日、民工因健康问题离岗率下降6%、有效管控了民工上访、商务纠纷等项目管理难题,架起了党群“连心桥”,让党员离群众更近了。

  能源电力稳定运行惠及千家万户,近年来,中国华电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为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力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