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利用AI算法,24小时全天候监控;在营业厅,智慧班组自动跟踪故障工单处理,实现超时短信预警;在供电服务中心,云平台报表应用将表单“四合一”,一张表“搞定”光伏结算……广东电网公司运用智能科技,在生产、运维、营销等领域,打通基层减负的“最后一公里”。
有形加无形 打响减负组合拳
11月4日,首个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广东电网云浮500千伏卧龙变电站开始“上班”。只需预先设定好巡检点和巡检路线,在主控室一键下达巡检任务,内置AI算法的机器人就开始自动检测线路,读取设备数据,让24小时无人化监控成为可能。
在广东电网,除了肉眼可视的实体机器人,“隐形机器人”也渐成减负“主力”,以无形之手整治“文山会海”。
“过往核对用户资料要40分钟,现在基层人员只需花10到15分钟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负担。”佛山禅城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专责林程告诉记者,该局自主研发的光伏报表应用上线以后,将原来结算与补贴发放所需的电费结算单、电量结算单、补贴电量单、补贴电费单等整合在一张表格上,实现光伏结算表单“四合一”。
打破工种壁垒 激发减负“雁群效应”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减负不能唱“独角戏”,将分散的工种“孤岛”打通,有利于提高不同岗位的业务协同度,产生“1+1>2”的“雁群效应”。近日,佛山供电局历时两年打造的南方电网首套输电智能运维驾驶舱上线。
“智能驾驶舱自身作为运维中心,涵盖机器人巡检、状态监测预警、图像识别、物联网等10余项智能技术,将生产运行和设备维护、检修合二为一。”项目负责人曾懿辉介绍道,智能驾驶舱打通了运维之间的屏障,改变了常规运维模式,提升了运维效率。
以往运维人员想要发现线路架空部分零件问题,需要上塔近距离观察或者利用无人机定点巡查。现在具有智能识别功能的驾驶舱,便成为输电运维者的火眼金睛,其部件缺陷识别准确率可达80%,目前已对2935千米线路进行试点识别,共发现454处问题,弥补人工统计192处,既减轻工作难度,又能更精确地发现线路“小毛病”。
佛山供电局线路五班作业员徐振磊赞叹道:“智能驾驶舱的落地,使人员工作业量减半,也减少了作业风险,设备状态一目了然。”
减负不减质 聚焦核心主业
为基层减负,不仅要把员工从日常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更要激励他们担当作为,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针对基层负担做“减法”,换取资源配置优化的“加法”乃至“乘法”。
故障工单处理时效性要求强、重复率高,一度让汕尾供电局服务调度班的克启贤不胜其烦。去年8月起,由软件机器人组成的智慧班组逐渐取代人工值守,“原来需要4个班次,每班次2至3人进行24小时人工监控,现在仅需1个机器人就能完成得又快又好。”在克启贤看来,智慧班组不仅充当“减压阀”,还让他得以从繁琐、枯燥的工作中抽身,投入客户诉求等重点问题的分析。2018年,该局客户满意度升幅全省最高,客户投诉量锐减逾六成,这些都是减负后修炼“内功”的结果。
据悉,广东电网将进一步深化营销、运行、检修等跨专业资源、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融合,延伸基层减负的边界,实现基层工作提质增效。(朱盈 孔德淇 刘思雨 刘安琪 王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