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在莆田10千伏昆仑线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一根预制好的“高压上引线”通过国网莆田供电公司施工人员的吊装定位、绑扎固定后,仅用不到半个小时就组装到位。当天,该工程12根“高压上引线”全面组装完成。
以往,施工人员要按工程所需的“高压上引线”尺寸,现场进行裁剪、剥皮、端子压接、折弯处理、瓷瓶绑扎等工序,制作“高压上引线”,还需安装附件,并与开关、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等电气设备相连接。整个过程需要1个多小时,不仅工作效率低,且手工工艺制作的质量稳定性难以保证。现在,通过工厂化预制模式,借助导线折弯机、导线组装平台、绝缘导线剥皮机、端子压接机等装备,制作出的成品统一标准。工厂化预制好的“高压上引线”运到现场能够很快完成组装,提升了工程施工效率。
目前,国网莆田供电公司所有配电变台工程均已开展成套化柱上变压器高压引线和接地引线的工厂化预制,所有施工队伍均按预制组装方案推广应用。
工厂预制化是国网福建电力落实国网公司配网工程施工转型升级三年行动的举措之一。
2022年以来,国网福建电力围绕“强管理、育队伍、转模式、赋智能”四个方面,坚持目标导向、科学精准施策,深入开展配网工程施工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持续提升配网工程建设现代化水平。
国网福建电力加快构建现代设备管理体系,以“高效、优质、可靠、文明”为导向,不断探索在配网施工中应用机械化设备、工厂预制化装配技术,形成“机械代人、模块装配、能带不停、环境友好”的现代化施工作业模式,推进作业方式向现代化转型升级,实现工厂施工替代现场施工、杆下作业替代杆上作业、预装配替代现场装配、工具施工替代徒手施工,提升配网工程现场作业效率、工艺标准和安全管理水平。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提升,对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的管控要求也越来越高。工厂化预制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潮流。
国网福建电力按照“能在车间做的不在现场做、能在地面做的不在高空做、能够提前做的不在施工现场做”的思路,组建工厂化预制车间,试点建设“预制、装配、调试(试验)、仓储”等一体化车间,加快推进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提升配网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效率。目前,国网福建电力在全省已建成工厂化预制(调试)中心45个;建成柱上变台、柱上断路器等电气安装场景,实现引线制作等9类预制模块应用率达100%;建成环网箱基础、箱变基础等2类土建施工场景,实现新建工程预制模块应用率达50%;建成电缆井、电缆管、电缆沟等3类土建施工场景,预制模块做到应用尽用。
在推动预制装配技术在配网工程建设领域进行规模化应用的同时,国网福建电力结合实际,推进配网工程施工机械化、数字化等技术应用,提升配网施工作业的质效和安全系数。
11月20日,在福州晋安区鼓山镇10千伏三环线迁改施工现场,随着一根引线绳被无人机缓缓带起,国网福州供电公司10千伏配电线路采用无人机放线作业正式开始。15分钟后,施工人员顺利完成了该工程跨越河流以及建筑物的牵引绳放线施工,作业效率大大提升。
在该线路改造工程中,施工人员还使用配网机械化施工一体机挖掘杆洞并立杆,实现了配网立杆的机械化作业。
传统的立杆作业主要依靠人工与起重机相结合或纯人工挖洞、立杆的方式进行,施工效率低、危险系数较高。应用挖洞立杆一体机可高效完成电杆组立的全部施工工序,提升施工作业效率,降低作业风险。
“只要一人一机就可以完成挖洞、运杆、立杆等全流程作业,原本需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现在不到40分钟就可以将一根15米长、2吨重的电杆立好,大大提升施工效率。”现场施工负责人王兆麟说道。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首,山区电力线路建设存在山高、路险等特点。
为此,国网福建电力大力推进施工机械化转型,编制《配网机械化施工装备配置标准》,针对部分工程跨越深山密林、导线架线难度高的情况,引入无人机辅助牵引放线作业、推广应用载重无人机运送塔材,提高跨越山谷、公路、河道等大档距架空线路敷设效率;推广挖洞立杆一体机、多功能作业车、电动叉车等新型作业机械在基础开挖、杆塔组立等施工场景上的应用,实现非特殊作业环境下立杆架线、电缆敷设、基础组装、设备安装机械化作业率100%;结合福建地域特点,开展山区施工机械小型化研制,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推进适应福建山区环境特点的机械装备研发、推广应用,拓展机械化作业范围,持续推进机械化施工手段创新升级。
今年以来,国网福建电力全省共补强随车吊、高空作业车等大型机械化装备251辆,按照配网施工30项机械化装备配置标准累计配置装备6532件,同比提升101.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