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省网新闻

青海:开拓电网智慧运行新“航道”

金台资讯发布时间:2024-08-02 11:07:30

  行走在青藏高原,你能看到:蓝天、雪山、草甸、湖泊、戈壁……以及随着山脉走势铺展开来的风机和草原戈壁上的光伏海洋。

青海电网沿着山脉延伸开来。王国栋 摄

  正是在这种生态背景下,高原的风与光通过科学技术转换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清洁能源。一座座山间的巨型铁塔、一根根空中银丝将这一“血脉”布满高原山川河流,又将这一“血脉”送往祖国广袤大地。

  青海的自然景致是壮丽的,青海能源发展路径是广阔的。以此为景拍摄定格,图片放大后你会发现,座座铁塔、根根银丝中藏着一个个在高原挑战新高度的高原电网“蜘蛛侠”——电网运维人员,他们为了祖国能源发展日复一日地在超高处“铤而走险”。

  “往昔攀爬铁塔进行带电作业,既费力又充满极高风险。在高原几十米高的铁塔,光是攀爬上去就已令人疲惫不堪,更别提在33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上带电作业,心理压力极大。”国网超高压公司运维人员朱俊玉说。

  如今,随着无人机和机械化辅助工具的引入,作业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网青海电力结合高原电网运维特性,以深化无人机多场景应用为抓手,推进运维模式数字化转型,实现无人机巡检智能化、作业多样化、业务精细化,以数字化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让电网更智能更安全。

  在青海,高山间、河流处,空中“哨兵”正在逐步开拓电网智慧运行的新“航道”。

  线路巡检智能化

  7月22日,在青海电网330千伏公官III线作业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操控无人机开展挂拆接地线工作。随着起飞指令的下达,一台M300多旋翼无人机精准地将带有导引绳的挂接装置卡在导线上,随后配合地面工作人员将接地线从地面传递至空中,与挂接装置连接锁紧,完成接地线挂接作业。

  整个过程用时25分钟,相比传统验电、接地方式,不需要人员登塔作业,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当然,你以为这就是无人机作业的全部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进入夏季,草木旺盛。黄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随处可见参天大树,由于“极力伸长”的树枝容易触及带电线路,引发故障跳闸。为此,排查清理树障成为当地供电公司开展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树枝,排查起来,费人费时费力,工作量极大。“以往传统运维模式下,树障巡查需要巡线人员携带仪器实地测量检查,误差大、效率低、工作强度高。”国网黄化供电公司运检部输电室主管刘明亮说,通过无人机巡检作业,可以精准、高效掌握树线距离,有效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5月以来,国网黄化供电公司输电运维人员持续利用无人机开展线路巡视巡查,完成辖区范围32条110千伏线路、23条35千伏线路巡查工作,巡查线路长度356公里,发现并消除树障隐患16处,可谓高效便捷。

  不仅如此,入夏以来,针对省内多地降雨频繁的情况,国网青海电力针对重点区域输电线路和基础电力设施组织开展新一轮隐患排查,全力保障汛期电网安全。在这次大范围巡检工作中,累计出动无人机220台次,代替人工巡线660公里,节约人力60%。

  国网青海电力设备处处长王晓峰介绍:“国网青海电力自2020年起,重点部署以无人机应用为重要抓手的现代化输电运维体系建设,加强装备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无人机自主巡检规模化应用和缺陷识别智能化提升工作,构建起了输电线路‘人巡+机巡’的运维作业方式,有效提升了工作质效。”

  目前,借助无人机激光扫描、自主识别等新技术,已完成对省内166条重点输电线路通道三维建模工作,可精准掌握线路通道内导线弧垂、跨越物树线距离等信息,为输电线路精益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据统计,国网青海电力已配置无人机645台,培养专业无人机飞手304名,可应用无人机对省内276条线路开展差异化巡检,飞行区域覆盖110千伏及以上线路21000余公里。

  今天,青海的高原崇山间,一架架起飞的无人机如高原雄鹰般为高原智慧电网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运维作业多样化

  让人意想不到,小小无人机在高原电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智慧电网的“好帮手”。

  人机协同查验核收,让工程投产验收无死角,确保电网工程无缺陷投产;应急救援高效勘察,为应急抢修和故障处置打好前站,推动抢险应急效率提升……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国网青海电力不断拓展“无人机+”场景应用多样化,重点针对森林草原防火、春夏季树障、防外力破坏、恶劣天气等场景开展自主巡检,为电网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5月22日,国网超高压公司运维人员借助无人机对750千伏拉宁线开展绝缘子污秽等级检测,所应用的正是由国网青海电力于2021年6月开发的,国内首套“无人机+光谱图像分析”绝缘子污秽检测系统。

  “该系统将无人机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和高光谱图像技术置信度高、可视化的优势有机融合,应用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等技术,有效降低环境光线、采集角度等因素干扰,实现绝缘子污秽快速、无损、非接触式检测,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下人工登塔取样检测,耗时较长且存在安全风险的难题。”国网超高压公司无人机飞手李文彬介绍,目前,该系统已推广应用于青海、江苏、内蒙古等地,实现成果销售收入807万元。

  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青海省内输电线路分布范围广,从黄河谷地到高原山区,既有农耕区、牧区,也有林区、山区,海拔落差大,带电作业要求高。国网青海电力采用无人机和自动升降机配合的“双机法”带电作业方法,有效提升了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系数和作业效率。

  不仅如此,无人机在配网基础数据采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维人员利用无人机GPS系统准确定位杆塔、电力设备等坐标位置,快速生成全景图像,并自动回传至无人机管控系统,为工程规划、技术降损、故障处理等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了配网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

  应急处置精细化

  “经无人机巡视确认,搭挂风筝线已全部清除,无运行隐患。”6月6日,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开展高考重点线路巡视时,发现并处置了35千伏优宁线12号塔身约8米高位置上的一处异物搭挂。

  近年来,国网青海电力大力推动无人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用,将无人机应用纳入系统应急协同体系,提升人员队伍“人机协作”应急处置能力,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每年冬春季节,降雪冻雨容易导致输电线路覆冰,超重覆冰可能导致输电线路和铁塔损毁、供电中断。国网青海电力每年都会组织运维人员开展输电线路覆冰处置应急演练,其中无人机辅助人工作业是演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工上塔除冰无法精确消除导线上的冰雪,而且在严寒天气影响下,塔上覆冰严重,人员登塔风险很大,采用无人机辅助作业,除冰和抛绳的位置可以更精确、更迅速。”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专责罗龙介绍。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国网青海电力利用无人机快速发现、及时掌握震区电网环境情况,将现场勘察获取的高分辨率的图像信息,实时传送到电网应急指挥中心,为第一时间制订部署有效抢修方案,加快抢修复电提供了坚实支撑,也充分体现了国网青海电力应用无人机应对突发灾害的响应能力及精准作业能力。

  此外,无人机技术还应用于青海电网电力设施防汛管理、巡检管理、电网建设和维护以及人员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对电力设施风险和故障情况有效预警和快速响应,提升电网运维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

  今年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利用无人机开展输电线路防外破特巡126次,实现辖区内外力破坏隐患点全覆盖,用无感作业实现客户无忧用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电力支撑。

  智慧改变生活,数字助推发展。今天的电力作业已从“个人技能”迈向“智能化”人机协同发展,这一转变不仅巩固了电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更为青海绿电通道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能源发展更加安全、可靠、高效。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