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省网新闻

乌镇姑嫂饼走进千万家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12-30 00:00:00

  12月28日傍晚,乌镇子夜路的泰丰斋里,一位老人在灯光下整理着窗花,说要为店铺打扮一番,喜迎元旦。老人一头黑发间偶有白发,说话语速稍快、底气十足。

  这位老人名叫徐立巧,出生于1951年。她上过学、下过田、从过医、创过业,扛起了老字号,如今又当起了“新农人”……谈起与乌镇的缘分,徐立巧说:“我在上海出生,作为知青下乡来到了乌镇北庄村。之后我便喜欢上了这里,在这里结婚生子了。”

  这几句话里,有她这些年带着乌镇传统名点姑嫂饼走过的创业之路。

  小酥饼产自电气化流水线

  “姑嫂一条心,巧做小酥饼,白糖加椒盐,又糯又香甜。”这首民谣中的“小酥饼”就是姑嫂饼。据《乌青镇志》记载,姑嫂饼是浙江桐乡市乌镇的传统名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995年,44岁的徐立巧成立了乌镇泰丰斋旅游工艺品食品公司,传承发展姑嫂饼就此成了她的事业。

  2000年,乌镇开发旅游业,许多商铺对外招租。大部分人还持观望态度时,徐立巧没有任何犹豫,让泰丰斋在乌镇东栅景区安了家,把姑嫂饼带到了大众面前。

  “刚开始街上真的冷清,一天开不了一单是家常便饭。”在徐立巧的回忆中,卖不出去的姑嫂饼、头顶的一盏孤灯陪伴了她无数个日夜。

  同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此后,乌镇旅游开始蓬勃发展。当年,东栅景区的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姑嫂饼也逐渐成了炙手可热的乌镇旅游纪念品。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本来是带回去的特产,想着送礼体面,可这些‘粉渣渣’让我情何以堪……”“还没带到家,饼就碎了,都没心情吃了。”许多游客反馈传统工艺制成的姑嫂饼不便携带还易碎。

  2005年,姑嫂饼的销售量从顶峰迅速下滑之际,徐立巧当机立断:“那就改!用机器生产代替传统手工制作!”徐立巧找到了当时的乌镇供电所施工班班长顾培生。对徐立巧担心的机器生产用电问题,顾培生只说了句:“没问题!”

  那时,徐立巧的工厂位置偏僻,用电量小,仅靠几根线路从附近工厂的供电线路上接了电。顾培生与班组人员勘查现场后,根据工厂计划引入的设备和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制订了供电方案。一个星期后,工厂门口立起了电杆,新的变压器也就位了。看到电气化流水线上生产的第一批姑嫂饼时,徐立巧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如今,泰丰斋的姑嫂饼走进了上海豫园、东方明珠塔、杭州银泰商城等景区、商场, 泰丰斋也入选“浙江老字号”。

  发展成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

  2015年,徐立巧叫回了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和女儿,成立了姑嫂饼电商销售团队。泰丰斋的网店开张不久,销量不断上涨。徐立巧又和团队开始研发姑嫂饼代餐饼干等新产品。

  姑嫂饼电商销售正红火时,2015年9月份,徐立巧发现用电跟不上了。她再一次打电话给当时已是乌镇供电所副所长的顾培生。徐立巧打完电话没几分钟,乌镇供电所的员工就到了工厂。勘查后,供电员工们发现生产车间扩建,新添了不少电气化设备,用电量翻了一番有余,便帮助徐立巧申请了办理变压器增容业务。

  为了保障工厂生产可靠用电,桐乡市供电公司采用不停电作业与停电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将增容过程的停电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增容当天,看着供电员工在高空“施展功夫”,徐立巧感叹道:“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也是在这一年,桐乡市供电公司启动了乌镇电网“三年提升”行动,在乌镇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20千伏联络站1座,镇区主干道高压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全部落地改造,低压老旧裸导线换新,改成更美观、绝缘性更高的集束导线……经过改造,乌镇的供电可靠性达到了99.999%。泰丰斋也在可靠供电的保障下,成了乌镇第一批完成绿色节能改造的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之一。

  2020年,泰丰斋烹饪、采暖等方面都用上了电,还在生产厂区安装了能效监测和智能厨房操控设备。“改造后,我们一个月能节约两万多块的用能成本。乌镇供电所的员工经常来我们全电厨房检查用电安全,我们发展更有底气了。”徐立巧说。

  今年12月8日,乌镇供电所的员工将一份新的电力用能分析报告送到了徐立巧手中,为泰丰斋下阶段的设备改造提供参考。今年,桐乡市供电公司全面推进“供电+能效服务”,以政企联动的方式实现了企业水、电、气等能源数据可视化、可量化分析,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全面的综合用能服务,帮助企业科学节能降耗。

  回村带动乡亲们干起新项目

  如今,每次走在北庄村的农田边,徐立巧就仿佛回到了19岁那年——她作为知青来到这里,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回到这里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希望在自己还干得动的时候为村里做点事情,让乡亲们越过越好。”2019年,徐立巧投资了位于北庄村的乌镇嘉年华田园综合体项目。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给了徐立巧当头一棒。发展旅游业以来,乌镇从未如此冷清。到了丰收季节,北庄村种植的4000斤木耳无人问津。时间仿佛回到徐立巧创业之初,她望着头顶的灯,想到那句“有光就有希望”。

  依托北庄村“非遗匠人村”的资源优势,徐立巧重新规划项目发展:在村里建设一些电气化大棚,种植高质量农作物;划分一部分区域饲养动物,让游客体验喂养的乐趣;还有一部分土地用来出租,让热爱田园生活的游客享受“种田自由”。

  2020年,桐乡市供电公司为北庄村配置了“电管家”,为农场提供专业用电咨询和技术指导,又在村里建成了全省首个农村智能物联台区,实现用电故障自动分析处理。

  现在的北庄村,一块块光伏板在屋顶熠熠生辉,充电桩前停着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全景智慧用电服务平台实时监测分析用电情况,确保乡村发展可靠用电。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