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企业风采

苍山洱海添新彩

南方电网报发布时间:2022-11-22 00:00:00

  大理城区供电局挖色供电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到挖色藻水分离厂开展用电检查。

  大理城区供电局喜洲供电所工作人员正在与蓝藻治理人员了解治藻过程中的用电需求。

  大理城区供电局双廊供电所工作人员为酒店、客栈用户提供用电安全检查。

 

  背靠苍山、面朝洱海,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白族传统村落古生村风景秀美如画。

  这段日子,村民李德昌每周三吃完晚饭,就赶到不远处的科技小院等着听讲。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福锁创建的科技小院最近跟大家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想干的事吗?”张福锁的话让很多村民会心一笑,现场气氛热烈起来。

  “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谈到的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我印象深刻。从我切身的体会来说,这十年来的喜人变化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李德昌说。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古生村调研,称赞古生村“让人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记得住乡愁”,并在洱海边留影“立此存照”,叮嘱干部群众一定要保护好洱海。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云南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大理州坚持以洱海高水平保护统揽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开启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根本性转变。

  记得住乡愁:

  从喧闹到静美,一座古村落的生态蝶变

  乡愁是中国人对故土山水人文的悠长眷恋。七年时光飞逝,曾经因污染而黯然失色的高原明珠洱海,再次成为无数人的诗与远方。古生村,也发生了蝶变。

  古生村是一个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白族传统古村落,民居沿洱海而建,从南至北蜿蜒展开。

  走在村间的青石板道路上,街巷干净整洁,民居青瓦白墙,流水穿村而过,安静而闲适。

  再往村子深处走,村中心有300多年树龄的大青树,有建于明代的福海寺、凤鸣桥,清代的古戏台、龙王庙等文物古迹,到处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一派千年古村的风貌。饱经沧桑的古戏台依偎在枝繁叶茂的大青树旁,仿佛有人穿越时空在吟唱。

  细雨已停,经过雨水的冲洗,脚下的石板路显得越发朴素洁净。村里的老人倚在古树的石阶旁三三两两地聊着天。在这里,时光可以变得很慢。

  “这里好像都没什么变化嘛,仿佛从来没有被外界打扰过。”面对记者的感慨,一旁的老人眯着眼睛答道,“不是没有变化,是终于又慢慢回到了开始的模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并提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当地村民杨立基向记者介绍说,在2014年以前,村子里可不是眼前的这幅景象,各种违章建筑拔地而起,通信、电力线路也像蜘蛛网一样,缠在电杆上。

  近年来,当地政府在突出白族民居特色的基础上,按照保护古建、改造已建、引导在建、控制未建、拆除乱建的原则对民居进行了整治,对村内的文物古迹也实施了修旧如旧,甚至一些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细节都非常注意保持古风。

  在街道的转角处,记者看到一台古色古香的木质外观箱式变压器掩映在红花绿叶当中,自成一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负责古生村供电的大理城区供电局喜洲供电所供电安全员杨昆利介绍说:“古生村10千伏电缆和400伏主干线路全部实现电缆改造入地,街道上的‘蜘蛛网’没有了。台式变压器全部改为景观箱式变压器,我们把原来的四台变压器改为三台,容量则从480千伏安提升到1730千伏安。供电可靠了,分支箱代替了电杆,线路绝缘化,村容村貌得到美化!”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从围湖到爱湖,保护进入新时代

  “苍洱毓秀”——李德昌把苍山洱海间的万种风情写在了自家小院的外墙上。

  他的小院坐落在洱海之滨的古生村。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个小院,和乡亲们在院子里拉起了家常。

  “总书记在洱海边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我们一定不能辜负总书记的期望。”李德昌心里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域内人口不断增长、旅游业飞速发展,洱海流域污染负荷快速增加。洱海的污染物数量增加了50%,蓝藻与赤潮交替出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015年,洱海开启保护与治理的攻坚战,环湖截污、湿地修复、治理过度开发等行动相继展开。

  古生村的蝶变是洱海治理的缩影,原来的沼泽地建成了湿地公园,被农田、客栈侵占的湖滨岸线修复为水体净化、生态复苏的自然湖滨岸带。以前以打鱼、养鱼为生的李德昌既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他退鱼塘、卖渔船。“只要有时间,我就过来帮忙,打扫滩地上的生活垃圾,打捞近岸的死亡水生植物和水藻。”记者在洱海生态廊道偶遇李德昌,他说,洱海水质好了,才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作为洱海治理的关键举措,环湖截污治污工程建设了百余公里的环湖管道、截污渠以及12座污水处理厂、30座村落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需要24小时不间断供电。”挖色藻水分离厂负责人张玉奎很感激大理供电局对工程建设的支持,无论是施工过程中与供电局沟通协调停电计划,还是加装变压器等用电设备,供电人员都第一时间上门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目前,污水处理厂全部采用了双电源的10千伏专用线,实现‘手拉手’供电。”双廊供电所供电服务班副班长李劲松说。大理城区供电局计划生产部电网规划专责杨建灵告诉记者,如今洱海的游轮都换成了纯电动的,环洱海也实现乡镇充电桩100%全覆盖。作为土生土长的大理人,感觉洱海在保护中进入了新时代。

  “七年了,不光是我家的生活更好了,村里实施了电路改造、污水处理后,也变得更漂亮了。我们一定会保护好洱海,今后的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火,盼望着总书记再来我家做客!”在洱海边,李德昌很有信心地说道。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到“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说:“眼见着洱海一天天清澈起来,就越来越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绿色发展,是最大的民生福祉。”

  2018年6月,污水处理厂、洱海生态廊道相继建成,经过一系列治理举措,如今,洱海水质达到近年最好水平,被誉为“水质风向标”的海菜花重新在洱海连片开放。

  11月的云南大理,秋日暖阳。走在洱海生态廊道上,远观苍山云卷云舒,近看洱海碧波荡漾,怡然自得地享受惬意的慢生活。一对对情侣,邀苍山为盟,以洱海为誓,苍山洱海和它的柔软时光更加让人羡慕和留恋。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陈克迁 赖增鹏 通讯员 沙子键 李灿斌

  (本版图片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赖增鹏)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