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19时,吉林通化供电公司马骏创新工作室里有一个身影仍在忙碌。他盯着手中的工具,不时记录着……他就是马骏,下班后在工作室里钻研创新是他工作的常态。
马骏于1995年参加工作,27年来,他逐渐成长为通化供电公司创新研发的“领头羊”,主导研发了12项大型科技成果,7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带电作业的行家里手
刚参加工作时,马骏被分配到了当时的通化电业局带电作业班。
1996年初秋的一天,66千伏江南变电站隔离开关瓷柱断裂,带电的导线在空中随风摆动,随时可能发生接地、短路等故障。接到任务后,带电作业班赶到现场。马骏在班长任刚毅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第一次带电作业。作业结束后,脱下厚重的屏蔽服,里面的衣服早已经被汗水浸透,但马骏却喜欢上了高空中带电作业。
马骏所在的带电作业班,负责通化地区42座变电站和89条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这些年,马骏参加带电作业超过2000次,逐渐成为了带电作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带电作业对作业程序要求特别严格,先后顺序不可以弄错。在作业过程中,我们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拧螺丝的幅度都要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与带电导线和铁塔的距离必须在安全范围内,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随着带电作业次数的增多,马骏的感触越来越深刻。
成为创新创效达人
马骏的创新之路要从1997年说起。当时的66千伏水浑南、北线还是伪满时期建设的线路,绝缘子老化严重。带电作业班计划更换已经运行了50多年的绝缘子,却受限于没有称手的工具。
善于琢磨的马骏不甘心就这样被困难牵着鼻子走,萌生了“能不能自己造一套工具”的想法。他说干就干,去现场一待就是好几天。那时候,用于加工制作的工具较少,他就在泡沫板上画出工具的样子,然后用小刀一点一点刻出模型,再按照模型加工制作工具。用马骏同事的话来说,他每天就跟“着了魔”一样,吃饭、睡觉都在想着制作工具,有时睡到半夜醒了就继续琢磨。
没过几天,马骏拿着一套自己制作的工具来到班组。在大家将信将疑的目光中,他制作的工具通过了现场验收。马骏研究出的这套“更换H型老式铁塔及双回线路铁塔绝缘子卡具”,成功解决了更换H型老式铁塔及双回线路铁塔绝缘子的难题。后来,该工具应用于66千伏水浑南、北线50个老旧绝缘子的更换,减少停电次数5次。
尝到甜头的马骏,从此在工作中一门心思钻研技术创新。这些年,在通化供电公司的支持下,马骏带领同事研发、改良的多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009年,“220千伏SZ型双回直线塔带电更换悬垂绝缘子吊线卡具和吊线方式”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14年,“输电线可调试软梯头”“66~220千伏尖头横担通用型吊线卡具”分别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15年,“一种R销绝缘子绝缘杆用取销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18年,“带断、接引消弧滑车”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19年,“基于十字轴万向节结构的输电线路双分裂同相导线间隔棒”“66千伏内楔型耐张快速线夹卡具”分别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带动身边同事钻研创新
“刚开始只觉得他是碰巧弄出个工具,没想到的是,他接二连三发明了很多实用工具。在他的带动下,现在我们中心的很多老师傅和年轻人都跟着当起了‘研究员。’”通化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班长任钢毅说。
2013年,通化供电公司成立了“马骏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广泛吸纳业务骨干和创新能手。马骏带领大家钻研创新,提升技能,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队伍。
马骏带领的输电运检中心质量管理小组从2017年起,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2020年,“马骏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吉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在马骏的带动下,从2017年到2021年,通化供电公司员工成立质量管理小组213个,申报相关课题242项,40项质量管理成果获省公司级及以上级别奖项。2021年,该公司“电气试验”质量管理小组的成果“降低变压器测温装置异常发生次数”,在第46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上荣获金奖。
这些年,马骏坚持钻研创新,并带动越来越多同事投入其中。在马骏看来,无论是开展带电作业,还是在工作室里创新研发,只要肯付出,就会有收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