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电网建设

【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青海海南750千伏变电站工程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3-02-23 15:19:16  作者:孙禹晨

  工程小档案

  ●工程名称 青海海南750千伏变电站工程

  ●建设时间 2018年12月4日开工,2020年6月20日投产

  ●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800千伏青豫特高压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与±800千伏青南换流站同址建设,新建2组单台容量为210万千伏安的主变压器。

  ●工程亮点 该工程750千伏GIS长度755米,共30个间隔、11个串、2350个单元,是目前全球最长的户内GIS组合电器。施工单位践行绿色建造理念,克服大风沙地区安装洁净度控制难、GIS安装精度要求高等难题,实现电网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2月8日,在青海海南750千伏变电站内,运维人员开展应对强降雪天气特巡,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截至2月22日,该站已安全运行978天。

  海南750千伏变电站工程建设者以“匠心建设精品工程”为理念,克服工程所在地塔拉滩复杂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研发电网信息模型(GIM)技术打造智慧工地,创新完成全球最长户内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对接,高质量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工程投运后满足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需要,同时为海南光伏园区新能源电源接入和汇集提供并网接入条件。

  海南750千伏变电站与±800千伏青南换流站同址建设,工程施工交叉作业多。施工项目部成立技术攻关团队,探索智慧工地建设,通过数据建模制订施工方案,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依托BIM、GIM技术研究设计出基于GIM三维设计模型的变电站精细化施工管控平台,利用三维设计成果管控施工过程,通过BIM的预碰撞功能对施工现场的管道、电气桥架、管线开展碰撞测试,累计优化105处碰撞点,提高安装工艺质量;精益管控人、物、料的分配,在交叉作业频繁的施工现场模拟人员、吊车的路径,降低施工风险,节约施工时间。

  海南750千伏变电站站址所在地塔拉滩方圆数百里都是荒滩,在这里建设电网工程面临风沙大、昼夜温差大、有效施工周期短等挑战。工程难度最大的施工任务是安装全球最长的750千伏户内GIS组合电器,其总母线及分支母线总长8400米。由于工程所在地复杂的气候环境及全过程冬季施工,工程建设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施工人员针对风沙大这一难题,对传统的施工模式进行技术革新,采用“七级防尘+三项检测+一卡控制”技术,推行工厂化、无尘化安装,确保设备单元对接环境洁净度达到百万级;采用全站仪和激光投线仪边安装边测量,提升对接轴线安装精度,确保安装成型设备满足规范要求。

  针对冬季施工,施工人员创新使用干燥空气发生器,减少人员呵气、温差、湿度影响产生的凝露、凝霜,并使用工业暖风机为设备加温,在施工现场打造恒温、恒湿的施工环境。“GIS对接的攻坚期全部在冬季,时间紧、任务重,大家白天守现场,晚上优化方案,硬是挤出了宝贵的作业时间。”工程项目经理吴建平介绍。在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750千伏GIS的350个单元一次对接成功,耐压局放试验一次性通过。

  海南750千伏变电站施工所需的混凝土方量共6.65万立方米,其中仅750千伏户内GIS厂房土方量就达3.4万立方米,接地铜块2280块,设备预埋件6600块。根据工艺要求,接地铜块和设备预埋件的水平误差均要控制在2毫米之内。工程管理人员借鉴链式管理模式,建立相互关联、相互监督、相互校核的工艺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创新运用超长大体积砼技术,从混凝土温度控制、浇筑工艺等方面提升技术水平,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工程管理人员按照“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移交”的原则,编制绿色建造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围绕平面布局优化、扬尘污染措施等制订128条实施细则。施工人员对剩余物资、废旧物资及时分类回收,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基坑周边区域覆盖防尘网,并配合使用雾化炮减少工地扬尘。站内建筑物施工中采用建筑冲孔板围护,避免常规采用的塑料密目网老化产生的飘浮物。

  在工程建设中,施工项目部开展全员创新创效活动,解决了40余项“卡脖子”技术难题。该工程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奖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孙禹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