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我国自主研发首支±800千伏柔直穿墙套管投运,图为工作人员在昆柳龙直流工程现场进行安装。 李品 摄
顺利建成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以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创下19项世界第一;形成了153件专利、51项标准以及10余部专著,打造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自主研制的±800千伏柔性直流穿墙套管成功带电投运,有效解决了高端装备“卡脖子”难题……作为南方电网公司直流输电领域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超高压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依托,深度融合国内产学研力量,解决了国内电工产业链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科技创新组织新模式、打造“双链”协同攻关新机制、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新体系,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加快了我国直流输电关键核心技术重要策源地的打造。
构建科技创新组织新模式
实施“揭榜挂帅”新模式,超高压公司进一步科学合理细分技术攻关的子项,关键子项实施“项目选人”策略,实现子项与人才高度匹配。关键子项以“保攻关”为目标,通过点将方式遴选人才“挂帅”,授予挂帅人才团队组建权及考核权,充分保护积极性。非关键子项实施“人选项目”策略,以“育人才”为目标,打破科研任务承接资格限制,不问出身、只论实力,通过竞争方式选拔内部骨干技术人才“揭榜”,给青年科研人员“搭台”“压担”,让他们在重大项目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本领。
同时,打造“开放融合”创新生态。超高压公司以电网企业为主体建立企业、厂家、高校、科研机构研发人员专业技术优势互补机制,达到技术攻关需求“零延迟”响应支持。建立内外部科研平台共享机制,确保研发试验需求与科研平台高度匹配,实现“人才+平台”等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了内外部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
搭建“三层联动”组织架构方面,超高压公司吸收运用工程管理组织模式优秀经验,创新性构建了由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组成的新型组织架构,同步建立“日信息报送、周例会跟踪、月专题督促、季综合协调”的推进机制,确保三级人员围绕目标联动发力。
超高压公司修试中心高级技术专家邓军在分接开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中承担关键子项,牵头制定了国产分接开关技术路线,在攻关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揭榜挂帅’制,让有能力的团队和员工承担科技项目,选定高层级技术人员保障项目高质量实施。同时,在全公司范围内遴选技术人员组建了联合攻关团队,劲往一处使,推进项目的同时也培养后备技术人员,组织模式上内部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联动机制,外部打通了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攻关过程非常高效。”邓军说道。
打造“双链”协同攻关新机制
超高压公司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设备协同研发机制。按照“以我为主”的原则,该公司将“厂家生产什么,我们就用什么”转变为“我们需要什么,厂家就生产什么”,组织内部科研力量甄别提炼直流运维中积累的设备数据,将设备缺陷、技术难题等有关解决方案融入产品设计中,从源头打造高质量产品。以保障科技攻关质量为导向,实施研发全程督导模式。区别于只重点关注关键环节、只开展常规监造的做法,超高压公司研发团队深度参与设备制造、工艺控制等环节,解决攻关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将科研力量融入产品生产全过程。同时,针对攻关产品编制20余项定制化监造表单,建立了涵盖管理、工艺和检验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产品制造流程工艺升级。以发挥攻关成效为导向,促进研发成果工程应用。超高压公司始终把工程示范应用作为攻关成效的检验标准,通过建立设备运输安装、验收运维的工程应用全链条监控机制,保障设备运行可靠,确保设备“能用”;采用多方论证与数据验证相结合的检验机制,保证设备性能更优,确保设备“好用”,打通了攻关成果到工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用好我国装备制造产业链资源,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取得突破是一个难题。长期以来,我国电工产业链科技力量分散,难以有效集中优势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是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必由之路。”超高压公司创新部副总经理陈欢说。据介绍,今年6月11日,超高压公司牵头国内高校、制造企业研制的首支国产±800千伏柔直穿墙套管在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成功挂网运行,实现重大工程示范应用。该项目历时14个月,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化解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
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新体系
打造内外部人才高地方面,超高压公司实行“双峰并立”模式。该公司科学论证科研攻关需求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匹配度,通过兼职引进、柔性引智等方式构建高层次人才专家委员会;通过实施“超越2025”人才工程,为内部拔尖人才、领军人才、战略人才等量身定制科研攻关计划,打造多专业、多通道、多层次的内部人才库。与外部高层次人才团队签订项目责任与成果“共担共享”的双向约束协议,将外部科研能力“为我所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申报上实现“双赢”。与内部创新人才签订攻关责任书,强激励硬约束,按照四个等级实施“自主贡献率”等多维度考核评价。评为第一等级的专家在年度考核中直接评为优秀,评为第二、四等级的作为专家选聘入库、出库的触发条件,评为第三等级的将强制退出攻关团队。建立“重奖+保障”、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完成重大核心技术攻关并取得突出成果的团队,按比例实行重点激励。同时,配备科研助手,落实单列工资、出差标准等层级待遇,给予专家全方位、定制化的保障。对战略、领军专业技术专家通过“一任一签、每年核定”的方式实行“岗位薪酬+合约薪酬”制,打破岗级壁垒、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充分激发人才奋勇争先、愿挑重担。
超高压公司修试中心科研管理部经理韦晓星是柔直穿墙套管的核心攻关成员,超高压公司给予量身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团队支撑、工资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参与重点项目攻关成长为公司领军级专家,通过项目实施也增长了管理能力,作为技术型后备干部加以重点培养和使用。“公司制定的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体系打通了技术人才的发展通道,各项激励措施落到了实处,更多的技术人员愿意投入到重要科研攻关工作中,敢于挑重担,在推动了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韦晓星说道。 (李士杰 王剑坤 顾保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