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韩国市场调研机构 SNE Research 发布了 2024 全球一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数据,装机总量为 158.8GWh,同比增长 22%。
具体来看的话,我们会发现各个企业分化还是比较严重的,总体来看动力电池还是“中日韩三国的游戏”,但也开始分化了,日韩电池厂商份额收缩,中国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宁德时代+比亚迪就占了半壁江山,整体市场份额已经有近 70%。
欧美电动车市场放缓,韩系三巨头份额下降
2023 年一季度,韩系电池三巨头,即 LG 新能源、三星 SDI 和 SK On 的份额为 26.2%,今年一季度则只剩 23.5%,丢掉了 2.7 个百分点的份额。
其背后原因也不复杂,韩系三巨头的买家都是欧美车企,今年一季度以来,欧美电动车明显开始放缓,比如美国市场一季度电动车销量仅增长了 2.7%(整体增长 5%),略高于 26.8 万元,因此其份额也跌到了 7.1%,低于第四季度的 8.1% 和 2023 年全年的 7.6%。
欧洲情况也不太乐观,纯电动车一季度卖了约 33.3 万辆,同比增长仅 3.8%,纯电动车的份额从 13.9%下降到了 13%。
具体来看,韩系三家也有分化,LG 新能源仍是老大,但市场份额已经从 15.4%降到 13.6%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在美国的一些车上出事情了,比如雪佛兰 Bolt、捷豹 I-Pace 等;三星 SDI 一季度增长了 36.3%,市场份额从 4.7%增长到 5.3%;SK On 一季度装机量同比下滑了 8.2%,份额从 6.1%跌到 4.6%。
当然韩系电池企业还有其他问题,比如电池的前端材料还是比较依赖中国的,比如正极三元的前驱体,负极的石墨,还有电解液等,另外韩系电池企业目前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要远远落后于中国企业,过度押宝三元也让采用韩系电池的车企很难降本。
松下,被特斯拉业绩拖累
松下是唯一上榜的日系电池厂商,一季度装机量为 9.3kWh,同比下滑了 12.6%,市场份额从 8.2%跌到 5.8%,这跌幅确实非常吓人。
目前松下基本只供应特斯拉一家,而且主要是特斯拉在美国工厂生产的产品,包括 Model S/X,部分 Model 3/Y。
而特斯拉今年的业绩非常糟糕:2024 年一季度的交付量为 38.68 万辆,环比下滑 20.1%,同比下滑 8.5%,这是自 2020 年以来首次季度交付量同比下降,也是 2022 年四季度以来最差的交付量。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松下的 4680 电池进度太慢了!目前特斯拉自家的 4680 电池已经开始能够每周支持 1000 辆 Cybertruck 的需求了,而一辆 Cybertruck 差不多有 1366 节 4680 电池,意味着特斯拉的电池工厂一周至少能生产 136.6 万颗 4680 电池。
相比来说松下在美国生产 4680 电池的工厂预计下半年才能开始量产。
宁德时代,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季度宁德时代装机了 60.1kWh 的电池,同比增长 31.9%,这意味能装 60.1 万辆 100 度电池的纯电动车,还是非常恐怖的。从份额上来看,宁德时代一季度份额达到 37.9%,同比还增加了 2.9 个百分点。
在北京车展上,笔者对宁德时代的印象也是很深的,首先是在内场租了一个很好的位置,并且还会把专业的知识很通俗的讲解给车展上的人,“买车就选宁德时代电池”,宁德时代想要把这一理念传递给普通的 C 端消费者,尽管做的只是 B 端的生意,可见宁德的野心还是非常大的。
比亚迪,受一季度销量影响
一季度比亚迪电池的装机量为 22.7%,同比增长 11.9%,增长速度不及平均增速,因此市场份额也从 15.6%跌到了 14.3%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季度比亚迪的销量“不够亮眼”,一季度比亚迪卖了 62.63 万辆新车,同比上涨 13.44%,其中 3 月份就卖了 30.2 万辆,占比接近一半,毕竟“荣耀版”3 月份才开始大规模推。
从接下来来看,比亚迪的电池装机量将会大幅提升,首先比亚迪自家的销量在快速上升,4 月份销量 31.3 万辆,月均销量超过 30 万辆不成问题,二季度的销量超过 90 万辆问题不大,另外蔚来的乐道 L60 也即将上市,主力的 60 度磷酸铁锂电池就是用的比亚迪的,从长远来看,比亚迪电池的份额能达到 20%左右。
其他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就占了 50.6%的份额,但国内的其他电池厂商也非常努力,中创新航位列第 7,一季度装机量 6.3kWh,同比增长 22.2%,保持了 4%的份额。
亿纬锂能一季度装机量 3.6kWh,同比增长 54.7%,市场份额从 1.8%增加到 2.3%;国轩高科装机量 3.4kWh,同比增长 22.1%,保持了 2.1%的份额;蜂巢能源一季度装机 2.7kWh,同比增长 217.7%,份额从 0.7 增加到 1.7%。
另外“其他”类别的份额从 6.5%增加到了 8.4%,这些也不容忽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