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动汽车 > 新闻

新能源车市场“厮杀”缩影:供应链降本求存

每日经济新闻发布时间:2024-03-21 10:30:04  作者:董天意  苗诗雨

  “大家现在对成本,对产品迭代速度要求非常高。对主机厂是一种挑战,对我们这种(汽车产业)供应商来说也是一种挑战。”近日,京西集团中国区总裁江永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2024年开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速增长态势下,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油车、电车一家更比一家“卷”的态势,让汽车从高端车型到入门车型的价格纷纷下调。这也让汽车产业链的供应商难逃此次行业“厮杀”,面对着来自更低价、更高效产品的需求变化压力。

  纬湃科技首席执行官安朗日前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作为汽车供应商,在传统汽车领域,(订单到产品量产)这个过程常常需要三到四年。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这么长的准备时间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必须调整策略,通过加强供应商与主机厂的广泛合作才能满足需求。”

  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加速发展的浪潮中,燃油车时期供应链企业“闷声发大财”的日子已不在,如今多家全球巨头汽车供应商裁员、降本的消息频频传出,诸如博世、法雷奥、大陆集团等。

  与此同时,昔日来自欧美日韩的整车、技术进入中国的风向标也悄然变化,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趋势下,在中国建厂、加大中国区域投资、自中国输出技术等新变化正在发生。

当下,价格战压力下,不只新能源车企面对降本增效的压力,“焦虑”也快速传递至了供应链各企业。图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 视觉中国图

  供应链企业降本求存

  1995年,《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上曾出现了“中国的汽车市场,现在被称为‘世界上最后的最大的’市场。”的观点。而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2024年,这一观点在当今的汽车市场上似乎再度得到了映射。

  不过,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态势下,激烈的价格竞争随之而来,2024年以来,各大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开始新一轮的价格厮杀。

  在比亚迪率先打出“电比油低”的口号下,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上汽通用别克等一众车企跟进,自降幅2万元发展到部分品牌超10万元的优惠力度,降价态势愈演愈烈,快速席卷整个新能源车行业乃至燃油车市场。

  价格战的压力之下,不只车企面对降本增效的压力,“焦虑”也快速传递至了供应链各企业。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博世、法雷奥、大陆集团等零部件企业已经宣布裁员,原因多数表示为更好提升公司竞争力。

  诸如博世计划在三年内通过提前退休、冻结招新、缩减现有员工工作时间等方式在软件和电子部门裁员约1200人;采埃孚也透露未来将最多可能减少1.2万个工作岗位;法雷奥则也寻求降本空间,日前也宣布,正在合并生产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零部件的部门,因此或裁员。

  不过,降本增效在业内看来并非新鲜事。郑洁亮向记者表示:“降本增效对汽车工业而言是永恒的话题。中国(汽车市场)这几年卷得比较厉害,所以(降本增效)这个事情被放大了。”

  安朗也表示,这种价格压力和竞争在汽车产业是一直存在的。

  成本、预期双向施压

  若追溯汽车行业裁员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原因,与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不无关系。

  日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集成创新中心副主任、国科础石总裁薛云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在汽车基础软件的市场,软件的市场规模是越来越大的,尤其是在现在新车型开发过程中,软件所占据的实际成本也是在持续提升的。

  “2023年和2024年,我们计划推出超过70款新产品,准备量产的投入在短期内会带来成本的上升。”安朗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道。

  而在企业成本研发不断投入背后,全球电动化进程和预期却不如想象般稳步前行,担忧情绪弥漫开来。近期,包括通用、梅赛德斯-奔驰、福特等车企调整了相关电动化进程。

  不过,记者也留意到,即便组织架构有所调整,但整车企业乃至供应链聚焦电动化的决心并未发生变化。例如,梅赛德斯-奔驰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步骤推进电动化;博世相关人士近日也表示,博世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科技公司,正积极拥抱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

  对此,安朗也向记者表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的增长率达25%至30%,我们预计需求将进一步受到刺激和推动。从统计数字来看,新能源车将会有25%至30%的年增长量。我们还在朝着既定的电动化方向奔跑,我们的战略十分坚定。”

  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465万辆,同比增长35.4%,市场渗透率突破16%。

  而面对目前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压力,江永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产业链供应商在转型过程的节奏把控很重要。江永玮说道:“针对转型节奏,企业一是要保证现有的业务盈利,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其次保留原有传统产品的同时,为下一代产品开发投入;最后则是人才储备的结构,一方面要有新鲜血液在新领域研发,另一方面原有工程师逐步转向新一代产品,思考如何让做机械产品的人更适应未来产品。”

  中国供应链技术输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众车企降本增效同时,在新能源汽车转型浪潮中,中国与海外汽车电动化的预期正在发生变化。

  提及中国市场,安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小幅增长,未来两年的增长情况是乐观的,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

  郑洁亮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京西集团将会在中国成立全球创新中心,创新中心是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而设立的,而不是一个单单的技术中心。

  而更细微的变化在于,仅以前述头部供应链企业为例,都较一致表示将加大中国区域的投入力度。例如,博世加大在中国相关领域的投入,2023年博世在苏州投资约70亿元,建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采埃孚也多次表示,将持续积极推进在中国的研发和生产布局。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型浪潮上,已然从汽车供应链技术输入型市场,变为了技术输出的重要市场。

  “现在由中国输出技术,我们会不会输出一些落后的技术?答案是不会。”京西集团全球CEO郑洁亮日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为现在中国,尤其是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是引领世界的,所以很多Tier1(一级供应商)的技术会很自然在中国开发。”

  不过,无论是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市场还是供应环节看,“内卷”恐仍将持续。

  以智能化为例,日前,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大疆车载将在“7V+32 TOPS”智能驾驶方案基础版配置上,推出“7V+100TOPS”及“10V+100 TOPS”两种更高配置。其中,“7V+100TOPS”配置的系统硬件成本约7000元,有望让15万元级别的乘用车都拥有在全国能开的城市领航功能。

  可以预见的是,在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参与者们或许将迎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董天意 实习记者 苗诗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