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动汽车 > 新闻

新能源汽车驶入“快车道”,六大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东方网发布时间:2023-04-13 11:22:09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与燃油车形成强竞争关系,但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在逐渐浮现,补能基础设施不完善、用户充换电难、里程焦虑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伴随着频繁发生的新能源汽车事故,又进一步加深用户安全焦虑,挑战着消费者的购车信心,安全问题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底线。

  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但安全问题尤为凸显

  综合近年来新能源车安全事故,新能源汽车安全主要集中在整车功能安全包括电池安全、智能驾驶功能安全、隐藏式门把手安全、信息安全、行车安全包括单踏板模式安全、车载大屏隐患安全等6大方面。根据用户对各方面安全度排名发现:

  行车安全两大方面的信赖感知差异最明显:单踏板模式在6大方面安全的信赖度最低,有近六成用户认为不安全;踏板模式作为驾驶安全的重要部分,是多数消费者在选车时较为关注的点,相对对踏板模式的担忧度更高。而对车载大屏隐患的信赖度最高,仅三成用户认为不安全。

  信息安全方面信赖度偏低:超一半用户认为不安全,仅次于单踏板模式安全。车企“用户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信息泄露或危及个人财产损失,重则车辆被外部控制造成人身安全,进而加大用户担忧。

  功能安全三大方面的信赖度感知趋同:电池安全、智能驾驶功能安全、隐藏式门把手安全三个方面的用户信赖度感知无明显差异,均有4成左右用户认为其不安全。当下新能源事故引发社会性事件中也更多集中在这些方面,形成舆情扰动,加深用户信任危机。

  新能源不安全因素解析

  下面根据用户对6大方面不安全度排名,依次进行不安全因素解析,并根据用户对各方面安全度态度和期望改善方向的调研结果,结合当下舆论争议点,去探究新能源安全发展的改善措施。

  单踏板模式安全:误踩是主因

  单踏板模式是基于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而开发的辅助配置,踩下踏板即加速,抬起踏板则是刹车,新的驾驶模式容易导致忘踩刹车或错踩油门的情况。根据调研发现,新能源车主对单踏板模式的接受度比非新能源车主高,未有过使用体验受网络影响较大,或加深用户担忧。同时年轻用户对单踏板模式的接受度高,老司机驾驶年限长,驾驶习惯难改变,对新模式更担忧。

  信息安全:个人信息泄露和行车被控制担忧度高

  近年主机厂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客户数据泄露、汽车系统遭受侵入、服务中断等问题不断,加剧信息安全风险。用户对信息安全的担忧仅次于“单踏板模式”,55%用户认为不安全;国内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早已屡见不鲜,这也成为汽车消费者最担忧的汽车数据隐患。其次,关乎车辆运行安全的“车辆被外部供给失去控制”排名第二。

  电池安全:电池热失控是电池起火主因

  近年来新能源火灾事故率持续增长,据统计2021年新能源火灾率是燃油车的2-3倍,起火多由动力电池问题引起。电池短路,老化、过度充放电、碰撞及高温环境等情况都容易导致电池热失控发生起火事故,且用户对电池碰撞和高温造成热失控最为担忧。根据调研,非新能源车主、男性、40岁以上人群对电池信赖度较低。

  隐藏式门把手安全:软硬件协同原理及嵌入式设计安全隐患大

  隐藏式门把手工作原理需要软硬件协同工作且为嵌入式设计,事故发生时,一旦电机或电脑元件发生撞击,无法通电,门把手则无法弹出,救援人员缺少着力点施救很容易错过黄金救援期,增加车内人员生命危险。用户对隐藏式门把手安全度感知方面,新能源车主及年轻用户对隐藏门把手的接受度更高。

  智能驾驶功能安全:辅助失灵和营销失真,加深信任危机

  目前“智能化不足”是制约智能驾驶安全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由于感知端的识别精度及算法对场景的处理能力受限。根据调研,用户在目前技术较成熟的自动泊车、高速场景等使用率高,更加信任其智能驾驶功能使用;在技术尚不成熟如冰雪场景使用率低,信任度也低;另外城区拥堵环境是用户使用智能驾驶功能较依赖场景,但目前用户信任度偏低,城区复杂环境的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车载大屏安全:大屏和触屏操作不便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因

  由于车载大屏的普及度逐渐提升,全触屏操作系统便利性在逐步提升,但目前仍会影响驾驶、减慢驾驶员反应时间;同时由于车载屏幕数量越来越大、面积越来越大,高亮度屏幕可能造成驾驶员注意力分散,从而引发安全隐患。但仅有三成用户认为车载大屏不安全,越年轻用户对车载大屏设计接受度越高。

  铜材料助力新能源汽车更安全、更高效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仍将以铜导线为主,包括裸圆铜线和镀锡软圆铜线绞合而成。铜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在大电流情况下,其工作温升更低,一方面可以减少输电时发热损失,另一方面铜材料优良的导热性能也确保了高压线束的工作温度稳定在安全范围之内。除了导电性能出色外,铜材料用于高压线束导线,还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弯曲性能、化学稳定性、抗腐蚀性等,在复杂的车辆行驶工况下可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其次,里程焦虑始终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痛点,而通过扩大电池包的容量能够有效地增加续航里程,满足消费者的诉求,这给铜材料的应用带来更多的机会。但里程焦虑也是把双刃剑,随着电池包的容量、能量密度的大幅提升,对安全可靠性也提出新的考验,相关企业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改善铜箔的性能。锂电铜箔越薄,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作用越大。因此要想在电芯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活性材料镍钴锰的用量,使电芯的能量密度提升,加大续航里程,就必须尝试将电芯中的导电铜箔厚度从8微米减少到更薄。

  再次,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驱动电机是仅次于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驱动电机的趋势是在体积更小更紧凑的同时,除了扁线电机,近年来一个新的名词越来越受到行业的聚焦——铜转子电机。根据在工业电机领域的实践,铜转子电机比相同的铝转子电机效率提升3%以上。铜的电导率更高,反之铜的电阻率就更低,在80℃的条件下,铜的电阻率仅为铝的60%,可以有效降低热量的产生,防止发生过热等热失控风险的发生。

  来源:东方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