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新疆的发展,与能源开发密不可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将助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茫茫草原到大漠长河,一条条银线穿越天山南北,一批批优秀人才奔赴边疆,给新疆经济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主网升级延伸 打通能源动脉
1977年,新疆第一个110千伏供电环网在乌鲁木齐问世;1986年,110千伏环网成功升级为220千伏。2007年11月,新疆实现220千伏电网全疆联网。这个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起哈密,西至博州、伊犁,北到塔城、阿勒泰,南接喀什、和田,东西伸展约2000多千米、南北约3300多千米,覆盖区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千米的电网,以“电网覆盖区域面积之最”创造了世界纪录。
一次次电网升级,给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作为我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新疆具备同时开发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条件。由于新疆自身消纳能力有限,“疆电外送”成为助力新疆消纳富余电力、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公司大力支持“疆电外送”通道建设,大力推动“疆电外送”,实现优势资源转换,在打造“硬”平台上持续用力。
2010年,750千伏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一通道建成投运,结束了新疆电网孤网运行历史。当年,新疆外送电量31.5亿千瓦时。
2013年6月,750千伏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建成投运,“疆电外送”能力提升到200万千瓦。
2014年1月投运的±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直流输电工程,成为一条连接西部边疆和中原大地的“电力丝绸之路”,也让新疆电网跨入了特高压时代,在推动国家能源资源大范围配置、保障国家能源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和缓解环境压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哈密南—郑州特高压通道累计外送疆电超过2200亿千瓦时,相当于外送标准煤6776万吨,带动经济效益超过12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超过14万个。这条西电东送大动脉,在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缓解华中地区用电紧张、促进能源资源远距离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9月26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这是当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输电工程,每8小时20分钟即可输送1亿千瓦时电能,直接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约1018亿元,可增加就业岗位2.8万个,每年拉动GDP增长130亿元,增加税收24亿元。
新疆丰富的资源被转化为电能,强劲的电流在头顶的一条条银线中奔流,不仅浸润着新疆大地,还灌溉着远方。
为更进一步缓解电力消纳矛盾,“市场化”成为援疆工作的又一“利器”。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同时,新疆自治区政府提出把消纳新疆电能作为援疆工作的补充升级,以市场化方式确定电价的“电力援疆+市场化”方案促进新疆电能外送消纳,实现各方共赢。
2016年9月7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在交易平台发布公告,开展第一批新疆送往江西、天津、江苏的“电力援疆”挂牌交易,宣告多方共同推动的“电力援疆”正式实施。
多方协调、竭尽全力,全国一盘棋,新疆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江南北。2016年,通过交易的方式,新疆外送电量超过25亿千瓦时,不仅极大缓解了当地能源消纳、拉动了新疆GDP增长,也助推了中东部援助省份的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