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有这么一家子,一家祖孙三代都是服务于基层的一线电力员工。
新华网郑州9月18日电(谷婷婷)一脉灯火,三代传承。在郑州,有这么一家子,一家祖孙三代都是服务于基层的一线电力员工。虽说三代人的电力之路各不相同,但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却是三代人共同的传承。他们以此为“传家宝”,甘当光明使者,守护着城市的用电安全。
黄淑琴:言传身教
“母亲在我脑子里的印象,是对工作比较精益求精,比较负责任的。她那种工作专注的精气神,我记的特别清楚。”提起母亲黄淑琴,黄浩军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黄淑琴(左一)。(受访者提供)
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20岁的黄淑琴来到河南工作,分到了焦作电厂。那一年,郑州市建成35千伏环网工程。1958年,黄淑琴又被分配到了郑州供电公司,当时在修配工区负责机电检修维护工作。
“当时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条件跟不上去,生产工具也不太先进,工作基本全靠人力手工进行,线圈自己数自己缠。我母亲由于长期蹲着工作,身体也落下了‘职业病’。”一说起母亲当时的工作,黄浩军就停不下来,缓缓地说:“母亲忙于工作,常常见不到人,小时候很不理解母亲。”但母亲对待工作专注的那种精气神,却深深地影响了黄浩军,在环境熏陶下,他从小就对“电”感兴趣。
黄浩军:传承创新
1980年,从部队退伍回来后,黄浩军就到了电力系统输电运检室带电班工作。“当时我母亲听到消息后嘱咐我,这是一项为人民服务的专业,让我抓紧把电力知识补一补。”就是这样一句话,黄浩军在这个高危、枯燥的技术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40年,玩出了多彩的人生轨迹。
人常说,幸福,是一刻的喜悦。对黄浩军来说,他的幸福就是每一次攻克线路“疑难杂症”的那一刻。
黄浩军在研究工器具。新华网发(王晓飞 摄)
因为是带电作业,黄浩军跟同事需要进入强电场作业,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七八十米的杆塔越来越常见。“发展真是太快了,以前家里最常用的就是手电筒,现在这电视啥的都没想过;以前杆塔也就二十多米,现在七八十米都常见;过去老的工作方式已满足不了现在的作业条件,因此必须不断创新。”黄浩军感叹地说。
“有困难,咱不能被困难吓倒,所以就想办法把这些困难给克服掉。”黄浩军说,“创新是啥,其实就是操点心儿,目的就是为了‘偷懒儿’,早点干完工作。”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黄浩军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全都留心记录,用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窍门”,通过工器具的优化组合,发明了电动提升装置、电动遥控螺栓紧固操作杆等设备,成倍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
已年近60的黄浩军,在“带电作业”40年,作为一个老同志,他也经常搞培训,希望把这些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他的一个培训理念就是,让不会干的会干,让不能干的能干,让会干的人精干。即将退休的他,将接力棒交到了儿子的手中。
黄璞:“走出去”的新一代
作为“家里的第三代电工”,黄璞从小就跟着各种铁塔、塔台、工器具摸爬滚打长大,慢慢地形成了兴趣,如今,他已在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郑州电力设计院勘测室工作了11年。与父亲带电作业不同,他所在的岗位是电力线路的最前端——测量。
近年来,黄璞多次“走出去”,参与了埃塞-肯尼亚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线路测量工作、老挝帕乌东-巴俄23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这也是他跟父亲工作环境不同的具体体现,新一代电力工作者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工作中的黄璞。新华网发(王晓飞 摄)
“对于新一代电力工作者来讲,我们更讲究方式方法,希望能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跟父亲那一代全靠人力去跑着测量相比,我们现在依靠科技,工作成本节约了,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黄璞觉得跟父亲那一代相比,整个工作的认知都大不一样了。
参加工作11年,黄璞从一个“小学生”到现在能独当一面,有父亲的言传身教,也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而让他觉得最骄傲的是每当带女儿出去,她看到高压线塔时都会说:“爷爷爬过这座塔,这是爸爸设计的。”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70年间,河南电力事业蓬勃发:1949年,全省总发电设备容量仅有9506千瓦,最大单机容量2000千瓦;1988年,500千伏姚郑线路和郑州变(小刘变)建成投运,拉开河南电网从220千伏到500千伏迈进的序幕,郑州电网开启了超高压历史;1992年全国第一条同塔双回跨黄河500千伏郑州至获嘉输电线路投运;2007年,实现户户通电,河南省18.8万户、74.8万人口告别无电史;2009年1月,我国首条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运行,并在南阳落点建站;2014年1月,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投运,标志着河南电网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时代;2019年9月,圆满完成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供电保障工作。
目前,我国人均年生活用电量约695千瓦时,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已全部解决。70年间,中国人均生活用电量增长约700倍。而万家灯火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追光者的默默奉献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