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一些美丽的身影:工作中,她们是不让须眉的业务骨干,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用执着坚守展现南网女性自尊自信的风采;生活中,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和家人一起经营幸福美满的家庭。2019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将视线投向南方电网公司一线的女员工们,向她们致敬!
黄莹:以技术赢得尊重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南网科研院科技生产部副主任黄莹入选了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这是南方电网公司专家首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黄莹对这份荣誉淡然处之。因为她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她热爱工作,所以能一以贯之,全情投入。她热爱技术,所以时刻保持着对技术的敏锐度,热切地与团队成员讨论和技术相关的任何事情。她尊重技术,进而依靠技术获得了尊重。
专注是一种生产力
黄莹口才很好,尤其在聊起直流输电时,一个个专业术语从她嘴里快速地流淌出来,那份对技术的笃定与自信成为她最大的魅力。在与外方科研机构谈判时,这点折服了不少人。因为“用技术说话”是黄莹一直坚守的。
黄莹2005年加入南方电网公司技术研究中心(南网科研院前身),研究中心为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而立。当时发改委将此工程定为直流输电自主化依托工程。刚博士毕业的黄莹被委以重任,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直流输电基本设计软件包。”
当时在大型直流输电工程中,外方提供的设计软件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输入输出,参数调整受局限。有理论知识,没经过工程锤炼的黄莹自言那时的自己就是个“小兵”“小白”。但是在公司提供的平台和机遇下,黄莹迅速地成长起来。一方面,接受西门子公司的培训,另一方面,她投入到工程中去。2005年国庆节,黄莹闷在家里编程、搭建软件框架,成功搭建出高压直流输电的主回路模型。不过那只是她“程序员”工作中的小小一部分,后续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
直流输电工程的系统研究和成套设计并非一劳永逸。直流工程是定制工程,需要根据每个工程的特点进行相关设计。从贵广二回,一直到现在的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黄莹从没停下脚步。而且通过早期的贵广二回、云广特高压,黄莹与她的小伙伴深刻了解和掌握了直流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原理,最终趟出我国直流输电集成关键技术自主化创新的路径。
即使如此,在溪洛渡同塔双回直流工程时她还是花费了大力气。
这个工程的成套设计,她需要“由二维转化为一维来解决两回直流功率组合下的滤波器策略。两回直流的功率是不一样的组合,怎么把它组合成一个功率,然后用一个策略表来对这一个功率。我当时花了一些力气去研究。”黄莹就这样,遇到问题,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读书时学到的扎实理论、工程中获得的经验加上她勤奋且不凡的创造力,让她攀上科研中一个个高峰。
“但是科研从来不是一个人独自做出来的,背后是团队的协作。”放到贵广二回中,黄莹数了一连串的名校、机构。“做技术骨干,不要只研究技术,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都要提高。”正如她的师傅饶宏给的建议:不止要做技术专家,还要做项目经理。事实上,2007年,黄莹就已经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研究和设计软件包开发中来。“这种转变并不是骤然发生,而是自然而然”,黄莹没察觉出更多的压力。反倒在这种集体协作中,她总结出了一些团队合作的窍门。
不论是与外单位还是本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一个项目来的时候,最好能集中工作:和项目有关的人员都在一个屋子里,对技术的难题时刻进行沟通,效率非常高。正如贝尔实验室曾经故意设置超过两个橄榄球场长度的走廊,只为增加拥有不同才能和专长员工碰面的机会。只是,这背后还隐含着一个条件:参与者都认同技术是绝对的语言,在技术面前大家平等。
现在南网科研院科技生产部的办公室也全部贯通,黄莹办公室的门一直敞开着,随时与她的团队成员分享任何想法。在这里和黄博士(黄莹)聊一聊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纯粹是一种生产力
黄莹有一双特别明亮清澈的眼睛,这让她在40多岁时仍保持着纯粹与特别的少女感,而这只是黄莹性格中的一面。
直流输电集成技术团队的每个人聊起“黄博士”都有很多话要说。这些话语组装成一个个关键词:精力旺盛、纯粹、思维缜密、技术大牛。
郭龙曾经有一份直流所的工作总结,改过19版,每一版,黄莹都能挑出一些毛病。赵晓斌补充,“黄博士看技术报告,那也是相当仔细,不计其数的错误都被她看出来,小到错别字,标点符号。”也因为这,每个人送文件给黄莹时,都要自己多看几遍,只为了能让黄博士挑不出错来。
黄莹在团队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工作上任何事情,大家都想找她聊聊,出出主意。论文被拒,黄莹会给他们分析为什么没通过,方向应该怎么改。曹润彬博士在与外委谈判陷入僵局时,找黄莹想办法,最后黄莹亲自飞到北京解决。赵晓斌觉着黄莹在谈判桌上无往不胜,主要是她技术能力、口才都特别好。“面对合作单位的任何问题,她从来没发过脾气,总是用技术折服他们。”现在黄莹从一线转为管理,对技术的热情从未丧失。团队的微信群里,黄莹常常发一些英文期刊中的最新论文。“我们很多文章都是第一时间从她那看到,这种技术的敏感度常人不及。”赵晓斌非常佩服黄莹这点。
对团队青年员工的发展,黄莹也会针对每个人的技术特长、性格特点制定计划。开始她会主导他们的研究,很快就会变成一种激发,由年轻员工开始挑担子,她负责支撑。
作为优秀的职场女性,黄莹把家庭与工作平衡得非常好,有着使不完的劲儿。黄莹中午从不午休,办公室就她一人在敲键盘,虽然后来她会说,那是因为她要在单位尽量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这样就能按时下班。结果团队的成员“吐槽”:“并没有如此,中午加班,晚上还是会陪大家到很晚。工程叠加的时候,曾经到夜里两三点,第二天九点起来就去汇报。”大家都好奇黄莹为何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即使在怀孕期间,休假在家,她也常常会通过电话来工作。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少。黄莹的女儿曾无意中透露,黄莹有时会在家打好几个小时电话。对此黄莹自己很不好意思:有时候紧急的事情,尤其是直流现场发生了调试或者运行的问题时,或者建设时发生了要协调的问题,确实会晚上通比较长时间的电话。
对这样一位头脑高速运转、一直64核并行计算的黄博士,大家认为除了她能力太强,主要还是她对技术、工作太热爱了。这种骨子里的爱让她不觉得那是一种压力与负累。如同黄莹所说:现在大家都推崇极简生活,其实工作上的努力也是生活。生活与工作从不对立。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一些美丽的身影:工作中,她们是不让须眉的业务骨干,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用执着坚守展现南网女性自尊自信的风采;生活中,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和家人一起经营幸福美满的家庭。2019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将视线投向南方电网公司一线的女员工们,向她们致敬!
黄莹:以技术赢得尊重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南网科研院科技生产部副主任黄莹入选了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这是南方电网公司专家首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黄莹对这份荣誉淡然处之。因为她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她热爱工作,所以能一以贯之,全情投入。她热爱技术,所以时刻保持着对技术的敏锐度,热切地与团队成员讨论和技术相关的任何事情。她尊重技术,进而依靠技术获得了尊重。
专注是一种生产力
黄莹口才很好,尤其在聊起直流输电时,一个个专业术语从她嘴里快速地流淌出来,那份对技术的笃定与自信成为她最大的魅力。在与外方科研机构谈判时,这点折服了不少人。因为“用技术说话”是黄莹一直坚守的。
黄莹2005年加入南方电网公司技术研究中心(南网科研院前身),研究中心为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而立。当时发改委将此工程定为直流输电自主化依托工程。刚博士毕业的黄莹被委以重任,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直流输电基本设计软件包。”
当时在大型直流输电工程中,外方提供的设计软件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输入输出,参数调整受局限。有理论知识,没经过工程锤炼的黄莹自言那时的自己就是个“小兵”“小白”。但是在公司提供的平台和机遇下,黄莹迅速地成长起来。一方面,接受西门子公司的培训,另一方面,她投入到工程中去。2005年国庆节,黄莹闷在家里编程、搭建软件框架,成功搭建出高压直流输电的主回路模型。不过那只是她“程序员”工作中的小小一部分,后续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
直流输电工程的系统研究和成套设计并非一劳永逸。直流工程是定制工程,需要根据每个工程的特点进行相关设计。从贵广二回,一直到现在的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黄莹从没停下脚步。而且通过早期的贵广二回、云广特高压,黄莹与她的小伙伴深刻了解和掌握了直流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原理,最终趟出我国直流输电集成关键技术自主化创新的路径。
即使如此,在溪洛渡同塔双回直流工程时她还是花费了大力气。
这个工程的成套设计,她需要“由二维转化为一维来解决两回直流功率组合下的滤波器策略。两回直流的功率是不一样的组合,怎么把它组合成一个功率,然后用一个策略表来对这一个功率。我当时花了一些力气去研究。”黄莹就这样,遇到问题,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读书时学到的扎实理论、工程中获得的经验加上她勤奋且不凡的创造力,让她攀上科研中一个个高峰。
“但是科研从来不是一个人独自做出来的,背后是团队的协作。”放到贵广二回中,黄莹数了一连串的名校、机构。“做技术骨干,不要只研究技术,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都要提高。”正如她的师傅饶宏给的建议:不止要做技术专家,还要做项目经理。事实上,2007年,黄莹就已经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研究和设计软件包开发中来。“这种转变并不是骤然发生,而是自然而然”,黄莹没察觉出更多的压力。反倒在这种集体协作中,她总结出了一些团队合作的窍门。
不论是与外单位还是本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一个项目来的时候,最好能集中工作:和项目有关的人员都在一个屋子里,对技术的难题时刻进行沟通,效率非常高。正如贝尔实验室曾经故意设置超过两个橄榄球场长度的走廊,只为增加拥有不同才能和专长员工碰面的机会。只是,这背后还隐含着一个条件:参与者都认同技术是绝对的语言,在技术面前大家平等。
现在南网科研院科技生产部的办公室也全部贯通,黄莹办公室的门一直敞开着,随时与她的团队成员分享任何想法。在这里和黄博士(黄莹)聊一聊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纯粹是一种生产力
黄莹有一双特别明亮清澈的眼睛,这让她在40多岁时仍保持着纯粹与特别的少女感,而这只是黄莹性格中的一面。
直流输电集成技术团队的每个人聊起“黄博士”都有很多话要说。这些话语组装成一个个关键词:精力旺盛、纯粹、思维缜密、技术大牛。
郭龙曾经有一份直流所的工作总结,改过19版,每一版,黄莹都能挑出一些毛病。赵晓斌补充,“黄博士看技术报告,那也是相当仔细,不计其数的错误都被她看出来,小到错别字,标点符号。”也因为这,每个人送文件给黄莹时,都要自己多看几遍,只为了能让黄博士挑不出错来。
黄莹在团队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工作上任何事情,大家都想找她聊聊,出出主意。论文被拒,黄莹会给他们分析为什么没通过,方向应该怎么改。曹润彬博士在与外委谈判陷入僵局时,找黄莹想办法,最后黄莹亲自飞到北京解决。赵晓斌觉着黄莹在谈判桌上无往不胜,主要是她技术能力、口才都特别好。“面对合作单位的任何问题,她从来没发过脾气,总是用技术折服他们。”现在黄莹从一线转为管理,对技术的热情从未丧失。团队的微信群里,黄莹常常发一些英文期刊中的最新论文。“我们很多文章都是第一时间从她那看到,这种技术的敏感度常人不及。”赵晓斌非常佩服黄莹这点。
对团队青年员工的发展,黄莹也会针对每个人的技术特长、性格特点制定计划。开始她会主导他们的研究,很快就会变成一种激发,由年轻员工开始挑担子,她负责支撑。
作为优秀的职场女性,黄莹把家庭与工作平衡得非常好,有着使不完的劲儿。黄莹中午从不午休,办公室就她一人在敲键盘,虽然后来她会说,那是因为她要在单位尽量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这样就能按时下班。结果团队的成员“吐槽”:“并没有如此,中午加班,晚上还是会陪大家到很晚。工程叠加的时候,曾经到夜里两三点,第二天九点起来就去汇报。”大家都好奇黄莹为何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即使在怀孕期间,休假在家,她也常常会通过电话来工作。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少。黄莹的女儿曾无意中透露,黄莹有时会在家打好几个小时电话。对此黄莹自己很不好意思:有时候紧急的事情,尤其是直流现场发生了调试或者运行的问题时,或者建设时发生了要协调的问题,确实会晚上通比较长时间的电话。
对这样一位头脑高速运转、一直64核并行计算的黄博士,大家认为除了她能力太强,主要还是她对技术、工作太热爱了。这种骨子里的爱让她不觉得那是一种压力与负累。如同黄莹所说:现在大家都推崇极简生活,其实工作上的努力也是生活。生活与工作从不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