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创客”蔡晓峰:用激光成就创新梦

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于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输电线路四班副班长蔡晓峰来说,是一个丰收年。2018年,蔡晓峰及其团队研发的清障神器“激光大炮”(激光清障仪)在经过多年研究、数次更新换代后,推出了成果产业化系列产品,作为广东电网公司首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放市场。凭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多年耕耘,蔡晓峰荣获“南方电网公司2018年度劳动模范”称号,被评为“南网创客”和“广东电网创客”。

扎根一线做试验

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蔡晓峰扎根在输电基层23年,磨练了一身高超的“检修武功”。班员回忆:“巡线时有一次走过一基铁塔,他自豪地告诉我们这塔就是他几十年前立起来的。当时山上没有路,材料靠骡子搬运,组立铁塔都是顶着烈日一块角铁一颗螺丝拧上去的。”

在蔡晓峰看来,输电线路工干的虽然是苦力活,但不能蛮干。在创新氛围机制和平台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他就意识到要勤动脑琢磨如何更好地保障安全生产、提高效率。

“那时我们还要自己搞施工,都是组立铁塔、放紧线等较大的活儿。”蔡晓峰说,以那时的技术水平,每次只能起吊一个铁塔横担,速度很慢,他便摸索出一套方法,能成功一次性起吊三个横担。

像这样的小发明小改进,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了,线断股实验、防震锤切割导线实验、灰色绝缘子实验……一旦发现问题,想明白了他就马上去做试验。量变转为质变。2014年,蔡晓峰带领团队对大岭山森林公园内的杆塔多串复合绝缘子出现奇怪的破损缺陷表象开展分析,发现该缺陷是因常用红色复合绝缘子诱导鸟类啄咬造成。该发现进一步推动了新一代灰色复合绝缘子在大岭山森林公园区域置换工作。蔡晓峰团队将此经验推广至东莞地区其他森林公园内的22回输电线路,每年节约运维成本约26万元。

“激光大炮”诞生

“我们称输电工作是‘三高’职业:高作业风险、高作业强度、高可靠性要求。”蔡晓峰一直想做点什么,为一线员工减轻负担,降低作业风险。

飘挂物严重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按传统处理方法,停电作业将造成经济损失,降低供电可靠性;带电作业技术要求高,作业风险较大。“有时为了将一只风筝从线路上取下来,我们要办票、停电,爬上数十米的高空,整个过程花上一两天时间。”

蔡晓峰是个军事迷,2010年的一天,他突然想到,激光可以打卫星和导弹,为什么不能用来清除线路异物呢?他开始自费从网上买大功率激光笔回来做实验,并上网咨询激光产业厂商,但都被否定了。“激光技术一直都是军方在使用,民用从来没有过。”连合作厂商都持怀疑态度。

“其实我们也是帮激光开拓一个新的领域。”锲而不舍地与30多家厂商沟通后,最终有一家厂商向他推荐了华中科技大学光学领域专家李再光。该专家的研究项目与蔡晓峰关于激光大炮的想法很相近。有了专家的答疑解惑,蔡晓峰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研发之路。

2016年6月,第一代“激光大炮”诞生。黝黑的炮筒、一个三角支架、电源、水冷系统组成了这一装置。虽然第一代设备还有许多缺点,但其投入使用后,无需设备停电和人员登塔,可带电远距离清除异物,彻底颠覆了原先清除飘挂物的作业方式。

“草根制造”的成果转化步伐

“激光大炮”一经问世就受到广泛关注。2016年底,蔡晓峰被邀请在央视和湖南卫视等媒体出镜介绍并演示他的神器,鲜花和掌声簇拥而至。蔡晓峰却无暇去享受这些光环,他经常一下班就扑在工作室继续研究。看着这个拼凑着瞄准镜,带着笨重水冷系统的机器,蔡晓峰知道,“激光大炮”还有太多东西需要改进。

那段时间,蔡晓峰白天巡线,晚上就在群里和团队成员提点子、想办法,完成了“激光大炮”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改进,解决了功率、瞄准、冷却功能的欠缺。2017年,经过5次更新换代,激光产业化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机——激光清障仪问世了。产品机脱去了概念机的“土气”,开始变得“高大上”,从简单的人手操控、物理瞄准简陋装置,逐步优化成一套具备数字化、一体化、电传操作的智能化装置,更加适合向市场推广。

但蔡晓峰并未就此止步。他认为要面向市场,为公司和社会创造效益,产品必须不断优化。2018年,他带领团队对激光清障仪的功能和外形进行了重新定位与整合,在行业内外率先完成成果产业化系列产品并投放市场,预计产值达数亿元。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在广东电网公司多个地市局推广应用,铁道部门等也对此新技术有强烈的引进意愿。

关键词: 区块链, 南方电网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南网创客”蔡晓峰:用激光成就创新梦

作者:顾萱  发布时间:2019-02-27   来源:电力网

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于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输电线路四班副班长蔡晓峰来说,是一个丰收年。2018年,蔡晓峰及其团队研发的清障神器“激光大炮”(激光清障仪)在经过多年研究、数次更新换代后,推出了成果产业化系列产品,作为广东电网公司首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放市场。凭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多年耕耘,蔡晓峰荣获“南方电网公司2018年度劳动模范”称号,被评为“南网创客”和“广东电网创客”。

扎根一线做试验

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蔡晓峰扎根在输电基层23年,磨练了一身高超的“检修武功”。班员回忆:“巡线时有一次走过一基铁塔,他自豪地告诉我们这塔就是他几十年前立起来的。当时山上没有路,材料靠骡子搬运,组立铁塔都是顶着烈日一块角铁一颗螺丝拧上去的。”

在蔡晓峰看来,输电线路工干的虽然是苦力活,但不能蛮干。在创新氛围机制和平台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他就意识到要勤动脑琢磨如何更好地保障安全生产、提高效率。

“那时我们还要自己搞施工,都是组立铁塔、放紧线等较大的活儿。”蔡晓峰说,以那时的技术水平,每次只能起吊一个铁塔横担,速度很慢,他便摸索出一套方法,能成功一次性起吊三个横担。

像这样的小发明小改进,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了,线断股实验、防震锤切割导线实验、灰色绝缘子实验……一旦发现问题,想明白了他就马上去做试验。量变转为质变。2014年,蔡晓峰带领团队对大岭山森林公园内的杆塔多串复合绝缘子出现奇怪的破损缺陷表象开展分析,发现该缺陷是因常用红色复合绝缘子诱导鸟类啄咬造成。该发现进一步推动了新一代灰色复合绝缘子在大岭山森林公园区域置换工作。蔡晓峰团队将此经验推广至东莞地区其他森林公园内的22回输电线路,每年节约运维成本约26万元。

“激光大炮”诞生

“我们称输电工作是‘三高’职业:高作业风险、高作业强度、高可靠性要求。”蔡晓峰一直想做点什么,为一线员工减轻负担,降低作业风险。

飘挂物严重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按传统处理方法,停电作业将造成经济损失,降低供电可靠性;带电作业技术要求高,作业风险较大。“有时为了将一只风筝从线路上取下来,我们要办票、停电,爬上数十米的高空,整个过程花上一两天时间。”

蔡晓峰是个军事迷,2010年的一天,他突然想到,激光可以打卫星和导弹,为什么不能用来清除线路异物呢?他开始自费从网上买大功率激光笔回来做实验,并上网咨询激光产业厂商,但都被否定了。“激光技术一直都是军方在使用,民用从来没有过。”连合作厂商都持怀疑态度。

“其实我们也是帮激光开拓一个新的领域。”锲而不舍地与30多家厂商沟通后,最终有一家厂商向他推荐了华中科技大学光学领域专家李再光。该专家的研究项目与蔡晓峰关于激光大炮的想法很相近。有了专家的答疑解惑,蔡晓峰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研发之路。

2016年6月,第一代“激光大炮”诞生。黝黑的炮筒、一个三角支架、电源、水冷系统组成了这一装置。虽然第一代设备还有许多缺点,但其投入使用后,无需设备停电和人员登塔,可带电远距离清除异物,彻底颠覆了原先清除飘挂物的作业方式。

“草根制造”的成果转化步伐

“激光大炮”一经问世就受到广泛关注。2016年底,蔡晓峰被邀请在央视和湖南卫视等媒体出镜介绍并演示他的神器,鲜花和掌声簇拥而至。蔡晓峰却无暇去享受这些光环,他经常一下班就扑在工作室继续研究。看着这个拼凑着瞄准镜,带着笨重水冷系统的机器,蔡晓峰知道,“激光大炮”还有太多东西需要改进。

那段时间,蔡晓峰白天巡线,晚上就在群里和团队成员提点子、想办法,完成了“激光大炮”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改进,解决了功率、瞄准、冷却功能的欠缺。2017年,经过5次更新换代,激光产业化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机——激光清障仪问世了。产品机脱去了概念机的“土气”,开始变得“高大上”,从简单的人手操控、物理瞄准简陋装置,逐步优化成一套具备数字化、一体化、电传操作的智能化装置,更加适合向市场推广。

但蔡晓峰并未就此止步。他认为要面向市场,为公司和社会创造效益,产品必须不断优化。2018年,他带领团队对激光清障仪的功能和外形进行了重新定位与整合,在行业内外率先完成成果产业化系列产品并投放市场,预计产值达数亿元。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在广东电网公司多个地市局推广应用,铁道部门等也对此新技术有强烈的引进意愿。

      关键词:电力, 南方电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