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于祥是四川电力检修公司一名普通员工,有30年的直流输电工作经历,见证了我国直流输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超高压到特高压的光辉历程。
“我感到最自豪的是经历‘两个第一’:一是成为我国第一代直流电网运行值长,二是参加我国第一个全国产化德宝直流工程建设。”闫于祥说。
年少立志 投身祖国电力事业
闫于祥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他家里只有2盏煤油灯,只有在他做作业时,父母才舍得将灯芯拨得高高的,但光线还是有些昏暗。因此,他从小就对电充满渴望。
1980年,闫于祥到湖南省电力学校求学。上学期间,他和同学们讨论最多的是中国电力发展的相关问题。他当初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电。
1983年,闫于祥毕业之际,举世闻名的葛洲坝水电站建设初具规模,急需运维管理人员。闫于祥的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电力,你们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激励着闫于祥一生。尽管当时听说葛洲坝水电站的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但他还是第一个递交了工作申请书。
毕业后,闫于祥背起简单的行囊,挤上从湖南开往葛洲坝水电站的绿皮火车,从此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刻苦钻研 成为第一代直流运行值长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电力事业开始蓬勃发展,但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展仍受到电力供应紧张的影响,急需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解决这个问题,“西电东送”一词在开始频频出现在媒体上。
当时,我国筹建带有试验性质的直流输电工程——±500千伏葛上(葛洲坝至上海南桥)直流输电工程,成为我国第一条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设备都从瑞典ABB公司引进。
设备有了,可技术和管理人才却成了难题。1987年,在葛洲坝水电站工作表现突出的闫于祥被抽调到葛洲坝换流站,参与直流输电工程的运维管理。同年,他被派往北京参加葛上直流输电工程运维模拟机学习。
“模拟机学习的作用很大,大家都非常珍惜,每天不知疲倦地学原理、模拟运行维护和编程。”闫于祥说,15天后,他以优异成绩结业,回到葛洲坝换流站就忙碌起来。
要搞好换流站的运行维护,离不开规程、系统图纸、保护及设备原理图。而当时国内无任何直流电网的运维经验,更没有现成的运行规程。为此,闫于祥和6名同事组成了编写规程的攻坚团队。
由于±500千伏葛上直流输电工程设备全是进口的,图纸资料和设备说明书等都是英文,这对英语水平不高的闫于祥来说,如同看天书。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闫于祥努力好学,天不怕地不怕,想出很多学英文的妙招。他将英文读音标注成汉字,每天就像上了弦一样,不断地查阅资料、请教同事和外国专家,如饥似渴地钻研。3个月后,和设备、运维有关的所有英文读音和字义,他都能正确无误地说出。“当时没有电脑和互联网,只有靠自己拼命地学、拼命地钻、拼命地追。”闫于祥说。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执着,他们编制出我国第一本直流输电运行规程。直到现在,国内几乎所有的直流输电运行规程格式和用语,都以此为蓝本。
1989年,葛洲坝换流站建成投运。从建设到调试,从试运行到正式商业运行,闫于祥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手,成为我国第一代超高压直流输电网的运行值长。也是从这时开始,我国直流输电工程加快建设,2003年龙政直流投产、2004年江城直流投产、2006年宜华直流投产。
主动请缨 支援德阳换流站建设
±500千伏德宝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实现全国产化的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是实现四川和西北电网水火互济的重要工程,对提高我国输变电设备的自主创新和制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德宝直流工程启动建设。经历“5·12”汶川大地震后,2009年,德宝直流工程继续加紧建设,急需技术和管理人才。听到这个消息,闫于祥坐不住了,他走进领导办公室,递交了援建德阳换流站的申请书。
“40多岁的人了,还要和家人两地分居,好多同事都不理解。”闫于祥说,如果不能参加第一个全国产化的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将是他一辈子的遗憾。于是,他又一次离家千里,成为德阳换流站工程建设技术专责。
“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德阳换流站开工日期比原计划延期。为支持四川灾后重建,国家电网公司将德宝直流输电工程的投运时间提前了4个多月。”闫于祥说,面对紧张的工期,大家都铆足干劲,吃住都在工地上。紧张的时候,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连续两天都不休息。
“闫于祥老师的严谨是出了名的,从安全措施到设备安装,他都要反复检查,不允许出现一丝差错。由于各方面管控都扎实到位,我们仅用13天就完成了1台换流变压器的安装。”参加过工程建设的徐渝淇回忆说,闫于祥特别能吃苦,一天上午他胃病发作,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头上冒冷汗。大家都以为他要休息半天,可不到1个小时,闫于祥又出现在设备安装现场。
2009年12月28日,德阳换流站投运。随后几年,我国直流输电技术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发展,三大特高压直流±800千伏复奉、锦苏、宾金直流输电工程相继投产。
“我是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的一名老兵,维护设备安全是我的责任。”闫于祥说。他依然在生产一线,为德阳换流站的运维、检修、技改、精益化整治等出谋划策。今年,德阳换流站连续7年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红旗换流站”称号。
回望30年的直流输电工作经历,闫于祥心中充满荣耀和幸福。让他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参加过技术含量更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运维工作。“但看到我国的直流输电技术在过去的30年间飞速发展,引领世界,我也感到很自豪。”闫于祥说。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闫于祥是四川电力检修公司一名普通员工,有30年的直流输电工作经历,见证了我国直流输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超高压到特高压的光辉历程。
“我感到最自豪的是经历‘两个第一’:一是成为我国第一代直流电网运行值长,二是参加我国第一个全国产化德宝直流工程建设。”闫于祥说。
年少立志 投身祖国电力事业
闫于祥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他家里只有2盏煤油灯,只有在他做作业时,父母才舍得将灯芯拨得高高的,但光线还是有些昏暗。因此,他从小就对电充满渴望。
1980年,闫于祥到湖南省电力学校求学。上学期间,他和同学们讨论最多的是中国电力发展的相关问题。他当初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电。
1983年,闫于祥毕业之际,举世闻名的葛洲坝水电站建设初具规模,急需运维管理人员。闫于祥的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电力,你们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激励着闫于祥一生。尽管当时听说葛洲坝水电站的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但他还是第一个递交了工作申请书。
毕业后,闫于祥背起简单的行囊,挤上从湖南开往葛洲坝水电站的绿皮火车,从此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刻苦钻研 成为第一代直流运行值长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电力事业开始蓬勃发展,但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展仍受到电力供应紧张的影响,急需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解决这个问题,“西电东送”一词在开始频频出现在媒体上。
当时,我国筹建带有试验性质的直流输电工程——±500千伏葛上(葛洲坝至上海南桥)直流输电工程,成为我国第一条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设备都从瑞典ABB公司引进。
设备有了,可技术和管理人才却成了难题。1987年,在葛洲坝水电站工作表现突出的闫于祥被抽调到葛洲坝换流站,参与直流输电工程的运维管理。同年,他被派往北京参加葛上直流输电工程运维模拟机学习。
“模拟机学习的作用很大,大家都非常珍惜,每天不知疲倦地学原理、模拟运行维护和编程。”闫于祥说,15天后,他以优异成绩结业,回到葛洲坝换流站就忙碌起来。
要搞好换流站的运行维护,离不开规程、系统图纸、保护及设备原理图。而当时国内无任何直流电网的运维经验,更没有现成的运行规程。为此,闫于祥和6名同事组成了编写规程的攻坚团队。
由于±500千伏葛上直流输电工程设备全是进口的,图纸资料和设备说明书等都是英文,这对英语水平不高的闫于祥来说,如同看天书。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闫于祥努力好学,天不怕地不怕,想出很多学英文的妙招。他将英文读音标注成汉字,每天就像上了弦一样,不断地查阅资料、请教同事和外国专家,如饥似渴地钻研。3个月后,和设备、运维有关的所有英文读音和字义,他都能正确无误地说出。“当时没有电脑和互联网,只有靠自己拼命地学、拼命地钻、拼命地追。”闫于祥说。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执着,他们编制出我国第一本直流输电运行规程。直到现在,国内几乎所有的直流输电运行规程格式和用语,都以此为蓝本。
1989年,葛洲坝换流站建成投运。从建设到调试,从试运行到正式商业运行,闫于祥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手,成为我国第一代超高压直流输电网的运行值长。也是从这时开始,我国直流输电工程加快建设,2003年龙政直流投产、2004年江城直流投产、2006年宜华直流投产。
主动请缨 支援德阳换流站建设
±500千伏德宝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实现全国产化的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是实现四川和西北电网水火互济的重要工程,对提高我国输变电设备的自主创新和制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德宝直流工程启动建设。经历“5·12”汶川大地震后,2009年,德宝直流工程继续加紧建设,急需技术和管理人才。听到这个消息,闫于祥坐不住了,他走进领导办公室,递交了援建德阳换流站的申请书。
“40多岁的人了,还要和家人两地分居,好多同事都不理解。”闫于祥说,如果不能参加第一个全国产化的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将是他一辈子的遗憾。于是,他又一次离家千里,成为德阳换流站工程建设技术专责。
“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德阳换流站开工日期比原计划延期。为支持四川灾后重建,国家电网公司将德宝直流输电工程的投运时间提前了4个多月。”闫于祥说,面对紧张的工期,大家都铆足干劲,吃住都在工地上。紧张的时候,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连续两天都不休息。
“闫于祥老师的严谨是出了名的,从安全措施到设备安装,他都要反复检查,不允许出现一丝差错。由于各方面管控都扎实到位,我们仅用13天就完成了1台换流变压器的安装。”参加过工程建设的徐渝淇回忆说,闫于祥特别能吃苦,一天上午他胃病发作,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头上冒冷汗。大家都以为他要休息半天,可不到1个小时,闫于祥又出现在设备安装现场。
2009年12月28日,德阳换流站投运。随后几年,我国直流输电技术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发展,三大特高压直流±800千伏复奉、锦苏、宾金直流输电工程相继投产。
“我是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的一名老兵,维护设备安全是我的责任。”闫于祥说。他依然在生产一线,为德阳换流站的运维、检修、技改、精益化整治等出谋划策。今年,德阳换流站连续7年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红旗换流站”称号。
回望30年的直流输电工作经历,闫于祥心中充满荣耀和幸福。让他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参加过技术含量更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运维工作。“但看到我国的直流输电技术在过去的30年间飞速发展,引领世界,我也感到很自豪。”闫于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