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电网人的回忆

肖春伟生于1978年,恰逢改革开放。那个年代,人们衣着朴素,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电视机则是奢侈品;小孩子玩得最多的是踢毽子、弹玻璃珠,大人们则想方设法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挣钱补贴家用,奋力实现“万元户”的梦想。今年,在平顶山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工作的肖春伟已到不惑之年。四十年间,他和同龄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生活改善,是改革开放最深的印记

“小时候,父亲在湖北孝感参军,我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拮据,吃的是玉米面、红薯面馍。现在最讨厌吃玉米和红薯,小时候吃得太多了!”出生于平顶山叶县秦赵村的肖春伟对儿时的生活记忆犹新。

“生活质量上真正有所改善,还是从父亲退伍后回来做生意开始的。他开厂做麻糖、做冰糕、跑客运、买拖拉机搞机械化耕地、回收废旧物品。那时候啥赚钱干啥,我们家也率先在全村实现了万元户的目标!”肖春伟说,小时候也不太理解为啥父亲做那么多生意。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人们思想活泛,兴起经商潮,给乡村带来了商机,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肖春伟童年记忆中最多的就是吃和玩。肖春伟说,那时能吃上白面馍都不容易,附近的几个村才有一台电磨面机,村民们要集中排队磨面。但当时经常会拉闸限电,停掉居民用电。大家晚上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搬着凳子到村大队看电视,但由于停电太频繁,导致记忆中的电视剧情节总是断断续续的。从那时起,电就给肖春伟留下了深刻印记。

由于用电紧张,肖春伟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还需要从家里往学校带煤油灯,一瓶煤油用完,熏得整个人都是晕的。随着经济条件改善,煤油灯渐渐地被蜡烛取代。“我家里开过小卖部,那时候蜡烛都是成箱进货,很快就会卖完。大概到了我小学毕业的时候,电基本够用了,蜡烛就卖不动了。”谈到用电变化时,肖春伟说。

后来,肖春伟的父亲给家里添置了彩电、电冰箱,全屋按上荧光灯管,书桌上还有了一盏台灯,生活越来越亮堂。

电很重要,他选择做电网人

1996年,肖春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河南电力工业学校,但在专业选择上却陷入迷茫。为了这事,家里把有见识的亲戚朋友都喊来,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商讨他的专业选择问题。

“做生意太操心,还是得有个稳定的工作。将来电力行业绝对是个大热门,我在电厂工作,效益收入还不错,现在社会发展干什么都离不开电!”肖春伟的姨夫当时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20世纪90年代,平顶山电网220千伏变电站达到5座,新建各电压等级线路近1000千米。电网设备、线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细线变为粗线,木质电杆升级为水泥杆,两线供电变为三线供电,越来越多的无电村通上了电。随着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的提升,村民家里的电器也越来越多。这些明显的变化,让群众感到电已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这也坚定了肖春伟选择做一名电网工作者的决心。

1996年9月,肖春伟选择了电气运行与检修专业。行业的发展前景让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他入校后得知,从96届新生开始不再全部包分配工作,只有30%的优秀毕业生才享受包分配的待遇。那时候,肖春伟在3年学习时间里,远离看电影、唱卡拉OK、旅游等玩乐活动,过着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生活,全部身心投入到电力专业知识学习中,成为同学眼中的“电痴”。

1999年毕业后,肖春伟顺利获得分配工作的名额,进入平顶山电业局。

在电网舞台上实现价值

2000年,肖春伟定岗到输电专业。作为当时工区为数不多的“高材生”,他被当做重点对象来培养。得益于在学校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肖春伟工作起来轻松自如,几年时间里就成了专业能手,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重任。

在当时,说起输电这个专业可用3个词来概括:高压、高空、高危。受当时条件限制,许多带电作业工作没有专门的操作工具,工作效率不高,安全风险也高。为了解决难题,带电作业班尝试改进生产工具。肖春伟在师傅的影响下,主动大胆搞研发、创新。

2008年,肖春伟代表华中电网公司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在当时,带电作业中线路软体支架普遍存在不能自动闭锁的缺陷,给操作人员带来一定安全风险。肖春伟和参赛队友们一边训练,一遍研发新工具。经过几十次反复试验改进,成功研制出“输电线路软体支架自动闭锁装置”,最终获得团体三等奖。该发明还填补了国内同类工器具的空白,并荣获2010年第二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

这次创新发明让肖春伟大受鼓舞。在之后的工作中,肖春伟慢慢爱上了技术创新,遥控放线飞车、软对抗型防盗螺栓、更换复合绝缘子专用梯、手摇机动绞磨、可调式通用撑梁……他的一项项发明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18年里,肖春伟巡视过的线路超过10000千米。他勇于探索,坚持创新,3项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带电作业工器具的空白,获得授权专利22项,15项QC成果受到省部级表彰,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

改革开放40年来,平顶山电网在不断发展变革中完成质的飞跃。肖春伟运营维护的线路电压等级不断升高,随身携带的工器具也由扳手、望远镜升级为无人机、红外测温仪,重点线路由人员盯守升级为在线智能监控……这些巨大的变化,让肖春伟对电力事业充满信心。

“是电网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今后唯有脚踏实地、用心做事,为电力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肖春伟说。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一位电网人的回忆

作者:李闯  发布时间:2018-10-12   来源:电力网

肖春伟生于1978年,恰逢改革开放。那个年代,人们衣着朴素,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电视机则是奢侈品;小孩子玩得最多的是踢毽子、弹玻璃珠,大人们则想方设法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挣钱补贴家用,奋力实现“万元户”的梦想。今年,在平顶山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工作的肖春伟已到不惑之年。四十年间,他和同龄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生活改善,是改革开放最深的印记

“小时候,父亲在湖北孝感参军,我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拮据,吃的是玉米面、红薯面馍。现在最讨厌吃玉米和红薯,小时候吃得太多了!”出生于平顶山叶县秦赵村的肖春伟对儿时的生活记忆犹新。

“生活质量上真正有所改善,还是从父亲退伍后回来做生意开始的。他开厂做麻糖、做冰糕、跑客运、买拖拉机搞机械化耕地、回收废旧物品。那时候啥赚钱干啥,我们家也率先在全村实现了万元户的目标!”肖春伟说,小时候也不太理解为啥父亲做那么多生意。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人们思想活泛,兴起经商潮,给乡村带来了商机,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肖春伟童年记忆中最多的就是吃和玩。肖春伟说,那时能吃上白面馍都不容易,附近的几个村才有一台电磨面机,村民们要集中排队磨面。但当时经常会拉闸限电,停掉居民用电。大家晚上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搬着凳子到村大队看电视,但由于停电太频繁,导致记忆中的电视剧情节总是断断续续的。从那时起,电就给肖春伟留下了深刻印记。

由于用电紧张,肖春伟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还需要从家里往学校带煤油灯,一瓶煤油用完,熏得整个人都是晕的。随着经济条件改善,煤油灯渐渐地被蜡烛取代。“我家里开过小卖部,那时候蜡烛都是成箱进货,很快就会卖完。大概到了我小学毕业的时候,电基本够用了,蜡烛就卖不动了。”谈到用电变化时,肖春伟说。

后来,肖春伟的父亲给家里添置了彩电、电冰箱,全屋按上荧光灯管,书桌上还有了一盏台灯,生活越来越亮堂。

电很重要,他选择做电网人

1996年,肖春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河南电力工业学校,但在专业选择上却陷入迷茫。为了这事,家里把有见识的亲戚朋友都喊来,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商讨他的专业选择问题。

“做生意太操心,还是得有个稳定的工作。将来电力行业绝对是个大热门,我在电厂工作,效益收入还不错,现在社会发展干什么都离不开电!”肖春伟的姨夫当时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20世纪90年代,平顶山电网220千伏变电站达到5座,新建各电压等级线路近1000千米。电网设备、线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细线变为粗线,木质电杆升级为水泥杆,两线供电变为三线供电,越来越多的无电村通上了电。随着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的提升,村民家里的电器也越来越多。这些明显的变化,让群众感到电已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这也坚定了肖春伟选择做一名电网工作者的决心。

1996年9月,肖春伟选择了电气运行与检修专业。行业的发展前景让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他入校后得知,从96届新生开始不再全部包分配工作,只有30%的优秀毕业生才享受包分配的待遇。那时候,肖春伟在3年学习时间里,远离看电影、唱卡拉OK、旅游等玩乐活动,过着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生活,全部身心投入到电力专业知识学习中,成为同学眼中的“电痴”。

1999年毕业后,肖春伟顺利获得分配工作的名额,进入平顶山电业局。

在电网舞台上实现价值

2000年,肖春伟定岗到输电专业。作为当时工区为数不多的“高材生”,他被当做重点对象来培养。得益于在学校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肖春伟工作起来轻松自如,几年时间里就成了专业能手,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重任。

在当时,说起输电这个专业可用3个词来概括:高压、高空、高危。受当时条件限制,许多带电作业工作没有专门的操作工具,工作效率不高,安全风险也高。为了解决难题,带电作业班尝试改进生产工具。肖春伟在师傅的影响下,主动大胆搞研发、创新。

2008年,肖春伟代表华中电网公司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在当时,带电作业中线路软体支架普遍存在不能自动闭锁的缺陷,给操作人员带来一定安全风险。肖春伟和参赛队友们一边训练,一遍研发新工具。经过几十次反复试验改进,成功研制出“输电线路软体支架自动闭锁装置”,最终获得团体三等奖。该发明还填补了国内同类工器具的空白,并荣获2010年第二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

这次创新发明让肖春伟大受鼓舞。在之后的工作中,肖春伟慢慢爱上了技术创新,遥控放线飞车、软对抗型防盗螺栓、更换复合绝缘子专用梯、手摇机动绞磨、可调式通用撑梁……他的一项项发明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18年里,肖春伟巡视过的线路超过10000千米。他勇于探索,坚持创新,3项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带电作业工器具的空白,获得授权专利22项,15项QC成果受到省部级表彰,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

改革开放40年来,平顶山电网在不断发展变革中完成质的飞跃。肖春伟运营维护的线路电压等级不断升高,随身携带的工器具也由扳手、望远镜升级为无人机、红外测温仪,重点线路由人员盯守升级为在线智能监控……这些巨大的变化,让肖春伟对电力事业充满信心。

“是电网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今后唯有脚踏实地、用心做事,为电力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肖春伟说。

      关键词:区块链, 平顶山供电,电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