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获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电力物联网智能感知关键技术、装置及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电力物联网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全面、精准、在线的状态感知是提升电力系统可观、可测、可控的重要手段。以前,由于电力传感装置可靠性不够高,电力物联网感知层建设仍存在采不全、传不出、算不快、能量不足的问题。
中国电科院研发团队自2013年起,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专项等项目,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西安交大、智芯公司等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首次提出了“感-传-算-能”智能感知技术体系,突破了基于弱光信号解析与解耦的多参量复合传感技术,发明了基于自适应连接与在网同步的传感器微功率无线组网方法,攻克了基于自主可控芯片和软硬件解构的边缘物联代理技术,提出了“电-磁-振”多源微弱能量采集与高效率转化技术,取得了重大技术创新。
项目团队研制了26种新型电力传感装置,相关成果在天津、上海、江苏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能源电站监测、电力设备缺陷识别、负荷侧用能互动等十大典型场景应用,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41亿元。项目成果提升了电力系统全要素感知水平,不仅为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故障诊断、资产寿命预测等提供数据支持,也降低了设备运维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服务“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何可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