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产经信息

AI赋能之下,电力IT投资机会在何处?

金融界发布时间:2023-07-26 13:52:47

  政策加速催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初显成效。根据中电联《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3》,2022年经过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建设,已基本建成了“统一市场、协同运作”的电力市场基本架构,形成了衔接省间、省内,覆盖全国范围、全类型周期、不同交易品种的市场体系,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22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交易电量5.25万亿度,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8%,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需求侧场景涌现,能源互联网落地可期。接入电网的设备呈指数型增加,形成海量数据,数据的实时性、网络的灵活性、互动性正在大幅提升。目前,需求侧的参与者正在快速增加,当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场景大量出现并接入电网,一个高度互联的能源体系正在形成,场景化将成为能源服务的抓手,并重新定义供需之间的交互关系。

  虚拟电厂+微电网,能源互联网落地的关键环节。虚拟电厂是利用分布式资源和用户侧资源进行电力供需平衡的技术,通常包含了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是通过集成多种分布式能源资源和需求侧管理技术,以模拟传统电力生产和供应的系统。利用太阳能、风能、储能等分布式能源资源,将其集成为一个虚拟的电力生产和供应系统。虚拟电厂可以和需求侧响应协同运作,共同解决能源供需平衡的问题。微电网旨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方式,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电力数字化全产业链受益。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新型电力系统覆盖“源网荷储”四大环节,是中央在能源生产、存储、分享与消费模式改变的背景下提出的建设目标。从电源结构来看:由可控连续出力的煤电装机占主导,向强不确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主导转变。负荷端来看: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转变,由传统的“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网端来看:电网形态由单向逐级输配电为主的传统电网,向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直流电网、微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能源互联网转变。储能端来看:结合电力系统实际需求,统筹推进源网荷各侧新型储能多应用场景快速发展。发挥新型储能支撑电力保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等重要作用,积极拓展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布局。根据艾瑞测算,2025年我国电力数字化市场规模将达到839亿元。(金融界)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