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高压到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国创新背后的钻石体系

发布时间:2016-05-31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在2015年9月26日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郑重推介全球能源互联网!习近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在业界看来,中国“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构想,正是基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技术的成功实践。

作为“中国创造”的一张国家名片,“高大上”的特高压似乎离大众有些远。

但是,如果从治理雾霾和清洁发展的角度去认知特高压,认知“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认知“清洁替代、电能替代”,就会发现原来它就在你我身边。

作为“中国创造”的一张国家名片,多年来,特高压经受了从技术到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磨砺。

但是,当特高压成长为中国在世界上具有绝对竞争力的技术和产业,继而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直到以其为关键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登上国际舞台,成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蓦然间,一个重大课题亟待探究——作为一个国家创新典范,特高压的背后是一套怎样的支撑体系?

 

  特高压户外冲击试验场

理论基础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应对三大挑战

特高压不是中国首创,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率先获得成功和全面应用,成为世界电网发展新的里程碑?

世上千条路,关键是思路。

“我于20世纪70年代初投身中国电力事业,40多年的经历,使我对能源与电力工作充满感情,对未来发展问题一直在研究和思考,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掌舵全球最大电网中国国家电网12年的“班长”刘振亚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后记中这样说。

《中国电力与能源》《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中国能源界,刘振亚的著作颇丰,而这些论著无一不在思考能源的战略和出路。

特高压是直面能源紧缺的产物。

我国能源与生产力布局呈逆向分布,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资源分布在西南部,陆地风能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北部,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来自东中部。由于运输成本高、土地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大,东部地区不适宜再大规模建设燃煤电厂,这就要求电力发展模式要由就地平衡转变为“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可以充分利用其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的特点,把能源资源就地转化为电力,让“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解决能源运输长期紧张的难题,推动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早在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就提出发展特高压电网。

特高压是应对环境危机的产物。

随着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持续增大,化石能源大量开发和使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峻,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尽快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实现清洁能源占主导,是大势所趋。立足基本国情和资源禀赋,国家电网制定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即加快实施特高压电网建设,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集约开发,着力于“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实现电能替代、清洁替代。

特高压是保障能源安全的产物。

能源是现代化的动力,是长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只有立足独立自主解决能源问题,才能保证能源安全,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特高压,加大输电比重,实现输煤输电并举,形成能源输送方式相互保障格局,可以促进能源输送方式多样化,减少煤炭运输压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和高效经济运行。

对中国能源和电力的持续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引发了刘振亚对全球能源问题的深入思考。

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严峻挑战。

数据显示,全球化石能源消费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高达320亿吨,二氧化硫1.2亿吨,氮氧化物1亿吨。据统计,按照目前的开采强度,2014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仅能开采110年、 53年和54年,与化石能源相比,清洁能源储量丰富,全球水能资源超过100亿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万分之五就可以满足未来人类社会的能源需求。

中国特高压技术的重大突破,引发了社会应对三大挑战的重新思考。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出路在于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根本途径是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也是世界电网发展的方向和选择。

树立“大能源观”,立足国内、放眼国际、总揽全局,统筹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构想浮出水面——

通过建设跨洲特高压骨干通道,形成连接“一极一道”大型能源基地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南美的全球能源系统,实施清洁能源跨洲配置;通过建设洲内跨国特高压线路,满足洲内国家之间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或功率交换需求,提高洲内电网互济能力;根据各国资源禀赋和需要,通过建设国家级特高压电网,形成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连接国内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这正是“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中所描述的全球特高压骨干网架。在家里用上北极的风电、赤道的太阳能,将会伴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建成而成为现实。

中国特高压技术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受到国际社会密切关注。

在2014年9月23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刘振亚作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题发言,引起了参会代表的热烈讨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伟大构想非常赞赏。同年11月5日,潘基文致信刘振亚,感谢中国国家电网做出的宝贵贡献,认为其代表了能源企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前瞻性承诺。

2015年9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总部会见刘振亚,再次充分肯定了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希望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2月25日,出席剑桥能源周的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主席诺曼·贝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具有远见卓识,意义非常重大,相信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把全人类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促进全球各国及地区和平共处。

2016年3月30日,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在“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明确表示,“联合国将支持和推动把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加快能源转型、实现清洁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解决方案”。

十年磨一剑,特高压和全球能源互联网走上世界舞台。

 

  2014年5月,刘振亚视察浙江金华特高压换流站

技术突破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确立中国标准体系

思远,行更远。

特高压输电这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创新。

2009年1月,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运行的特高压工程——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建成。

2010年7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的稳定运行和建成投运,全面验证了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和优越性。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要继续建设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继续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

2014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开工建设一批特高压输电通道。5月,“四交四直”特高压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特高压电网建设进入快车道。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以电代煤,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启动特高压输电等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

从第一个特高压工程安全稳定运行7年来,国家电网累计建成“三交四直”7项特高压工程,在建“五交六直”11项特高压工程;特高压工程累计送电超过5000亿千瓦时,成为中国西南水电,西部和北部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输送的主通道。

我国特高压电网的成功实践在世界能源领域引起极大震动。

2010年11月29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时任能源部长朱棣文的演讲颇有深意:“中国挑战美国创新领导地位并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领域,就是最高电压、最高输送容量、最低损耗的特高压交流、直流输电。”

2011年4月,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获中国工业大奖。这项工程被国际大电网组织誉为“一个伟大的技术成就”。

2013年1月,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国际电工委员会认为,中国建成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能力最强的交流输电工程,是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在世界特高压输电领域的引领地位从此确立。

特高压的身后是一批世界级的创新成果——

国家电网建成特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高海拔、工程力学四个试验基地和大电网仿真、直流成套设计两个研发中心,形成功能齐全的特高压、大电网试验研究体系,全面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和整套设备制造能力,在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大电网控制保护、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接入等领域取得世界级创新成果。

特高压的身后是中国标准体系和中国话语权的确立——

依托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设,国家电网把科研攻关、工程建设和标准化三位一体同步推进,目前,中国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发布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46项、行业标准61项、企业标准171项。国际电工委员会有4个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主要负责人舒印彪担任国际电工委员会副主席,显著增强了我国在世界电工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特高压背后是中国实力的支撑——

中国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成功,开启了特高压为最高电压等级电网建设的新纪元,在电网科技领域完成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历史性转变。

2014年2月,国家电网公司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站外送特高压输电项目一期工程,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去”。

2015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中标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二期总承包工程,实现我国特高压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一体化“走出去”,特高压成为彰显中国自主创新的一张靓丽名片。

特高压技术创新按下快进键。

2016年1月,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距离可达5000千米,全球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指出,电力就是能源的未来,未来的能源就是电力。中国特高压以及智能电网的发展,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保障。

世界上第一条高压输电线路诞生于1891年,从高压到超高压,中国电力技术一直在走跟随式的发展路线。十余年艰苦不寻常,国家电网从最初建设的特高压示范工程到如今在建在运18条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技术上持续提升、理念上不断突破、视野上越来越开阔,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了“中国创造”与“中国引领”。

 

  1000千伏特高压南阳变电站

产业集群

大范围高水平协作,走向品牌集群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特高压是个产业集群。”在业内人士看来,特高压能够走到今天,得益于大范围高水平协作,依靠群体创新的力量,一起构成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特高压输电技术,无疑是迄今为止难度最大、最复杂的一项电力技术成就。提升一个电压等级,意味着超越现有的世界电力技术、标准、建设管理经验。

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这条路,在特高压面前走不通。

特高压项目启动之初,国际上没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没有可借鉴的标准规范,就连国外不成熟的特高压技术也对中国人封锁严格。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考察组赴美国电科院考察,对方热情接待,但一到试验基地,对方不给数据、不准记录、不许拍照,想记住什么,请用眼睛吧。

联合创新、开放创新激发出强大的创造力。

国家电网公司创立了一种全新、有效的机制,以国家电网公司为创新主体,立足国内自主创新,紧密联合国内科研、设计、制造等机构,按照“基础研究、设备研制、系统集成、试验验证、工程示范”的技术路线,集中优势资源,产学研用协同攻关。

一批高科技企业投身特高压市场。

中国西电旗下的西高院建成了世界上唯一完整的特高压成套设备试验、检测平台。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研制出世界首个±800千伏/5000安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及阀控系统,打破了直流换流阀核心技术国外垄断,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许继集团研制出世界首套±800千伏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完成世界首套±1100千伏控制保护系统开发,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南瑞集团研发的统一潮流控制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国内电工装备企业成功研制了特高压变压器、开关、高抗、串补等全部关键设备,创造了一大批世界第一。

特高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在特高压带动下,我国电工装备企业不仅主导了国内高端市场,而且进军国际市场,打破跨国公司长期垄断国内高端市场的局面。近年来,我国500千伏及以上电力设备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40%,实现了特高压反哺超高压,推动了设备出口的良性发展。

特高压让更多“草根”崛起。

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坚持市场化道路,积极鼓励、广泛接纳民营企业参与到特高压建设当中。从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到±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几乎到处都能看到民营企业。

作为民营电力设备企业的优秀代表,特变电工成功跻身于特高压重要设备供货商。在电容器板块,无锡赛晶、合容电气等一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平分秋色。民营企业中标比重加大是特高压市场的一大亮点。

专利云集,百舸争流,特高压市场因此超拔出一批强者。

特高压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同作战锻造出强大的竞争优势,特高压现代产业集群愈来愈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特高压是发动机,特高压也是品牌伞。

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名片里,特高压已占据重要位置。在特高压的大旗下,由产业集群走向品牌集群,中国智造在路上。

 

  特高压复龙换流站

市场格局

承载能源革命,创造巨大商业价值

历次工业革命无不与能源的变革息息相关。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电气时代,全球能源的每一次变迁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国家电网是先知先行者。

2014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刘振亚就明确提出“随着清洁能源、智能电网、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兴起,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发展”。

“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相伴生,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新能源的开发与传输技术、新材料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类新技术的集成式、聚合式突破。”《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做了系统阐述——

储能技术突破瓶颈,使电动汽车单次充电续航里程远超过内燃机汽车,高速公路上的充电站代替了加油站;全球数百颗气象卫星联网协作,可以精准判断某时某地光的强弱,风的速度,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能源;等离子体、纳米材料等技术更加先进,可以制造出光电转换效率更高的面板、强度更高的风机、质量更轻的电动汽车、线损更低的输电线路,彻底更新能源产业面貌……

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投资大、产业链条长、经济带动力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清洁能源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全球配置,不仅将使人类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将为全球注入强大的经济增长动力。

一系列新型价值创造方式将应运而生。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指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寓经济低碳化于经济持续增长之中,既在持续增长中实现低碳化,又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将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的重要抓手,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构世界能源体系,创造出全新的市场领域,催生新的经济模式,将全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6年3月,刘振亚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规模超过50万亿美元,将有力带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获得巨大的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效益。如果我国启动能源互联网建设,2016—2025年电网投资可达10万亿元人民币,带动清洁能源投资10万亿元人民币,年均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助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消化钢铁产能2000万吨以上、风电产能4300万千瓦、光伏5600万千瓦,可为装备制造业创造6000亿元以上的增加值,每年增加就业岗位200万个。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发展,是推进世界能源革命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

全球能源互联网建成时,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1990年的一半,能够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有效治理雾霾。

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可以保障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将分别达到10亿千瓦和17亿千瓦,清洁能源的比重分别可以达到18%和26%,通过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我国可将碳排放峰值控制在101亿吨左右,峰值降低24亿吨,达峰时间可从2030年提前至2025年前。2020年中东部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接受清洁电力达到3.1亿千瓦,每年可替代原煤4.8亿吨,减排二氧化碳9.5亿吨,二氧化硫164万吨,PM2.5排放量降低20%以上。

围绕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继2015年11月和12月中美、中欧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装备研讨会分别在芝加哥和柏林举办之后,2016年1月,全球金融界精英聚首香港,聚焦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商业价值,拓宽投融资渠道。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全球电力及公共事业部总经理安东尼·伊安诺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未来对于创造利益至关重要。

麦格理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可再生能源部全球主席大卫·罗斯曼认为,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乐于在全球能源互联网这样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全球电网对于金融界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2016年2月,国家电网公司出席在美国休斯敦举办的剑桥能源周,宣讲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世界能源变革转型的战略主张。

2016年3月,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主题,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国“关注气候变化”行动组织、国际能源署、爱迪生电气协会联合主办。来自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26个国家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相关企业、科研院校等700多位代表参会。会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韩国电力公社、日本软银集团、俄罗斯电网公司共同签署了《东北亚电力联网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在亚洲迈出重要一步。

全球能源互联网正在加速落地。

 

2015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刘振亚,并接受《全球能源互联网》和《中国电力与能源》英文版的赠书。

精神内涵

服务大局,利在天下

世界上没有一个强大的产业是短期内成就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亦然。

“中国能源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在深深的忧虑中,我始终对中国能源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这是刘振亚早期论著中披露的心迹。

厘清中国能源的战略思路并不容易。

“解决中国能源的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树立大能源观。推动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清晰的战略基点,这个基点就是‘一特四大’,而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关键在于特高压”。这是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中国电力人殚精竭虑的思考。

推动能源战略的有效实施更为不易。

“市场体系的构建与监管,法规政策的规范与支持,科技创新的支撑与引领,现代能源集团的培育与发展都是关系我国能源战略实施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需要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国家电网深知问题的错综复杂。

“我想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只要各方一心为公、客观公正,最终总会在国家利益面前达成共识。”面对困难和质疑,刘振亚的回应坚定而平和。

民生工程是基础。2006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投资381亿元,为191.7万无电户、749.5万无电人口解决了用电问题。

业绩优秀是保障。只有实现资产优良、效率提升、业绩优秀才能谋求长远。

破解能源困局是使命。作为国家能源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将电网发展放到国家能源发展大局,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去思考和谋划,矢志探索中国能源的出路,赢得了电力系统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全球能源互联网既利于当前又利于长远,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发挥全局性、战略性引领作用。” 原能源部部长黄毅诚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全球能源互联网比‘两弹一星’还重要,解决的问题更长远,未来和‘一带一路’结合起来,会有很大潜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评价。

从特高压到全球能源互联网,国家电网充分体现了精神的力量,即忠诚报国的负责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创新推动特高压发展并引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刘振亚先生无愧为世界特高压领域的思想领袖。”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董事会成员、标准协会主席布鲁斯·克雷默认为。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在引导和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国务院国务委员王勇指出,能源互联网是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撑,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环保等各方面,需要世界各国、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加强开放共享、加快技术攻关、推动共建标准、确保网络安全,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天,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球领导者。2012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风电大国,2015年底,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国家电网公司表示,随着全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推进,制约可再生能源的弃风、弃水等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今天,落实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从化石能源为主转向清洁能源为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和紧迫。

中国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书。

2015年9月27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工作午餐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国政府已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33.8%。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力度,争取到2020年实现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

这也是一份高标准的任务单。

2015年9月26日,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郑重推介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开创性的伟大构想,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体现,彰显了有国际担当的大国风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赏和支持。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步伐正在加快。

国家电网提出,未来几十年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期,总体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加快推进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智能电网建设;到2030年,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加快“一极一道”能源基地开发,实现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有序展开。

围绕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评估了北极风能、赤道太阳能等全球可再生能源资源;举办中美、中欧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装备研讨会,明确了关键技术和装备突破方向;举办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融资高层研讨会,研究投融资模式与解决方案;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推进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深入开展亚洲电网互联、亚欧洲际输电等研究……

2016年3月29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在能源领域发起成立的首个国际组织,首批会员80家,来自五大洲国家,包括社会团体、研究机构、企业等,覆盖能源、电力、科技、环保、金融等领域,刘振亚当选为合作组织主席。合作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全球能源互联网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蓝图清晰,共识凝聚,全球能源互联网已从战略构想走向共同行动。

在刘振亚严谨、理性的论著中,这是一段少见的浪漫文字——

“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为支撑,奔腾的流水、过境的大风、普照的阳光、涌动的海潮等自然界的能源,将会通过无数水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光伏光热装置、海浪发电机等载体,转换成电能、造福全人类。”

中国特高压应势而生,全球能源互联网顺势而行。

 

  【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其实质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构想,正是基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技术的成功实践。可以说,没有特高压,就没有全球能源互联网。

特高压电网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网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和损耗低等显著优势,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

      关键词: 特高压,能源互联网

阿里云ECS服务器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