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了!”5月20日,占地80余亩的乐山高新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一期竣工并实现首次送电,意味着园区水电设施顺利贯通,可以进入智能化新设备安装环节了。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把钒作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电池,循环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储能上限高,适合用作大规模储能设备。产业园将以乐山本土企业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力得”)为核心,构建全钒液电池产业链。
伟力得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运维于一体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龙头企业,在四川、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布局了多个数字化工厂,并以“创新”抢占先机,实现行业“领跑”。
伟力得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使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管理系统
坚持科技创新 实现行业领跑
5月21日,从生产线刚“下地”的数十个电堆整齐地排列在生产车间,等待组装进钒电池储能集装箱,发往甘肃。
“自从由公司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双极板应用到电堆生产,生产效率直接提高了30%。”伟力得副总经理朱晓星向记者介绍,一体化双极板在生产中帮助减少了激光焊接的前置工序,也减少了该环节的人工投入。“科技创新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电堆的性能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提质增效。”
一体化双极板是伟力得对关键材料的自主研发之一。电堆的核心材料包括双极板、导流板、离子交换膜和电极材料,其中双极板和导流板通过自主研发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性能指材料标达到行业领先标准。
科技创新能力是伟力得领跑行业的秘诀。
记者了解到,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密封圈工艺导致的电堆漏液问题是行业一大痛点。伟力得首创激光全焊接封装工艺,克服传统封装工艺的漏液问题,大大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安全性和环保性,同时大幅降低储能电站后期设备维护成本。“这项技术,让全钒液流电池实现满充满放15000个循环,寿命达到25年以上。”朱晓星说,该技术系全球首创,入选了国家级重点专项。
在系统集成方面,伟力得还率先实现了无人值守。该公司自主研发BMS(电池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系统检测及控制和离网/并网自动切换等,直接助推系统集成能力全面提升,可轻松达到模块化集成及无人值守运维。
数据显示,近年来伟力得在科研创新上已累计投入3亿,手握上百项专利技术。
乐山新型储能钒电池产业园效果图
锚定百亿目标 布局钒电池储能新赛道
伟力得将成为入驻产业园的首家企业。朱晓星告诉记者,即将开始旧厂区向新厂区生产转移工作,“第一个安装到新厂区的是电堆智能生产线,预计6月完成调试投入首批生产。”
当前,伟力得自主研发的电堆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已经全面应用,实现在乐山总公司对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子公司的远程管理输出。智能化数字化的全面升级,也让伟力得生产能力的提升得以量化:即在全球、全行业首次实现了“精益化、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钒液流电池装备制造数字化工厂,将在全球率先形成 GW 级制造能力。
“厚实的资源基底,为伟力得发展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拓宽了道路。”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拥有全国第一、全球第三的钒资源储量,具有培育千亿产业规模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的优势,同时拥有包括伟力得一体化双极板及导流板等关键材料在内的产业链发展基础。未来,以伟力得为龙头,乐山将加码发展钒电池储能产业链。
“我们将不断扩大‘朋友圈’。”在朱晓星看来,产业示范点建设和规模化应用的脚步将提速,伟力得将链接上下游企业,实现原料产品协同研发,跨行业合作,不断延长产业链条。
新投用的产业园,即将承接伟力得年产500兆瓦的产能,这也让伟力得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更加清晰——争取三年内,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做到全国领先,成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的链主企业,在全国形成 5GW/20GWh储能系统年出货能力,力争在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10%以上,公司产值达到 500 亿元,持续领跑钒电池储能新赛道,带动川内上下游产业的产值规模过千亿,延伸乐山新能源产业发展链条。(伟力得公司供图)
川观新闻记者 杨艺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