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情况显示,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其中储能型锂电池产量为185GWh,占比约20%。
近年来,以锂电池为主的新型储能获得快速发展。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31.39GW/66.87GWh,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其中,2023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22.60GW/48.70GWh,同比增长超过260%。
储能产业作为当下无可争议的“风口”领域,吸引着全社会关注的目光。今年两会期间,多位新能源领域的精英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为“新型储能”发声,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锂电池储能大有可为。他指出,目前,锂电池储能的系统建设成本已降到1000元/kWh以内,且电池价格还在持续降低,未来不久系统成本大概率会降低到500元/kWh左右,充放电循环寿命可达8000-10000次,按年充放电次数500次计算,锂电储能的度电成本可以降到0.1元/kWh左右,或将具备大规模应用的经济性。刘汉元建议,构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主,电动汽车等其他多种储能形式为辅的综合性储能系统,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打造。
全国人大代表、今飞集团董事长葛炳灶则认为,家庭光储已到了较好的推广时点。
一方面,家庭光储大有可为。据测算,中国房屋屋顶资源可利用面积达15亿平方米,如果利用率达20%,可达3亿平方米。按100平方米光伏板每年产生1.0万-1.5万度电计算,建设3亿平方米户用“光伏微网储能”系统相当于可自产自用300亿-400亿度电/年。
另一方面,葛炳灶指出,从现有光伏和储能的价格来看,家庭光储的经济效益已经步入最佳盈亏平衡点。中国光伏产业技术、规模世界领先,但又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光伏组件市场价格已由年初的1.9元/W降到现在的1.0元/W以下,光伏产业迫切需要新的应用场景和潜在市场;同样,储能系统均价也已从去年年初的1.57元/Wh下降至当年年底的0.6元/Wh-0.7元/Wh,全年降幅超5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