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新能源带火“充电宝” 新型储能开启黄金赛道

经济参考报发布时间:2023-11-20 16:32:39  作者:王璐、李昱佑

  《经济参考报》11月20日刊发文章《厚植“新质生产力”|新能源带火“充电宝” 新型储能开启黄金赛道》。文章称,高速公路旁,光储充一体化超级充电站正式投入运营;戈壁沙漠上,全球首个“双塔一机”风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全面封顶;废弃盐穴里,“空气”也能储存电力……随着我国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被誉为“充电宝”的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发展、不断迭代,应用市场不断拓展,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今年上半年装机规模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

  业内人士指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储能产业已成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连接点,新型储能正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商用,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或突破万亿大关。

  常台高速白洋湖服务区内,250平方米的车棚顶部,96块550W太阳能电池组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产生绿色电能,年发电量可达5.3万度。车棚内,不时有新能源汽车前来充电,速度最快可达到“充电一秒行驶一公里”。

  这便是协鑫集团与苏州交投集团联手打造的江苏省高速公路服务区首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可同时容纳20辆新能源汽车充电,全年预计可服务新能源车10万辆。

  “在光储充一体能量管理系统控制下,充电站储能系统可有效收集车棚光伏产生的绿电,能在用电低谷时段给自己‘充电’,在高峰时段给电动汽车‘放电’,智能削峰填谷,平抑充电功率波动。”张家港协鑫超能云动公司总经理郝三存介绍说。

  从充换电站到工商业,再到新能源场站、电网调峰调频,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发展,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锂离子电池自商业化应用以来,能量密度提高了近四倍,循环次数超12000次。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对于传统的抽水蓄能项目,新型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响应快速、调节能力强等优势。随着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的需求越发强烈。

  “在新型电力系统下,将作为主体电源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本身具有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而负荷侧,随着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分布式光伏、电动车大规模接入,用电负荷将由过去的无源变成有源形态,电网安全挑战巨大,灵活调节资源需求将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刚需和标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会长刘永东指出,新型储能作为灵活调节资源之一,由于其配置灵活、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在保障电力电量平衡、提高系统安全裕度、促进新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深刻影响“源网荷”各个环节电力系统运行。(记者王璐、李昱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